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絕大部分人不是敗於懶,而是敗於太忙

王陽明在《傳習錄》所講,有一種人,天天忙忙碌碌,累個半死,卻一事無成!

原文如下: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意思是:有些人,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其實好好吃飯,也是修行!世間萬般忙碌,最忙的是我們的心。尤其是一個顆沒有修煉的心,經常起妄念!



王陽明:絕大部分人不是敗於懶,而是敗於太忙

如果心經常處於“妄動”狀態,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這樣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級錯誤,甚至滑向深淵。

看看這個“忙”字,就是一個“心”加一個“亡”。忙則心死,哀莫大於心死!

曾國藩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王陽明:絕大部分人不是敗於懶,而是敗於太忙

很多人,每天不是忙於,所謂無關於己的大事情,或者就是沉浸於煙油醬醋的小事情!回看時,大處空忙一事未成,小事奔忙亦索然無味。

水木然認為:如果說工業時代帶來了“物質過剩”,那麼互聯網時代帶來了“機會過剩”!

所謂機會過剩,就是指外界各種誘餌和噱頭越來越多……包括擇業、創業、購物等等在內的各種人生選擇,一起湧來!





我們被各種浮華吸引,似乎到處都是機會和希望,就拿淘寶購物來說,要去哪個店?怎麼才能最便宜?怎麼使用優惠價?什麼時候打折?已經讓無數人絞盡了腦汁!

這時你的腦袋就像這樣下面這種圖:



王陽明:絕大部分人不是敗於懶,而是敗於太忙



的確,我們越來越難靜下心做一件事:比如對一本書有興趣,但是往往是翻幾頁,就想換下一本。比如在鍛鍊身體的時候還想學點英語,還希望能儘快結束後再去吃個披薩,然後約個客戶……

在無窮的想法驅使之下,我們的精力、獨立思考能力總是被衝散和稀釋。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都將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我們總是充滿了方向,卻又很快失去了方向。

所以,結局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因為真有價值的事情就那麼一兩件!

專注力,成了如今最稀缺的一種能力!大多數人的失敗,是因為把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找到那個自己應該聚焦的點!

王陽明:絕大部分人不是敗於懶,而是敗於太忙

我們該怎麼辦?

王陽明對此提出解決方案是行“精一之功”!

所謂“精一”,專注於當下,既不念過往,亦不畏將來。所謂“精一”,專注於“志”,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有句名言:“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會領先於這個世界。”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一顆心常常長了草一般。只做一件事,重要的並不在於結果,而在於屏蔽掉各種干擾,專注、安靜的狀態。人一旦靜下來,這世界就會發生變化。

為什麼偏執狂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總把注意力聚焦在一個目標上,這就是這個時代成功的唯一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