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職稱工資,增加工齡工資,完善績效工資,你有何建議?

馬薯鈴賣土豆


非常贊同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取消職稱工資。建議增加教齡(工齡)工資,完善績效工資。因中小學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是做好工作基礎,他們很辛苦、很敬業,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關心關愛教導學生,不應再增加職稱評定要求,應從增加教(工)齡工資、績效工資來體現他們的勞動成果。職稱評定的相關要求,真的不太適合基層教育工作者!!!



金峰之約品讀欣賞


建議的話,做班主任的績效工資稍微多些,這活最累!我十年前當過整整十年班主任,每個月給14元補貼,就是當年這點錢都沒人願意幹。我幹了,因為我感覺這輩子沒當過班主任白當老師一場!

有些涉及損傷健康的崗位,比如化學老師和實驗員應該多些獎金,有毒的化學品的使用和管理責任大,危險高!

問題的思路挺好的,工齡長的老師的確應該漲點工資,績效獎金也挺有必要的,多幹一樣活,多領一份小錢,應該的。

不過給不給我績效獎金,我倒是都一樣幹活,沒啥抱怨的,畢竟當老師是我自己選的,挺開心的!


胖曉曉


不看職稱學歷只算工齡真的公平?讀大學的一定會比讀高中的工資低,他出來參加工作少4年嘛?90年代的時候一般企業都是這樣。我記得我5年工齡,本科畢業,工程師。比一個同班同學(初中後上中專)8年工齡,技術員,工資少了30塊錢(當時的工資在我們那裡平均220元)。所以說你認為這樣下去誰還去讀書,直接做童工好了。


丹州居


職稱評定目前是向一線教師傾斜的,國家已經看到評職中的問題,近幾年評上高級職稱教師基本上都是比較優秀的,參評正高級教師的實力更是強大,而且行政領導教研員不能超過30%,主管部門制定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相信有實力的老師不斷努力,肯定會評上高一級職稱的。如果職稱一無是處,我們高層還會進行改革嗎,改掉的是不合理的部分。我看到我們這兒評聘還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嚴格按照省市要求推薦的。應該說職稱評比績效工資要完善的多,績效工資本來就是教師自己的,教育局一般抽走5%獎勵學校領導等,也就是拿自己工資獎人,而且方案是各校自己定的,育人工作又不是工廠製造產品,用以績效考核不大合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很多績效方案對於老教師是吃虧的,反對的很多。所以,如何發揮績效作用,有待於進一步探索。教齡工資,應當增加,這是鼓勵老師終身從教,對每個老師都是最公平公正的。


月明水秀8


教師是公職人員,其職稱屬於技術職稱,和其他事業單位的技術員,副工程師、工程師是一樣的,它不同於公務員的職務職稱。職稱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業務能力和工作貢獻的認定,是鼓勵進取,獎勵先進的有效舉措,現行的教師工資結構是科學的、合理的,其中各項的比重分配都是有道理的,如果偏重教齡,就會出現等、靠升級,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如果偏重職稱,就會挫傷老教師的積極性,這個平衡點在掌握上也有相當大的難度。取得較高職稱的教師,學歷一般都高,而且有不同等級的教學成績證書,還有其他的評級要求,這些標準是經過付出和努力得來的。只是現在教師的晉級名額太少,挫傷了一部分教師的積極性,如果能夠照顧到老教師的實際情況,按工作年限進級,保留職稱,適當提高績效工資,是比較合理的。


閒客193223645


我個人是不支持取消職稱與職稱工資的:

雖說評職稱存在一些問題,但職稱是國家對教師的一種認可方式,能體現出教師的能力或做出的貢獻,若取消,就完全否認了,這對為祖國建設貢獻過的老教師特別不利,甚至會召開很多人的怨懟。工齡工資只是一種微調,不能完全體現職稱工資的作用。建議的是職稱晉級不設指標,達到標準了的就可以晉職,但相應的要增加對弄虛作假的處罰力度,可讓其承受不了。

