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劍一琴,在破碎山河,古琴絃上說仁義,江湖路中展英豪,劍氣縱橫交接大刀草莽。菜市口前仰天笑,大勢留於後人補,碧血濺於清史一冊,丹心大書標名丹青。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每當看到這個溫暖而光明的世界時,總是會不可抑止地想起譚嗣同來,這個劍膽琴心、豁達豪邁的天下奇男子,他文武雙全,為人情深義重。最終為了自己的理想投身於救亡圖存的國家事業,最終只留下自己絢爛的鮮血。

譚嗣同歲出身於舊式官宦家庭,但是這個舊式家族表面溫馨和諧,內部勾心鬥角。譚嗣同幼年的經歷,使他從小就具有了反抗精神,即使失去生命也要打破這種倫常名教的關係。這種長期與綱常名教相沖突的生活,是他反思綱常的重要思想來源。譚嗣同的性格中有很強烈的憂傷、悲愴的成分,具有與其年齡不相符合的強烈憂患情懷。

他又相當堅強獨立。不幸的生活遭遇反而磨礪、培養了他不屈的抗爭性格。譚嗣同十分叛逆,有著相當強烈的“異端”倫理的傾向。這並不是因為身為官宦公子才任性,而是對當時父子君臣的反感。可以說,譚嗣同遭遇了非常人能忍受的痛苦的時候,也一定在尋找造成他的遭際的原因並尋找解脫的辦法。

1894年,譚嗣同29歲,甲午戰爭失敗一事,曾讓譚嗣同絕望一時,當時與他在湖北的商議救國策略的唐才常一起為救亡圖存運動而不斷奔走。三十歲之後的譚嗣同開始學習“維新變法之學”,以救亡圖存和思想啟蒙為目的。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他義無反顧地追隨康有為和梁啟超投身於維新變法運動中,但是這次維新運動因為袁世凱與榮祿的告密而失敗。在慈禧和光緒的鬥爭中,慈禧贏了,重掌大權,開始在全城之內搜捕維新派人士,一共出動了3000名軍士

得知消息的譚嗣同,正和梁啟超一起待在自己的寓所,而此時清朝軍士已經到康有為寓所內搜捕康有為了。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譚嗣同卻毫不慌張,甚是從容。他勸說康有為到日本駐華使館請求伊藤博文的庇護,並且試圖救出康有為。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當天晚上樑啟超就去了日本使館內避難,而譚嗣同就一直在自己的寓所內等待清廷的抓捕。然而當晚譚嗣同並沒有等到清廷官兵,第二天他就來到了日本使館同梁啟超會面,勸說梁啟超到日本去避難。同時,譚嗣同將自己的一些文章、詩文和家信託付給梁啟超,而自己已經做好了從容赴死的準備。和梁啟超輕輕擁抱,作了最後的告別。

同梁啟超告別之後,譚嗣同一共等待了三天,才被清廷抓捕。在這三天的自由時間裡,譚嗣同並沒有忘記自己救亡圖存的理想,一直試圖能夠救出光緒帝,在做著最後的掙扎。同時,也有很多人勸說譚嗣同和梁啟超一起到日本避難,但是譚嗣同都拒絕了。“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有之,請自嗣同始。”

懷著這樣的信念,譚嗣同慷慨赴死。為了將來的勝利,他甘願以死明志,用熱血來祭奠飄揚的旗幟,這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信仰。正如“革命馬前卒”

的鄒容。他雖然心痛於變法的失敗,但定然看到了將來勝利的曙光,他雖然悲哀人們的愚昧,但定然看到了世人的正在覺醒。新時代已經大踏步走來,他分明感覺到了!這是他最大、也是唯一的欣慰。

在度過了人生最後的自由時光之後,譚嗣同被抓入獄,被判處死刑。在前往刑場的路途上,有很多人圍在旁邊,但是譚嗣同從圍觀人臉上看到的只有冷血和麻木,沒有人在意這樣一位英雄的生死。在落後腐朽的清政府的壓迫之下,人們已經習慣了被奴役的殘酷生活,認為譚嗣同等人救亡圖存的努力沒有絲毫的意義。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他們一些人甚至將蔬菜等東西扔在譚嗣同的臉上,來表達自己的唾棄,也許很多人只是在看熱鬧。他們不知道譚嗣同等人的努力會給這個國家,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面對即將到來的行刑,譚嗣同沒有絲毫的恐懼和害怕,只是向自己的妻子微笑以告別。但是妻子李閏痛苦的說:“我們還沒有孩子!”妻子本想著如果譚嗣同能夠留下一點血脈該有多好啊!

但是譚嗣同卻不這樣認為,他的想法是如果孩子來打這個世界,享受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那還不如步來到這個世界,以當時的環境而言,孩子去看這個腐朽黑暗的世界,反而是一種幸福。

在譚嗣同被關在囚牢之中的時候,他並沒有心灰意冷,或者擔心自己的命運,一直對赴死流血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他也堅信歷史永遠不會逆轉,中國一定會有希望的,在獄中的牆壁上,他寫下龍飛鳳舞的詩句: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以從容的姿態走上了刑場,以一個悲劇式的死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譚嗣同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活了33歲。不過,他的思想和行為,代表了那一代先進中國人真誠的理想和追求。他是百餘年來激進分子的前驅和榜樣。譚嗣同死了,一個維新運動的第一流的思想家離開了,但是以身殉法,他的精神也讓無數的中華兒女清醒過來,後來鄒容,秋瑾等人,為國家危亡,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何嘗沒有此時譚嗣同的影響呢?

譚嗣同犧牲後,李閏無比悲痛,常在夜深人靜時痛哭。她從此自號“臾生”,表示含悲忍辱暫且苟活之意。家境日益衰落,李閏依然堅強支撐,她還繼承譚嗣同的遺志,創辦瀏陽第一所女校。譚嗣同一生崇尚佛學。

佛以救世救人為己任,譚嗣同也誓為中國度過劫關而獻身。最終,他以自己的鮮血印證了誓願。後來,李閏也虔依佛法。她給亡夫寫詩道:前塵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層灰。來世化作採蓮人,與君相逢橫塘水。其情可見,其志當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