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電子科技那麼發達,卻感覺沒有拿得出手的手機?

消防衝鋒號


此類問題已經很多人在討論了,最近很多喜歡喜歡把華為手機的配件分離出來,分析哪個國家的元器件供給最多,其中華為手機對於日本部件的依賴還是非常大,日本很多企業對於電子器件的技術能已經到非常高的層面,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日本的技術能力以及基礎都在中國之上,為什麼這些年日本企業做不出很厲害的手機產品,仔細分析這裡麵包含著很多的因素。

日本遭受到美國的打壓

日本在二戰之後大量的引入了美國的技術,很多行業的發展都出現了井噴的現象,在當時GDP宗旨穩穩的佔據第二的位置,在1980年的時候日本的GDP已經是美國的一半了,而且日本在全球經濟的話語權越來愈重了,甚至有的日本學者喊出來了,日本可以對美國說不,本來日本就是作為美國的戰略附屬國對待的,現在要對老大產生威脅,在美國很多產品像半導體,機床,汽車非常依賴於日本,日本在美國賺取了很多的錢。這個時候美國通過逼迫日元升值,如果不升值就要對日本採取經濟制裁,而且導致日元升值漲幅很厲害,日本國內的經濟根基一下子跨了,而且當時日本的房地產泡沫非常厲害,到現在的日本的經濟還在緩慢的恢復中。

從對日本的打壓開始扶植韓國的企業,韓國的壯大也是在美國的監督下起來的,把很多之前援助

日本的技術都轉向了韓國,美國人喜歡拿到新技術的專利,然後把做產業的事情都交給日韓這些國家去做,這種能夠以極低的代價賺取利益,但是不利於形成產業規模,正是這種策略慢慢導致了美國在5G技術上落伍,這是後話了。

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密集型的加工很吃虧

日本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時代了,現在國內很多程序員都跑去日本找工作了,日本也在大量的引入國外的軟件技術人員。在這種狀態下很難做成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但日本人的聰明之處在於衡量了自己的時機情況之後,就在半導體一些部件上發力,國內很多消費類電子產品包含大量的日本元器件,同時日本幾乎壟斷了半導體加工的原材料。前陣子日本封鎖韓國半導體加工原材料,把韓國很多企業搞的非常被動,像韓國三星這種巨頭企業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日本在科技領域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密集型的手機加工集成這種事情基本上不會去涉獵,雖然現在中國的智能手機產量已經佔據了全球的40%,在未來這個比例可能還會在繼續上升,但是不代表著國內的科技技術能力已經是第一的存在了,主要是由國內實際情況決定的。

中國人的勤奮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極其少見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除了自身的條件基礎太差,進步空間巨大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骨子裡中國人就非常勤奮,國內高科技的突破都是勤勤懇懇的付出,一年當成兩年甚至更多來使用的。全球的華人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人對於新生活以及對於經濟利益的追求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數得上號的,如同中國的各個城市的建設速度無不刷新新紀錄。


由於勤奮所以在科技很多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甚至有些進步已經觸及到歐美的核心利益了,像華為公司被打壓也歸屬於這種範疇,因為勤奮所以在密集型加工方面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但人多而且人還肯於吃苦,所以蘋果手機的基本上都是在國內組成生產的,最後運回美國進行整機的包裝,這點放眼全球也是極其稀有的。

中國的工業種類和基礎最完善

中國工業製造能力已經居於全球首位了,有完善的工業基礎的情況下,無論是組裝還是生產產品都會變得輕鬆許多,華為最新的P30系列,絕大部分零件已經歸屬國產,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的工業製造能力之強大,對於組裝和生產手機也有著極大的優勢。

綜合以上幾種因素導致國內手機廠商不斷在全球範圍內拓展自己的銷路,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還是要保持清晰的頭腦,中國科技平均水平還是偏低,需要進步的空間還是非常巨大,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才剛剛開始,未來的中國必然會從中國製造轉化成為中國科技,也只是時間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日本電子科技那麼發達”存在於很多人的印象中,但是,支撐這個印象的內容現在越來越少,或者說越來越弱,總體上“日漸式微”。“日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手機”原因比較多。結合我自己的感受,這裡簡單說明一下。


更多地聚焦去滿足日本用戶,缺乏通用模型

這也是日本的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日本廠商的一個基本想法是,日本用戶對質量的要求在全球都很高,滿足了日本用戶的要求,也就能滿足世界的要求。素不知,這裡的日本用戶與世界用戶不盡相同,甚至截然不同。不僅日本與世界上的其他用戶在文化、習慣、思維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日本國內也存在很多細分的小眾文化,加上人口基數並不太大,這就導致即使滿足了某些日本用戶的需求,實際上在全球所佔的比例也非常小,難以形成通用模型,也就難以走向世界。當然,這與語言也有一定的關係。


