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闕,為何物?用建築術語解釋就是一種立於宮廟、陵墓之前用來裝飾或表示威儀等級的地面建築物,因為左右分立,中間無門故稱“闕”。據文獻記載,闕最早在西周時就已出現,主要盛行於漢代,其歷史古老悠久。闕從建造材料上又分為石闕和木闕,隨著歷史變遷,木闕早已絕跡,如今只有部分石闕還留存於世,而現存年代最久遠的當屬漢代石闕。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漢代石闕,簡稱漢闕。在現存漢闕中,尤以四川數量最多。因為在漢代巴蜀地區,經濟發達、人才眾多、石材豐富,加上巴蜀地區較為偏遠戰亂較少的原因,才使得漢闕能大量保存下來。據統計巴蜀地區有20餘座漢闕,佔全國漢闕的三分之二,僅四川境內就有16座,分別分佈在綿陽、德陽、梓潼、渠縣、蘆山、夾江、西昌等地,其中最有名的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綿陽平陽府君闕,雅安高頤闕,蘆山樊敏闕,而其中保存最為完整的當屬雅安高頤闕。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高頤闕,位於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雅州大道與漢闕路交匯處,與雅安生態博物館毗鄰,在周圍新建的高樓大廈中高頤闕獨享一片公園大小的環境,位置並不偏僻,但它的存在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高頤闕也稱“高頤墓闕”,它是東漢益州太守高頤陵墓前的石闕,建於公元209年的東漢建安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它在四川所有漢闕中是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美、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漢闕,是第一批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珍貴文物古蹟。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在一塊四周圍有鐵柵欄的空地上,高頤闕靜靜地佇立其中,上方是一片為其遮風擋雨的透明頂棚,環境看起來十分簡潔。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從正門進去,迎面便是兩具石刻神獸“辟邪”、“天祿”。“辟邪”、“天祿”為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長相如虎似獅並帶有翅膀,象徵著辟邪祛兇,古人把它們置於墓前用於鎮守陵墓。時隔千年,這對石獸雖然看起來滄桑斑駁卻依然不失兇猛威嚴。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高頤闕石刻神獸)

石獸後方左右兩側便是高頤闕的東西兩闕,旁邊是散落的幾塊石碑。在一塊刻有“漢高君孝廉祠”的石碑背面有文字記載,從晦澀難懂的古文中大致可看出墓主人的信息:高頤,字貫方,舉孝廉,曾做過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官至益州太守,建安十四年八月卒。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石碑)

東闕與西闕相距數米距離,均為扶壁重簷式仿木構型子母闕。在漢闕的形制上有單闕和雙闕(或稱子母闕)兩種,闕身頂部的飛簷又有單簷和重簷之分,單闕和雙闕、單簷和重簷皆代表著等級規格,雙闕高於單闕,重簷高於單簷。而重簷雙闕的高頤闕顯然具有很高的等級規格了。

可惜的是東闕已殘,東闕的子闕和主闕的斗拱以上部分已不復存在,主闕的背面有陰刻隸書銘文:“漢故益州太守武陽令上計史舉孝廉諸部從事高君字貫方”。此銘文講述了墓主人的生前職位。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東闕背面,闕身刻有銘文)

西闕則保存完整,主闕和子闕並立,主闕十三層,高6米,子闕七層,高3.39米,由臺基、闕身、闕頂組成。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西闕)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高頤闕測量繪圖)

在西闕的主闕背面同樣有陰刻隸書銘文:“漢故益州太守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孝廉高君字貫光”。據資料介紹,銘文最早見於宋人王象之《輿地記勝》中,後曾被誤認為雙闕是高貫光、高貫方兩兄弟之闕。後來考證,“光”字為宋人在原來模糊的字跡上偽刻,因為在西闕雕刻的24個枋頭上各有24字陰刻銘文:“漢故益州太守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廉高君字貫方”,此處的“方”字為原文,所以闕身上的銘文“光”應為“方”,高頤闕實為一人闕。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西闕背面)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西闕闕身的銘文)

西闕最美的莫過於它的石刻浮雕,多分佈在四面斗拱之間,有人物、車馬、禽獸等內容,而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取材於歷史故事及神話傳說的浮雕。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西闕正面)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西闕側面)

在西闕主闕的正面,闕身與闕頂的中間位置,左右各一幅浮雕。左邊刻畫的浮雕內容為“高祖斬蛇”,來源於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圖中高祖手持長劍,將蛇斬為兩段,刻畫的人物線條流暢,形象生動。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浮雕,中間左側為“高祖斬蛇”,右側為“張良椎秦皇”)

右邊刻畫的浮雕內容為“張良椎秦皇”,講述的是張良為報滅國之仇在博浪沙襲擊秦始皇的典故。圖中張良手持鐵椎追擊秦皇,據說這把鐵椎是張良找一個大力士專門打造的,重達一百二十斤,也被稱之為“張良椎”。

在主闕的背面,闕身與闕頂中間的位置,左右也各一幅浮雕。左側刻畫的浮雕內容為“九尾狐與三足鳥”,九尾狐與三足鳥出自《山海經》,據說九尾狐常立於西王母身邊,是子孫興旺的象徵,三足鳥,長有三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圖中九尾狐與三足鳥對立。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浮雕,左側“九尾狐與三足鳥”,右側“黃帝遺玄珠”)

右邊刻畫的浮雕內容為“黃帝遺玄珠”。圖中樹枝彎曲,其冠形如掃帚,枝間結有三枚果實,一隻大鳥站在主幹上扭頭張嘴對準一果實,旁邊亦有一小鳥張嘴對著另一顆果實,傳說此樹為黃帝遺失的玄珠所化,名“三株樹”,此鳥是專為西王母收集食物的神鳥,名“三青鳥”。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黃帝遺玄珠)

在闕身和闕頂之間的左右兩側面,則分別刻畫了一幅“師曠鼓琴”、“季札掛劍”的浮雕,這都是取自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人物歷史典故。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正中浮雕“師曠鼓琴”)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季札掛劍)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刻畫神人、異獸圖案的浮雕,分佈在斗拱各處,如象徵著消災闢兇的門神“神荼”、“鬱壘”,象徵祥瑞的異獸“飛黃”,象徵吉祥的神獸“天馬”、“龍”、“虎”等。這些浮雕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時隔千年如今看起來依然清晰。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在東西兩闕之後的中間位置,是一座深褐色的高君頌碑,半圓形的碑首上雕刻著蟠龍,底下是刻有兩條龍的方形碑座,碑上的銘文已模糊不清,但是在旁邊的陳列館中展示了關於高君頌碑銘文的拓片,銘文上詳細記述了墓主人的身世背景、官職、功績以及高頤闕的建造時間。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高君頌碑)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高君頌碑銘文拓片)

在西闕旁有一座小小的陳列室,室內陳列了幾塊石碑,多為歷代文人拜訪高頤闕所著的題刻,另有闕身、碑上所刻銘文內容的拓片,以及闕身石刻浮雕故事的詳細註釋,還有關於漢闕的介紹,使我們在對漢闕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也能對這1800多年前的古物有一定認知和解讀。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陳列室)

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漢闕,立於市區卻很少有人注意

據說高頤闕的闕、碑、墓、神道、石獸沒有遭到過人為破壞,至今保存較為完整,其墓闕及精美的石刻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它既反映了漢代的墓葬等級制度,又體現出古代高超的建築工藝以及建築藝術之美,同時在石刻及銘文中也反映出了漢代社會生活思想和書法藝術,其歷史文化底蘊是無比深厚的。如果有機會到雅安旅遊,高頤闕值得去參觀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