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祕密,都在這裡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伴隨經濟飛躍發展,居民的收入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根據統計局數據,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名義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

從2003年有詳細記錄19個行業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看,16年來,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從13969元增長到了82461元,增長了近6倍。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而詳細分析這19個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可以發現不少趣事。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金融、IT和科研佔據工資榜前三

2003年以來,金融、IT和科研這三個行業,始終佔據著平均工資排行榜的前三名,只不過排名略有變動。

其中,從2003年到2008年,IT、金融和科研行業的依次位列平均工資榜前三名。不過,在2009年,金融業以60398元反超了IT行業的58154元,成為工資排行榜的第一。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其實,從2003年到2008年間,金融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在20%左右,而IT行業的工資增幅最高僅為15.99%,金融行業反超IT可以預見。

不過,到2016年,IT行業才再次反超了金融行業。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在此期間迎來了一撥小高潮。

隨著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帶動國內IT行業掀起一波漲薪潮流,從2015年開始,IT行業的工資增速明顯加快,到2016年,順利成為國內工資排行榜榜一。

科研領域,從2003年來一直非常穩定地佔據工資排行榜第三位。

不過,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科研行業很可能在近期超過金融業。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從近5年的數據來看,金融行業的平均工資增幅逐漸下降,甚至低於全社會平均工資增幅,而科研行業的增幅正迎頭趕上,2017、2018年的工資增幅高達11.57%和14.4%。

其實,從國家和各大企業對科學家的重視、重獎,也可以看出,社會對科研工作的導向有了明顯的變化,科研工作的社會認可度在逐漸提高。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採礦、能源:及其穩定的公共行業

除了排名頭部的金融、IT和科研,其他行業的工資收入有起伏。

比如:

租賃服務業,從2003年到2010年間的第6、第7,逐漸滑落,到2018年,已排名第10。

房地產行業,則從常規排名的第6、第7,到2018年,排名到第10名開外。

不過,也有異常穩定的。

如:

採礦行業。2007年到2014年,是採礦行業的黃金時代,工資水平始終排在第4、第5、第6。這兩年排名略有下降,但工資增幅均排名各行業之首,有重回“輝煌”的趨勢。

最穩定的,莫過於電力、燃氣和水等能源生產行業。從2003年以來,能源行業的工資排名一直是第4,增幅也保持與社會平均工資同步。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賺錢,要選對行業,更要做好工作

從16年來各行業平均工資表中,的確可以看出,行業對收入的影響。

如去年平均工資最高的IT行業,與最低的農林牧副漁行業,相差近4倍。

但是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時代,對職業需求都不一樣。

2003-2018,19個行業的工資秘密,都在這裡了

改革開放前後,人們最羨慕的職業莫過於電力、售貨員、出租車司機,但隨著改革開放進程,房地產、金融、IT行業全面崛起。

如今,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變化,以互聯網技術支撐的產業發展迅速,同時,對科學研究、能源發掘、教育、文化娛樂和健康等需求,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行業的選擇需要長遠的眼光。但是,已經在各行業中揮灑汗水的不必過於計較,畢竟每個行業都有金字塔尖,能兢兢業業在自己的行業做到專業級的,都是社會不可或缺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