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1

除了在附近居住、上班,或者接待外地朋友,重慶人已經很少去解放碑了。

外地朋友之所以對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門興趣更大,因為這裡的獨特景象在其他城市是見不到的。

但對於本地人,解放碑沒有非去不可的理由,卻能找出很多不去的理由,甚至連解放碑超市的東西,都顯得並不是那麼“貼近本地生活”。

這是城市發展的變化。

前幾天陪一個外地朋友,又去轉了轉。看到開了15年的王府井成這樣子了,挺惆悵。

雖然王府井跟我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歡樂迪看上去多少有些淒涼,只有他亮著,總有一種凋零感。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曾經紅紅火火的必勝客,已經用砌起的一道黃牆代替。

這道牆,與重慶當前的商業格局,似乎有幾分相像。

即:有些地方,還不如變成一堵牆

2

重慶,幾乎每8-10年都會經歷一次商業的迭代

從80年代初馬路邊的大棚專業市場,到90年代質優價廉的大型超市;

從90年代中後期百貨業的蓬勃發展,到2000年代購物中心的出現和爆發;

從五大中心商圈,再到眾多商業綜合體興起;

解放碑是一個縮影。

80、90年代的解放碑,可以算得上是整個西南的“潮流聖地”。必逛的,是全重慶最大的百貨公司--群林市場。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因為大多高檔用品,只有這裡有得賣!

比如,哪天在街頭刮彩票的時候突然就中了一注10萬元!這時候,如何顯擺一下呢?

答:去群林市場逛一圈。一樓買身份象徵最顯赫的三件套--藍華達呢中山裝、雪花呢大衣、毛花呢西裝,二樓買金松洗衣機、上海牌手錶、西湖電視機

那時候火的,還有臨江門的重百,一樓的好利來,天天在收音機裡打著廣告,每天都排起長隊。

在淪為中老年服飾購物天堂一段時間後,臨江門重百因為租賃合同到期,不再續租而閉店。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至於現在,他的一樓已經變成山寨氣濃烈的小吃聚集地。

近似命運的,還有大都會,曾經的全城第一購物中心,眾多大品牌退租,已經沒落到空空落落的景象。

解放碑黃金地段上開垮的商業,還有novo、迪康、銀泰等等。

商業就是這樣,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關張撤退...


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後是河西,可商業這東西,一旦沒踩對點,三年都不用。

就變了。

3

今年2月,叱吒重慶商業界十餘載的外資企業--百盛百貨,在最後一家南坪的門店門前,貼出了這樣一則告示。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他說,重慶當地物業的客觀環境已經不再滿足未來門店的發展方向,準備“暫時”退出重慶市場

挺拗口的,到底是說重慶市場環境不行?還是說這個店的硬件條件不行?還是說自己未來門店方向不適合在重慶發展?

總之,他是撤退了。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對於百盛的商家來說,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至少百盛雄起過,已經給到他們很多年紅利期。

但其他的呢?

曾經打著輕軌商圈鋪招牌,現在卻是空城的通用晶城;

規劃很完美現實很骨感的美全世紀城,空的讓人瘮得慌;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甚至連冉家壩的愛融薈城,四五樓的商鋪都存在著空置狀況。

這兩年,商業似乎都不太好過。

4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按照第三方數據,重慶主城區商業去化週期為3年。

即:現在的存量未售的一手商鋪,在不新增的情況下,要賣3年

兩年前,官方公佈的《關於促進全市商業商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主城商業庫存去化週期,是

12個月之內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實際情況,商業,是供大於求的。

5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同樣是2年前,中國媒體就報道了美國媒體說重慶商業過剩。

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萬里

後來,一記者專門統計了重慶商業地產的數據,最終得出結論:

重慶商業的面積,是全球第一

有人大呼,泡沫!

巧合的是,當商業街關鋪,商場倒閉歇業時,重慶房價卻剛好迎來翻倍式的上漲

而隨著在建的新住宅項目增加,作為住宅配套的商業,“重慶人均商業面積”還將繼續擴大

體量巨大。

6

商業面積總存量作為一個量化的統計指標,他代表的,其實是各個城市的繁華程度。

體量大,活躍,需求旺盛,就是對的。

體量大,高空置,那就適得其反。

背後原因是什麼。

經濟環境?消費水平?住宅行情分流資金?還是馬雲?

