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玉米降價趨勢已成,賣不賣該研究一下了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之前一直的擔心東北玉米上市這一利空因素開始兌現,玉米價格不斷下落,價格處於高位,到貨增加的工廠紛紛下調收購報價,幾天內工廠就落了60元/噸,雖然仍有價格偏低、到貨不理想的工廠選擇補漲,但大行情偏弱的態勢已經難以逆轉。目前的市場,農戶是玉米持有最多的主體,行情“突然”由漲轉落使得農戶有些迷茫,手中的玉米它突然就“不香”了。那麼,11月的玉米行情會怎樣演繹?是否會像9月中後期那樣來個價格大跳水?玉米該怎樣購銷?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員周喆認為,11月後半月的行情或將趨弱運行,但下跌幅度不會很大,有玉米的可以出一部分落袋為安。

糧源充沛,行情趨弱

收購節奏緩慢,供方壓力爆表。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我國11個玉米主產區共累計收購玉米647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632萬噸。同樣都是上市延期,去年的11月有價格暴漲,各方惜售。而今年與之相反,價格沒怎麼上漲,但收購進度反而更慢了。歸根結底還是中間商的參與度問題,渠道庫存偏低,使得農戶為當前階段玉米市場最大的持糧群體,去年12月行情下落時還有貿易商當個墊背的,今年的行情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只能農戶自己來扛了,風險轉移不出去。市場餘量多加中間商購銷不積極,供應端賣壓爆表,壓制玉米價格。

漲價有所成效,供需發生轉變。在查車導致物流緊張的催化下,在天氣以及高預期心態等方面支撐下,市場處於一個階段性的供應短缺,物流拔高了價格低位,工廠不得不漲價給上漲的物流買單,上漲的行情刺激了基層的追漲心態,也使得一些貿易商開始購銷走貨。隨著市場供應量的增加,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轉變,畢竟市場餘糧有很多,需求端豬瘟沒停,對玉米的需求依然不好,深加工開始藉機壓價壓迫供應端的心態,有庫存的貿易商積極走貨,而農戶則擔憂行情繼續下落,也開始出現走貨的情況。

「獨家」玉米降價趨勢已成,賣不賣該研究一下了

輪入傳言擴散,靜待錨點敲定。國家層次力量介入市場一直是市場關注的一個熱點,每次降價輿論都拿糧庫收糧說事,“最佳工具人”頒給它,誰贊成誰反對?近期,關注輪換糧收購的消息又開始多了起來,什麼月底開收,幾百萬的規模這類的。還有貿易商稱,有糧庫工作人員調研行情,猜測可能是要收輪換糧了。之前輪出騰出的倉容,肯定要在架空期前結束前填上,輪換糧收購確實會有,但4-6個月的收購時間,以及以營利為目的出發點,使得輪換糧收購對玉米行情只能是錦上添花,很難做到雪中送炭。至多給市場劃定一個低位,但想要支撐行情大幅反彈,那點收購量還不夠。

變數仍在,降幅有限

需求庫存偏低,不會過度打壓。19年臨儲玉米拍賣沒有18年那麼火熱,主要就是用糧企業的參與度沒有去年那麼高,尤其東北產區的工廠,這導致了5月至10月的玉米行情始終處於下行通道,也導致了工廠的庫存沒有去年那麼多。追求極限也意味著破綻多,除了一直都是隨行就市的山東這類工廠外,東北工廠也要加入搶糧大隊,需求端也存在競爭。因此,就算供應大於需求,工廠也不會打壓的太狠。今年過年比較早,不循序漸進的補一些庫存,壓太狠了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天氣影響市場,延緩衝擊勢頭。隨著氣溫的轉涼,東北的新季玉米開始脫粒上市,市場供應量增加,行情偏弱運行。但由於多地迎來降雪天氣,天冷路滑,玉米流通受到影響,對價格的行情的衝擊勢頭減弱,玉米價格的下落速度會有所放緩。工廠庫存普遍不高,一旦主產區持續降雪,屆時將是供應端想賣也出不去,工廠想收也收不到的局面,玉米價格行情反而會漲。

綜上所述,市場糧源充沛,上市進度緩慢,就算有物流、有天氣影響供應量,不至於像9月中後期那樣,行情直接跳水。但終究供應端之間患寡而不患均,競爭激烈,市場供應大於需求,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好在市場還是有一定的需求,而且天氣也捉摸不透,很可能會打亂需求端的備貨節奏,為了防止翻車,工廠不會對行情打壓的太過。持糧主體可以趁著行情剛落,選擇出一部分庫存落袋為安,也可以搏一搏12月。12月可能會有傳統的春節備貨,糧庫可能也會有一定量的輪入任務,存在觸底反彈的可能性,但反彈幅度能否超過11月降幅,就要看政策力度如何了。欲瞭解更多玉米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諮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周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