運營商的話語權太大,手機廠商沒有真正面向市場

日本三大運營商(Docomo、KDDI、Softbank)從根本上掌控著手機的發行,SIM也不能隨意切換。手機廠商在手機設計上更多地需要與運營商打交道,而不是與市場打交道。換句話說,手機廠商是在半閉著眼睛進行設計和製造。這就導致手機廠商缺乏獨立的、長遠的、面向市場的手機開發戰略。其結果是,在市場競爭中即使因為某個機型出現火爆的情況,也僅僅是暫時的火爆,難以持久。


手機廠商自嗨的情況比較多,缺乏“合縱連橫”

這一現象不僅僅只存在於手機領域。日本企業有一種傾向:我們擁有自己的技術,我們要把自己的技術用起來,我們想這麼做(而不是市場需要我們這麼做)。也就是,先整理整理自己公司的技術庫,看看哪些技術可以用,然後就在設計中加入這些技術,儘量使用自己的東西。這就容易導致“自嗨”,一是難以“博採眾長”,難以在手機中使用世界上最強的各種技術;二是容易滋生“肥胖症”,把一些實際上並不需要的功能加入到手機中來。反過來,中國手機廠商就不一樣,會充分使用世界上的各種先進零部件(當然包括日本的零部件),讓手機成為先進零部件的集大成者。

速度,速度,速度:日本企業的致命傷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速度,速度,速度。手機行業以及其他一些新興的電子類行業對產品的迭代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隔三差五不來個新產品發佈會,似乎就難以讓人感受到期待和激動。快速的市場感知,快速的設計成型,快速的產品迭代,這是手機廠商必備的能力。而遺憾的是,日本企業固有的體制和文化難以作出快速反應。相對而言,複雜的層層決策體制、缺乏生機的年功序列、容易脫離潮流的白髮高層、以及唯唯諾諾的行事文化,都會在速度上制約日本企業的產品迭代速度。


廣告,“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失效

手機的銷售推廣,離不開廣告,而且離不開大規模的、強有力的、鋪天蓋地的廣告。日本手機廠商在廣告推廣方面相對投入較少。如果說日本國內擁有特殊的文化,不用鋪天蓋地式的廣告,當然可以成為一個理由。但是在海外呢?比如說印度。日本也有手機進入日本市場,但是難以看到那種鋪天蓋地的、撲面而來的廣告。“酒香不怕巷子深”固然有一定道理,問題是各家的酒都很香的時候,不出來吆喝吆喝,就沒有那麼多機會賣出去。


當然,日本重點在零部件領域發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零部件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是多年日積月累的沉澱的結果,需要時間,需要積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逐漸崛起,日本零部件領域還能享受多久的榮光呢?雖然這還是個未知數,但是,就像手機一樣,在這一方面日本將來估計也會遇到危機。


機器人大王



商業核心目標是賺錢,很多賺錢的東西是消費者看不見,也接觸不到的。日本微電子產業確實很厲害,哪怕是到今天,設備的技術也是中國需要去追趕超越的。至於日本為啥在全球市場沒有一款拿得出手的手機品牌,為啥索尼、夏普這些品牌沒把手機做起來?原因比較複雜。

思維方式差異,決定產品形態差異

學過管理的人應該知道,日本企業是作為企業管理裡面經典的案例存在的,也是必須要學習的一類知識。不是因為日本企業管理水平就一定多麼多麼好,而是整體的架構設置相當完美。完美到故步自封上面去。

當年盛田昭夫創辦索尼的時候,說要把索尼打造成為“工程師的樂園”,於是索尼的產品給人的印象就是“精緻”;當年喬布斯創辦蘋果的時候,本身就是看見了普通消費者未來肯定會對電腦有需求,於是做了蘋果電腦,給到個人用戶使用,所以蘋果的產品給人的印象是“好用”。

思維方式的差異,也就直接導致產品方面的差異。日本企業始終是以工程師的思想為主導,工程師說好就是好的;美國、中國企業始終是以用戶為導向,用戶說好的產品才是真正好的。

做手機也是一樣,索尼的手機工業設計是出色的,很早就開始做防水手機,使用正反雙面玻璃,纖維或金屬邊框,做工紮實,完全不輸iPhone,但是!“索半斤”的稱號不是白來的,索尼的手機就是重,壓手,工程師可能覺得這樣有質感,用戶會這樣覺得嗎?蘋果這些廠商是想方設法把手機做輕一點,做薄一點,索尼除外......

