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谈到唐诗,我们会想到“举杯邀明月”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聊到宋词,必然会讲到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词风清新婉约,通俗易懂,以她名字命名的一种词作体裁更是被后人称誉,千百年来,李清照和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她的词作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易安词简约,个性鲜明

1、由繁变简,一改秦汉魏晋之风


我们熟知的《诗经》与《楚辞》,包括到后来的汉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风格特点,就是词藻生僻,高深难懂,既不便于民间吟诵,亦不便于系统学习和研究。这样的说法并非贬低先秦文学,所谓“曲高和寡”,生涩的文字,能看懂的人都不多,更何况普及传播呢?


而李清照的词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改古代文学晦涩难懂之风,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比如她的那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选用的词藻都很简单,比如“舟”、“藕花”、“鸥鹭”,这些都是寻常之物,老百姓都能看到,能读懂的字词。李清照的“易安体”,不追求华丽词藻的堆砌,不刻意雕琢。接地气,所以深得大家垂青。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2、南渡前后,词风各异,个性鲜明。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她秉承家学,自幼聪慧。她早期生活富裕,作品中充满香闺气息,少女风浓厚。

南渡之前,李清照的词风欢快活泼,因为她所见所闻所感都是美好的,从未经历过挫折与磨难。比如她早期写的这首作品《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完秋千,精心打理着纤纤细手,薄衣透着香汗,见门外有人来,娇羞的躲藏,生怕被人看到,等人走后,悄悄去门前观望,折一枝梅花在手中,不时的闻一闻。

这首词把少女娇羞的心理状态诠释得淋漓尽致。早期的李清照,词风清新脱俗。

再来对比看看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愁和怨,李清照经历过人世悲欢,离合聚散,词作中亦散发着沧桑与忧郁。南渡后,经历过人世浮沉,饱尝雪雨风霜,李清照的词作也越发成熟,厚重。

南渡前,李清照好似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充满阳光与活力,在她的词作里亦充满激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渡后,物是人非,词作中处处透着哀愁与辛酸。

不伪装,不做作,个性鲜明,这便是李清照词作最真实的地方。诗词便是她自己的人生写照,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出的文字旋律,自然美妙绝伦,富有感染力。这也是“易安体”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二、艺术上的独特魅力

1、独特的音韵之美


在唐宋之前,古体诗盛行,比如曹孟德的《短歌行》,铿锵有力,气势恢弘。但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有其局限性,表现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到了宋代,长短句又称“词牌”的出现,词作风格开始多元化发展,句有长短之别,律有平仄之分,李清照便是其中佼佼者,她擅于写抒情小令,选用的字词,意象皆清新自然,十分雅致,有独特的音韵之美。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一剪梅写得清新淡雅,用极其简单的词藻,比如“锦书”、“大雁”、“落花”将相思与惆怅描写得入木三分。李清照词中韵脚的选用也很别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再如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多处使用叠字,双声字,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在诗词结构上有极大的创新,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音韵上也是一绝,整首词基调凄苦而急促,铿锵有力,旋律优美。

明代的徐士俊曾在《古今词》中写道:余谓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二安之外,无首席矣。对李清照的评价之高,一代词宗。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2、开婉约词风先河


在李清照之前,盛行苏轼等人的豪放词风,主要写人生际遇,官场失意,又或是沙场点兵,气势恢宏的感觉。李清照在李煜词风的基础上,独创花间词,将婉约词风推上文坛巅峰。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少有人会落笔描写小女子的闺中生活,小女人的情感变化,唯有易安,开此先河。


比如李清照这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流畅婉约,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娓娓道来,闺中词之典范。


《白雨斋词话》卷六中记载:

宋闺秀词,自以易安为冠。朱子以魏夫人与之并称。魏夫人只堪出朱淑真之右,去易安尚远。

把李清照与魏夫人及朱淑珍相比较,易安闺秀词更胜一筹,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易安体的婉约风,都被世人认可和推崇。


3、词中兼具大丈夫情怀


李清照虽是女儿身,但她的词中透着男儿气概,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易安如是。
最有名的就是她写项羽的那首《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笔锋犀利,这首诗论豪情不逊色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作品。一个弱女子对时局有这番见地,眼界如此开阔,羞煞万千男儿。

李清照虽是闺阁中的女子,生活里亦不乏男儿气概,少时好饮酒,也是豪爽之人。除写诗词歌赋外,还擅双陆棋,还专门写有《打马赋》、《打马图序》。只恨自己非男儿身,不然清照亦想金戈铁马,征战沙场。

再来看李清照这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描写了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色,在梦中与天帝共语,心怀高远,壮志难酬。即使是五尺男儿亦写不出这番豪言壮语。

这亦是易安体之特色,温婉与雄浑兼备,在艺术上多元化发展。沈去矜曾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将李清照与千古词帝,诗仙李白放在一起也毫无违和感,她的词作中充满活力与激情,更兼具大丈夫情怀。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三、从儿女情长到家国情怀

“易安体”最特殊的地方在于,词中不止谈男女之事,儿女情长,而把诗词意境与当下的时局融合在一起,以小见大。从儿女情长到家国情怀,读后更能让人引起共鸣。
来看看李清照这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对南渡前后元宵节的景象对比,表达国破家亡的惆怅忧思。以往的香车宝马,如今满目疮痍,自己也憔悴不堪,满鬓风霜。诗人透过眼前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悲愤,山河破碎,昔盛今衰,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写道: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李清照心系天下,将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小女人的感情世界相结合,词写的淋漓尽致,细微之处见真章。“易安体”兼具李白的浪漫气息与杜甫的忧国忧民感怀,备受世人推崇。

李清照经历了离婚,丧夫,改嫁,再离婚,生活已经是颠沛流离,不堪重负了。而此时的朝廷亦偏安一隅,民不聊生。有国才有家,一个闺中小女子尚能明白个中道理,又何况堂堂男子汉呢?“易安体”深明大义,处处流露着爱国情怀,所以令人惊叹。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四、李清照及“易安体”对后世影响

李清照别出心裁,崇尚自我的价值观,推陈出新,在“易安体”中都有表述。李清照文词绝妙,被后世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她的“易安体”亦是中华几千年来词作的巅峰。

李清照著有《漱玉词》,她与丈夫赵明诚纂修《金石录》,流传于世,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大宋词坛的辛弃疾也是李清照的粉丝,文中直言是效李易安体。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者,亦对“易安体”爱不释手。也曾模仿李清照,填过一阕词: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清代的纳兰容若,也偏好婉约词风,称李清照为花间词鼻祖,而且在诗句中也常引用李清照名句,比如“赌书消得泼茶香”就出自李清照的《赌书泼茶》典故:

《〈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纳兰容若被称为满清第一才子,文采飞扬,何其尊贵,但对李清照的词作爱不释手,赞叹不已,可想而知,李清照“易安体”在当时地位之高,影响之远。

滚滚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李清照的“易安体”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屹立于词坛巅峰。

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凭什么屹立于词坛巅峰?


参考资料:
《全宋词》
《金石录》
《李清照词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