如何平衡教师与家长因为家庭作业而产生的矛盾?

卢金潮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学生的作业真的很多,虽然,教育部也一直在提倡减负,可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老师的考核主要还是看成绩和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也是没有办法。这种情况或者冲突不在老师和家长,而在教育部或者地方教育主管单位对学校和老师的考核机制和标准,如果对学校和老师的考核标准不只是单一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为主,也许老师们就会给自己的学生们减负了,家长、学生和老师由于作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用户106890049024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无法平衡的,人与人想法不同,理念不同,需求不同,关于家庭作业来说,有的家长喜欢,有的家长不喜欢,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园开始,就有家庭作业,一个三岁二岁的孩子,他会作什么作业,不都是家长给他们作的吗,这就等如给家长出作业题呀,幼儿园的老师出的作业往网上一发布,三岁二岁的孩子他能看懂吗?孩子上一年级作业往网上发布,现实有些事情你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呀,只能靠国家政策来光善这些问题呀,


老骥伏枥


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紧密结合,互相渗和,才能很好地实施,取得相应的效果。

现阶段,教师、家长、学生都感觉很困惑。特别是因家庭作业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教师与家长间的矛盾。

产生矛盾的源头有三:一是家庭作业太多,许多学生做作业到深夜;二是学生家庭作业由家长批改(特别是小学);三是家长希望学校的付费课后服务时间用来教师给学生指导作业,教师却把这个时间用来上课,课后作业仍然繁重。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如下:一是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文化成绩,故而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课后作业必然就多;二是家长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事,既然把孩子送进了学校,那么教师就应该承担起所有的教学任务,不能将之推向家庭。

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积极解决课后作业问题。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家长要摆正心态,与老师很好地沟通,妥善解决孩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要完成必要的学习内容,不能因为减负就不想学习;二是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准备作业,要少而精且有效果;三是要严格落实中央精神,实现五育并举,不能唯分数论;四是减负不能搞一刀切,发文不准安排作业;

只要我们能抱着同一个出发点,充分调研,虚心听取并整合多方意见,彼此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事情就会朝着美好的目标走去。


bz大夫


这个问题没有遇到过,在附近也没有听说过这类问题。

记得小时侯读书,都是老师说了算。多少作业,学生,家长都不会有意见。

哎!书读的少,读书時就知道玩。有点象歌词里写的一样,(总要到考试时才发现,该念的书都没念完。)总要睡觉时才发觉家庭作业一点都没有做。怕挨鞭子,只有点灯加班了。从八点左右开始,一般十至十一点差不多就可以完成(任务)。

也就是说,一天的家庭作业,两三个小时可以做完。

现在的家庭作业两三个小时可以做完吗?如果可以,家庭作业应不算太多。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做农村大人顾着做事,在城市顾着上班。是否也因孩子贪玩,而忘了做作业的时间。

个人认为,不管家庭作业有多少,老师的初衷是好的,还不是为了学生成绩而为之。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遍天下,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应该是每个做老师的心愿。

多一份理解,谦让应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用户4926524205


教育要家校社会共同配合。对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违背教育规律。

一,作为教师,合理安排课外作业。1,对有些家庭作业,可以灵活处理,利用课堂解决。2,精简作业,布置作业根据教学或学生特点,合理安排。3,布置作业决不能跟风。自己不布置,觉得本学科空间被挤占,考试对本学科不利。或是不布置作业,显得该教师不负责。于是,争先恐后布置作业,不管学生死活,不讲效果怎样。4,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外活动,以此提高综合素质教育。还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作为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理念,负起监管责任。1,好的理念才有好的教风学风,才会合理规范不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应试教育的唯成绩论,以成绩衡量一切,这自会造成老师的唯成绩教法。要切实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恐怕这才是解决作业问题的重要法宝。2,学校恐怕不能当甩手掌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不管不问。应该有合理的要求,做好监管。

三,家长要作好家长的监管责任。家长不能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孩子教育放任自流。尤其是课外时间,家长应该做好监管,配合学校教育。当然,家长不能越殂代疱,做起教师的活计,学校也不能这样要求家长。在教育的环节上,这一环往往缺失。要么过犹不及,要么无人监管。

四,社会要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能让教育功利化,也不能对教育管控过死。社会的舆情有时就是一把刀,不分青红皂白,胡挥乱砍。闹事,上告,甚至殴打,把教育弄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乱指点,乱弹琴,让教育步履维艰。

教育既要各方面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作业问题,恐怕只是矛盾的一个表现而已。要解决问题,就要通力合作,不能各执一词,各说各理。更不能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制造矛盾,拿来批斗。

2019.11.13





山高月小风清鱼瘦


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主要集中在小学,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100%平衡,是不可能的。但是,本着老师和家长都是为小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考虑,我这里有几个建议,一,学校统一规定,每周家长必须批改几次作业,比如说三次还是二次,批改后 签名。二,统一要求学生在开始做作业的时候,计上时间,然后完成作业后,计上时间,那么老师就可以比较精准地掌握,小孩子到底完成这些作业时间平均要花多少。三,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区学校要统一规定,小学生的作业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小时,比如说两小时或者多少。四,幼儿学校,统一禁止布置作业。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穷人喝茅台


有这种疑问的教师,是懂得反省的教育工作者;有这种疑问的家长,则是有勇气的的家长。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所有的老师能自觉意识到并去面对这种矛盾,也不是所有家长能把这种矛盾对立面树立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因为课业的压力并不是真正源于老师,至少不是根本原因。不过,家庭作业布置的多少、质量,家庭作业的批改,又跟老师很有关系。

“平衡”二字用得很现实。这种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只能是有限度的调和。我觉得怎么平衡和平衡的效果其实都应该让缺席的孩子来评判。孩子能否在合适的时间内(前段时间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已经量化了,双方都是可以参考的)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能的话,这种压力是合适的,不能的话,这种压力就是过度的。撇开有些老师硬性规定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不谈,也撇开家长属于“沉默的大多数”的因素……显然是撇不开的。“平衡”的关键并不在家长身上,而在于老师一方。

如果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家庭作业,矛盾能否缓解呢?就怕家长又不乐意了。


ke0711


作为一个家长,我的回答是:一,对学生抓紧完成课程是对的,通过作业练习使之融会贯通理解掌握也是对的;二,对于正处于学习期中的孩子而言,拿出60%――70%的时间功于学业,也是对的;三教育学生,尤其是课业学习主要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当然家长也应予以配合支持,但主要是教师要研究探索教学方法,用适合不同孩子的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开启其心智和兴趣;四,家长理解并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学习是件特别辛苦的事,千万莫以为轻轻松松可以完成学业;五,坚决反对给学生布置完全超出孩子能力极限的课后作业,并且把督促的责任转嫁给家长,动不动对家长斥责、谈话,在班级群里表露出对家长的不屑;六,天天说让学生离手机远点,但总是在手机上对家长管理,对课后作业的管理,如此的结果是半推半就挑动了孩子对手机的迷恋;七,十分不满遇到节假日,在群里家长因对教师于管教孩子方面的顾虑,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肉麻地恭维、讨好,给学生心灵草来极不好的示范;八,反对社会上各部门把自己的法定职责转嫁于学校,学校再通过班级群转嫁于家长肩上。总之:学校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需要有边界感,是谁的责任谁带走,不应转嫁、推缷。


寓公321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改掉就好了


取个名字去赚钱


老师不能盲目布置作业,要适当就好,同时家长辅助孩子写作业,多陪陪孩子,老师和家长多多沟通,把心思多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