系統方面也是一樣,同樣是安卓系統,中國的廠商比入小米,會加入很多第三方功能,會聽取用戶的建議做修改,快速的迭代版本,總之就是要讓系統變得更好用;但是索尼並不會,不僅不會,而且還會讓體驗變差,拍攝照片存儲到相冊,不緩衝幾秒都對不起索尼這個名字,工程師當然希望能夠拍攝更好的照片意味著需要進行更多的計算,但是從來不會說用一些動畫或者其它方案去中和一下用戶的等待過程。

全球化導致的關注點變化

如今世界發展到這個階段,一個產業從技術、製造、市場三個環節來看,相互之間的聯繫已經變得不重要了。

像蘋果這樣的手機巨頭,技術方面一邊可以自己研發,另一邊可以使用其它廠商的技術,或者直接收購(指紋識別、面部識別、地圖等等都是這麼來的),嗯......財大氣粗,庫克現在什麼都不敢,蘋果躺著燒錢都可以燒十幾年不倒。

製造方面更不用擔心,早期的美國企業還會自己開工廠生產,到了改革開放過後,中國的勞動力比歐美國家便宜,自然在製造業上就全部外包了,目前蘋果除了在歐洲還有一家自己的工廠生產iMac電腦之外,所有產品全部外包給了中國和東南亞的工廠製造。

市場才是目前廠商抓的最核心領域,廣告投放,直營店選址、分銷渠道、電商渠道、自媒體造勢,確保足夠的用戶曝光度,這些才是廠商目前相互比拼的大環節,尤其是現在手機產品越來越趨同,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困難的時候。連蘋果都需要推出降價、以舊換新、24期免息來吸引消費者。

考驗手機廠商的已經不只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更多的是資源的整合能力。但是這一點上,索尼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索尼手機從技術方面來說一直都不錯,尤其是拍照方面,畢竟索尼是全球最大最好的手機CMOS生產廠商,蘋果和華為的手機相機都使用索尼生產的感光原件。但是營銷方面索尼沒辦法與其它手機廠商相提並論,你甚至都很少看見索尼手機的廣告。

總體的感覺就是,索尼這種企業像一個勤勤懇懇的老工匠,埋頭做自己認為是最好的產品,等到把產品做好,準備推上市面的時候;發現消費者早就被其它廠商“坑蒙拐騙”領走了,只剩下一些索粉們進退為難的身影。


思想上的差異導致了產品體驗的差異,而全球化又導致了關注點的變化,其實索尼這樣的日本品牌造手機,已經算是造一款虧一款的狀態了,為什麼還要造呢?或許只是為了老工匠的一種情懷和標誌吧。


宋東珂


日本人屬於只管自己幹,從來不會傾聽用戶到底想要什麼。比如索尼當年在自家旗艦手機上喪心病狂的使用了4K屏幕,從觀感上不僅僅沒有帶來很好的提升,反而屏幕亮度、耗電、遊戲性能上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這就是不注重用戶體驗的結果。 索尼手機的設計語言從Xperia Z開始就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五六年了用戶看都看膩了吧!而且現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所倡導的屏佔比、曲面屏、全面屏、無界屏,索尼還是不為所動。說好聽了是堅持,說白了就是固執。粉絲也是人,一次可以,經常就不行了,你不改變就只有淘汰的命運。


我愛窩佳


別管啥牌子的手機,離開日本人的東西還真玩不轉,裡面核心器件絕對少不了日本的東西,特別是高精度電容電阻電感之類的,再者說,不知道現在ARM也是日本人的麼,人家這才是悶聲發大財


喵尼瑪2


是因為你年輕,沒有經歷過日本的傲嬌時代。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蘋果3出現之前,日本手機是絕對的巔峰,日本最好的手機只在國內銷售,二流手機銷往歐美。這樣說你可能不理解,在中國還在用單色顯示屏手機時,日本已經進入了大彩屏時代。


賈律師626


誰說日本沒有自己牌子的手機,全面屏最早就是日本人的概念,二維碼也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是發揚光大都是我們中國人,日本人手機設計感覺都很反人類,基本只在日本本國銷售,還特麼死貴,拼不過我們中國的手機的!


野原冰之助


現在不知道啥情況、過去市場賣日本手機挺貴一一索尼愛利信松下等、我覺得日本手機應該優秀可能中國不與日本開發合作手機項目而已一一一'


Jun富


索尼XPERIA XZPremium2017年就榮獲國際上最權威的MWC移動通信世界大會冠軍,你孤陋寡聞少見多怪了。


jeffreymeng


他們覺得手機沒什麼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