老教師有經驗,是學校教育的寶刀,但畢竟現在是年輕人的世界,必須充分發揮年輕人的作用。建議教師按年級等的不同,按科目與周(或月)課時數來大致配備。教師任教科目或課時數達到了就可,若超過了的,應給予課時津貼(多勞多得),為年輕人提供依靠奮鬥提高自己生活水準的路子,但相應的要有一定的課堂教育質量的評價機制,以免精力能力不夠的只為了拿課時津貼而應付課堂。現在的績效工資分配很多不是多勞多得,有的地方完全看領導管理時的傾向,存在問題比較多。

晉職除了必要的條件,按年限來之外,還可以參考積分制,教師多勞的可多算積分,苦勞要能轉化為貢獻,這樣的晉職才能更有利於教師的上進心。

農村學校很多是年級單班的,可以推行坐教教師與走教教師制度,真正做到“又紅又專”,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打下基礎……


凡心體聖z凌峰翔鷹


吃飽了撐的成天提這種問題,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發牢騷,有意思嗎?有意義嗎?把發牢騷的時間好好去幹事情,或許就能得到你想得到但暫時沒得到的東西。醫院有沒有職稱,其它的崗位有沒有職稱職級,怎麼總有無聊的人對老師,特別是中小學老師的職稱唧唧歪歪的呢?


藏鳳臥龍


早就該取締職稱評定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其他各行各業,在職稱的評定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水分,尤其是區縣鄉級的職稱,各種數據造假,論文要嗎拿錢買,要嗎請搶手,要嗎在各種雜誌上東拼西湊,交高價賣過。正高,副高要科研項目,那就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手段想方設法把名字栽上,尤其是單位的是領導,即使10年,20年沒幹本質工作,照樣可以進。職稱評上了,錢錢也找回來了,榮譽也有了,有個本本在手,即使退休了,不幹了,那個本本掛在其它單位,照樣給錢,買的那個職稱用來忽悠外行。說白了,就跟以前的3%一樣,單位領導,中幹,誰便那樣,錢也好,榮也好,多半沒老百姓的份,即使有一兩個都是用來封嘴的。早該取締了。


張永玲4


按職稱漲工資早就該改了!當初設定職稱和工資掛鉤的人可能是好意,但是現在已經不是當初想象的那樣了,早已經變了味道。現在已經是校長,主任等一系列有頭銜的人的福利,還有阿諛奉承之人得到的一些殘渣,真正任勞任怨之人只能望職興嘆。還有各種證件的取得更加助長了不正之風,拉關係送禮蔚然成風。不適應,就得改,工資就得按教齡逐年漲。真正乾的好的年輕人可以給榮譽,發獎金。績效不能扣教師工資,如果扣了教師工資當績效,沒評上職稱的老教師就虧大了,把自己的工資搭進去還不一定全部得到。建議績效上邊撥款,按勞分配。


溫暖93051776


我不知道別的學校具體情況怎麼樣,但在我們學校評職稱是比較公平公正的,我們學校每一屆校長都很開明,教學業績好的老師優先評職稱,完全按打分細剛來操作,分數不夠,再硬的關係也沒用。至於職稱工資有差別,這是必須的,若沒有差別,誰還有動力去評職稱?在我們學校,有的老師一週十來節課,而有的數學老師上三個班的高中數學課,再加上培訓課一週達三十一節課,有的還當了班主任,試想想,若只按教齡拿工資,吃大鍋飯,還有誰願意去為教書而拼命?也許有人說,評了職稱的老師的水平不一定比沒評職稱的老師水平高,這是有可能的,但總體來說,在大一點的學校(我們學校高中部90個班)能順利評上各職稱的老師基本上是教學業績優秀的老師。凡事都有利有弊,對自己不利就絕對的否定,顯然是不現實的。對評職稱這一塊,我覺得看教師的業績是沒有錯的,但教齡也應該考慮,例如,從教二十年,自然評為中職,從教三十年,自然升為副高,說白了就是沒功勞也有苦勞,這樣可以讓大部分老師心理平衡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