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繼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庚子國變之後,英夷從海上襲來,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迎來了入關以來的最大危機。旁觀此時詞壇,卻正值常派尊託詞體之際。

嘉慶二年(1797年),張惠言作《詞選》首創常州派,到此也不過四十餘年。常州諸子雖然在糾正浙派後期的虛浮之風,努力推尊詞體。然而畢竟帶著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深深烙印,在華夏五千未有之變局當中,仍然不能逆勢而為。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辛亥革命之後,民國白話文運動興起,白話詞受到了自詡新時代的知識分子的推崇,白話運動參將胡適和他的《詞選》也出現在了詞壇面前。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總體來說,胡適的這本著作,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本詞選,他在這本書中雖然也表達了自己的詞體主張和流派意向。但胡適致力於白話文的推廣,所以這本書是胡適為了推廣白話文而著,故其中尚有得失之處,筆者試為大家言之。

胡適《詞選》排版之誤

傳統詞選中的選詞的格式排版大多都是豎版不分行無標點,上下兩片隔開以示區別。現以溫庭筠詞為例,下圖為傳統詞選中的格式。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這樣的格式雖然對於閱讀有一定的不便,卻無不妥,然而胡適的選本格式卻採用了和新詩一樣的分行格式。這樣閱讀起來是方便了,但對於詞的章法理解卻有所矛盾。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胡適這樣把傳統古典詩詞當成新詩一樣分行斷句,不能不說是一種缺乏古典底蘊的表現詞分兩片,上下兩片之間有聯糸也有區別,這是章法的一個重要表現。而胡適這樣的格式,沒有明顯的上下片分明,也不易找到過片。胡適將詞直接視為短詩一樣分行分段,不顧兩片各自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的事實,實不可取。胡適受西方詩影響,並將其運用於詞中,確實是伸手過長,以彰其陋了。

現在要求大家去習慣接受豎版書明顯不太可能,卻有更好的格式,現在很多的詞書上面比較多的形式還是如圖,這也是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格式。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胡適《詞選》選詞之誤

歷來像這樣的詞選,都是能表現出自己的詞體主張和流派意識的。所以這個選本多多少少會受限於自己的流派和門戶,因此有門戶之見。例如疆村的選本,其中將夢窗拔擢過高,就受到了很多好事之人的詬病。這也就是時代因素的限制,朱祖謀就生活在那個夢窗熱的時代,自己本身也數次箋夢窗詞,所以也是無可厚非的。胡適也一樣,在那個推崇白話文的時代,胡適的詞體主張也受到了白話文學的影響。

胡適曾經跟錢玄同說

文學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能力動人,第三要美。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胡適將明白清楚放在首位,其實就已經能知到他的主張了。胡適對於詞的觀點同樣如此,他推崇的詞一定要明白清楚,一點點的手法和隱晦都不能有。這個就將一大部分雖然並不明白如話,但是深密雋秀,回味無窮的好詞擋在了門外。胡適所推崇的詞,最好能明白如話,就跟白話文一樣,就如平常說話一樣。這就與詞的本質發展相違悖了,詞在深密,它的發展歷史決定了詞並不能明白如話,是需要含蓄,需要寄託的。胡適這樣是完全將《詞選》作為他宣傳和推廣白話文的武器,而罔顧了詞的本質和發展歷程。

胡適在他這個選本中,大肆選了許多明白如話的作品,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喪心病狂了。不管是大詞人還是小詞人,無論水平如何,只要合乎胡氏的理念的,統統收錄進書。向鎬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詞人,水平也不濟,以前的選本幾乎都不收他的作品,胡適卻收錄了七首,不得不可謂是極端了,錄向鎬詞如下,水平如何,諸君可自己判斷。

還有稼軒選四十多首,朱敦儒三十多首,等等,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喜好來。

野店幾杯空酒,醉裡兩眉長皺,已是不成眠,那更酒醒時候,知否,知否?直是為他消瘦。

——如夢令

向鎬

胡適詞學觀念之誤

議胡適之《詞選》得失之處

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了,不再詳敘,胡適受白話文運動影響,許多觀念已經偏離了正統詞體,其實通過上文,大家多少也知道胡適的詞學觀念了。胡適強調境界和風格,這就與王國維有相同之弊了。同時推舉情感真摯,追求明白如話,反對雕飾,反對用典等。其中的一兩條或有可推之處,然而大部分過於偏激,旱為人所接受。

總結

胡適為了推崇白話文,將他的這本詞選作為先鋒武器,而不是作為一本流傳於野的詞選,故而其中不免有弊病。胡適之為詞,上比不過蕙風、疆村,等詞壇宿老,下比不過龍榆生等後起之秀。他的這本書,也僅僅是宣傳的工具而已,真正對於詞學發展的影響,可以不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