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盛产青料:无名异

无名异 青料名称之一。出西亚阿拉伯国家,宋代即有外国进口的记载。国内也产。无名异生于石上,色黑褐,呈颗粒状。可作药材,治金疮折伤内损,止痛,生肌肉。据明宣德三年(1428)《宣德鼎彝谱》记载,明代即用国产料作瓷器色料。有人认为其与无名子、石子青、画烧青等为同物异名。

无名异(无名子)产于江西省高安、上高(界埠)、吉安(古称庐陵)、新建、丰城等地。俗称釉子,也叫石青、石子青、石子,为钴土矿的一种,属第三纪初期红色岩层中安山凝灰岩的风化残积矿床、矿石多呈片状、棱角状及条状等形态,散布在安山凝灰岩的风化壳的上部,含钴0.2%—5.8%、锰20%-23%,矿床分布散漫,储量微小。

明正德十年(1515)的江西《瑞州府志》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饶州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关于古代青花料的文献记载。天则岗即今国营末山垦殖场所在地,同时义均上乡上夫山及钟鼓岭,即今野市乡河里村也产青料。

明崇祯十年(1637)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陶埏卷、白瓷附青瓷》段中更有较详尽的记述:“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此物不生深土,浮出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

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另外,“用青、亦回青与石青相兼。十杂一为上,四六为中……”(清朱琰《陶说》),正所谓“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加石青(瑞州产)的部分,目的是用“色沉”平衡“色散”,也就是适当地加进Mn02,Fe203。

明嘉清十九年(1540)因乐平陂塘青停产,景德镇所需青料又采用上高等地产的石青。

上高青料产自上高县新界埠堆峰村,好料呈片状、有棱角,分老山料、新山料、白皮料,各尽不同,清康熙时,就有人在景德镇烧炼青料出售。

清末晏衡丰,晏山泰等人在景市董家岭开办行屋,民国初并成立“移民会”。

1952年成立“东矿公司”(集体)、销售青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