我認為都有。站在客觀的角度,更靠譜的,至少還有這幾點:

1)儘管是西南最大的城市,但重慶居民的消費取向非常單一,長期以來,消費集中在餐飲和娛樂兩個行業,如今,再加上一個親子體驗類。

單一的消費取向給商業業態的綜合規劃帶來了難度,同質化競爭過於明顯。

2)重慶商業物業在規劃上的偏感性。

重慶各區熱衷於打造地區商圈,5大不夠,一共有18大,但坦率的說,各個商圈在規劃上,模式、業態單一重複。

3)規劃得太快,同時,或許也太多。

4)重慶部分商鋪,賣得真的很貴。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5)重慶大部分區域的商鋪租金水平,始終差強人意,高的6-7%,低的3%左右。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比如有位讀者的一處臨街商鋪,買入價一平米4萬,50平米,總價200萬。

按照現在的租金,大概是8-10萬一年,他已經租的非常好了,回報率,是4-5%左右,和一款流動性不錯的基金齊平。

5


重慶商業的困境,和投資建議


小米雷軍說,站對了風口,豬都能飛上天,風口就是勢,沒有這個勢,企業就是一潭死水,是非常可怕的。

現在的勢,不在實體,在電商

中指數整理的2017年的重慶五大行政區(渝中/江北/南岸/楊家坪/沙坪壩區)的社零總額。

一共2725.9億,五大商圈佔了65%。(沒有單獨統計大坪商圈)

剩下的954億,是其餘大大小小無數商業瓜分。除去成本、稅費等,平均一下,也沒剩多少了。

一鋪養三代成了古老的故事,已經被拋棄了。

6

客觀來講,山城天然的商業環境,實體消費旺盛,是毋庸置疑的。

到2035年,重慶主城區規劃預期人口將達到1800萬,這些都是常駐消費力,何況還有大批慕名陸續來渝的遊客。

雖然商業總體過剩,但會有不同的極端,有些生意差,越來越差。依靠優質商業環境吸引客群的商鋪,依然很熱鬧,良性循環。

如果把房地產投資做一個分級,那麼買住宅是初中生,買公寓是高中生,買寫字樓是本科生,買商鋪就是研究生博士生。

挑選商鋪,一定需要TOP級的水平!

7

買商鋪,主要包含了兩個部分,一是物業的增值,就像買房子,享受的是差額利潤。所以,人流、交通、運營、消費理由,是考量的關鍵。

二是租金的收益,依靠商鋪獲取穩定的租金收益,在收益足夠大的條件下,回本盈利。

相比前者,他更穩妥!

哪怕有一天物業本身增值幅度極小或已不再增值,但租金收益也足夠一個家庭的日常開銷。

這就是此前所說,一鋪養三代。

買對了,仍然是可行的。

至於怎麼買?我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人流。不是門前的人越多越好,要看人們願不願意在你這裡停留。

比如,附近沒有停車或者大型的交通樞紐站,周邊到底有多少社區,商業街的配套有沒有品牌餐飲店和電影院,沒有,就不要指望會有人來逛。

2)只買昭示性好的。人們容易看見,才方便走到的鋪面。臨大街往往比臨小街要好,在路口臨兩面街比臨一面街要好,走的人多的那一面比較好。

當然,這一切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對待。

3)運營實力。是開發商自持?還是以帶租約的籤合同形式託管在管家公司?還是自由發揮?

開發商自持大頭+出售小頭>託管租約

4)高入住,高、中端社區的底商。社區人群的購買力強,消費頻次自然不在話下,而這也決定了該社區商鋪的租金下限,還會決定未來的升值潛力。

5)寫字樓樓下的底商。寫字樓是一個人口高密度的載體,小白領的購買力自然不會差,最主要他們的時間緊迫,消費頻次和集中度較高,尤其是飯店和便利店,都會得到不錯的收入。

總之不好的店鋪千萬種,好的店鋪只有一種。在你決定投資商鋪之前,一定要多去研究那些生意火爆的商鋪,分析他們的優點

最後你會發現,商鋪投資無異於一次小型創業,不僅需要技術還得需要足夠多的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