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刘氏文化

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刘氏文化

吾由县委付书记退为调研员后,心闲迤志,逐思续谱。因陕西平利籍敦本堂刘氏,均系清末民国初分别从湖北竹溪散迁入平利,流动频繁,均无老谱,在刘姓相关网站详查无果,再经年余寻觅,终在鄂竹溪明皋处获四、五修谱,细阅苦钻,方拙笔开局。


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光绪十二年已有四万之丁,衡阳县一九八七年人口统计近十二万刘姓,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十,为衡阳第一大姓。吾族谱创修于乾隆十八年,创修弃序为衡阳正堂加五级德贵撰;续修于嘉庆十四年,续修弃序为赐进士浙江金华知县撰;三修于咸丰十年,三修赠序为永州府道州学正赦授修职郎李平撰;四修于光绪二十二年,四修弃序为进士出身、五品衔国史馆协修、翰林院编修提督元和江标撰;五修于民国十八年,五修赠序为原清民政部主事唐家丰撰并书,五修至今七十六年。

吾族由豫章(江西南昌)迁衡开基祖为开来公。其嗣裔依次为:元德(二世)、承南(三世)、祝琳(四世)、祖寿(五世)、文道(六世)、才衡(七世)、必刚(八世)、仲寿(九世)、添扬(十世)、兴海(十一世)、邦轻(十二世)、朝翰(十三世)、宗隆(十四世)、祖魁(十五世)、世茂(十六世)、代社(十七世)、永珍(十八世)、光俊(十九世)、宝亨(二十世),高祖为明贵,吾为第二十五世。


本族虽无著名人物,也有前清诰命:师赠花翎广东尽先补用知府刘方桢之祖父为朝议大夫,之父为朝议大夫;三品加三级湖北侯补知府刘环阁之祖父荣禄大夫、之父为荣禄大夫,环阁为荣禄大夫;师赠花翎总衔尽副将江南瓜州镇孟河千总刘福亨之祖父武功将军,之父武功将军,福亨武功将军;明圭公诰封荣禄大夫;绍文公诰封荣禄大夫;思浩公诰封荣禄大夫。另有一大批非诰封名人,民国至今未稽。

余族开基祖开来公于明初由豫章迁湘衡阳,居上四都永伏乡,递至六世派分十、八、七三甲。文道公为十甲首,文炳为八甲首,文甫为七甲首。衍至十一世,十甲分为六房十滩;八甲分为两大房;七甲分为三大房。前十代相对稳定,后陆续动迁,乾隆中叶后较甚,徒出地较多且望者为陕西之汉阴,鄂西之竹溪、竹山,四川之罗江。平利敦本堂刘氏家族均系民国初期由鄂之竹溪迁入。

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刘氏文化

湘衡阳上四都刘氏班联派语为:
开元承祝寿,文才必仲添,兴邦朝宗祖,世代永光亨。
明德定康运,克知礼让隆,志诚兆品旺,英奇亿载同。
本次吾所续谱,因力所不及,未到祖基地拜访,其范围只涉及平利和少数竹溪有特殊关系的宗亲,故谱名为平利籍敦本堂《刘氏宗谱》,系综合卷,分为:概序、源流、艺文、世系、齿录、后记六篇,十万余字。新续谱乙酉年冬成,但仍有几件事不明,繁请业辉宗亲赐教。同时也请阅此留言的知情宗亲为吾解疑答惑。

1、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载:“周代以四县为一都,夏以十邑为一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道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一都”。吾上四都的“都”,是那一级行政区划?后又称“十三、十四、十五都”又是那一级?其管辖相当今何处?
2、老谱载:吾祖基湘衡西“永伏乡、募化乡”,此两乡现为何乡镇?
3、朱子曰:“世代莫考已其可知者为始祖,否则已始迁者为分籍”。黄山谷曰:“七世以上疑而不能明者,略而不书”。吾祖修谱尊训,源流未上溯,倒置吾族世系中断,惑在难觅开来公(元代中叶)上祖支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