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考前强化,错误率超8成的案例题!​

注安考前强化,错误率超8成的案例题!​

案例一

×年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被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

  A.槽罐车破碎的槽罐玻璃

  B.标志灯不亮

  C.有毒物质

  D.油罐储油量

  E.剧毒物

  答案:C

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特大事故调查组的任务包括(  )。

  A.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B.参与沿线高速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工作

  C.做好突发事件紧急批复和警报工作

  D.对机动车驾驶员甲的讯问工作

  E.事故救援机制建立,不断完善事故救援制度

  答案:D

3.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存在缺陷

  C.对于货车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答案:A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该事故属于(  )事故。

  A.特别重大

  B.重大死亡

  C.重伤

  D.一般死亡

  E.从业伤亡

  答案:A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对本案例的描述,应追究(  )刑事责任。

  A.槽罐车驾驶员甲

  B.货车驾驶员乙

  C.附近村民

  D.村里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组

  答案:A

6.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材料

  B.事故应急救援处理

  C.慰问抢险救援成员

  D.寻找驾驶员甲

  E.通过媒体报告事故的调查进度

  参考答案:A、B、D

7.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

  A.中毒死亡人员的丧葬费用和歇工费用

  B.受伤住院治疗的补助费用和救济费用

  D.事故赔偿、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有效经济支出

  参考答案:A、B、C、D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

  A.运输资质认定

  B.驾驶员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制度

  C.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

  E.化学运输许可证纠错

  参考答案:A、B、C

案例二

某市一炼油厂生产液态油料,原料为煤焦油,煤焦油是一种粘稠状的黑褐色液体,比水重,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萘、茵、菲等芳烃,以及芳香族氧化合物,含氮、硫的杂环化合物等。

x年5月8日13时30分,工人在清理4号炼油炉内的油渣时,致使油渣飞溅遇明火而发生燃烧。见到起火后,5名工人急忙取来一些被水润湿的麻袋,去盖压起火的炼油炉,可是效果很小,于是又找来4只灭火器,其中两只小灭火器,没有喷出泡沫。待用大灭火器进行灭火时,上窜的火焰已经有10余米。起火的4号炼油炉旁堆放有50桶每桶200k9的煤焦油,而在4号炼油炉内有经过第一次加工留存的4t混合油,与4号炼油炉相邻的2号炼油炉内还有2t左右油料,搅拌机中还有5t煤焦油。13时50分,4号炼油炉及其相邻的2号炼油炉内油料燃烧,发生爆炸。

14时5分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将4号炉包围,消防人员用了5t泡沫灭火剂、25t水才将火势控制住。15时35分,炼油厂大火全部扑灭。此次事故造成10名工人死亡,30名工人重伤。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 50万元,丧葬费l5万元,抚恤赔偿金300万元,罚款100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8.5万元,现场抢险费300万元,停工损失1000万元。

1.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

  A.650

  B.765

  C.773.5

  D.1373.5

  E.1765

  答案:B

2.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灭火器材严重不足

  B.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C.报警不及时

  D.油料清理不及时

  E.工人清理油渣时,操作不当致使油渣飞溅遇明火

  答案:E

3.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首先应进行的工作是(  )。

  A.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B.立即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C.酌情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汇报

  D.根据事故情况,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

  E.保证重要设备设施安全

  答案:A

4.该炼油厂还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

  A.甲苯火灾

  B.甲苯爆炸

  C.甲苯中毒

  D.甲苯窒息

  E.二甲苯中毒

  答案:A、B、C、E

5.泡沫灭火器适合扑救(  )。

  A.脂类火灾

  B.带电设备火灾

  C.石油产品火灾

  D.水溶性火灾

  E.木材等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参考答案:A、C、E

6.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的基本技术措施有(  )。

  A.惰性气体保护

  B.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C.通风除尘

  D.阻止火焰的蔓延

  E.密闭和负压操作

  参考答案:A、C、D、E

7.针对这起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

  A.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操作技能

  B.强化管理,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C.更换现有工人,重新培训新员工

  D.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

  E.火灾初期阶段,利用各种消防器材,及时扑救

  参考答案:A、B、D、E

案例三

某公司是集矿山开采和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特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公可设有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信息部、供应部、销售部、技术开发部、计划经营部、生产运行部、安全环保部、装备能源部、项目管理部、企业文化部13个职能部室和矿山部、氧化铝厂、电解铝厂、碳素厂、热电厂、煤气厂、动力厂、检修厂、运输部、物资配送部、中心试验室、赤泥坝管理站12个生产单位。全公司现有员工5 654人,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77人、中级技术职称的529人。

该公司准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3年2月进行初始评审。初始评审中发现管理上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谁主管谁负责”还要进一步落实;

2.少数管理部室对本部门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上所负的职责不甚明了,总认为安全管理与自己关系不大;

3.公司、厂矿两级安全管理部门过多地承担了安全管理的责任,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4.对相关方(尤其是对外来单位或人员)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

5.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安全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安全奖励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6.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还要进一步规范,明确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分清采购、质量监督、费用控制等环节的关系,部分员工反映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数量不够、质量不过关、发放不及时。

1.请拟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的主要步骤。

  答案:

  (1)标准宣传贯彻与培训;

  (2)初始评审;

  (3)体系策划和设计;

  (4)文件编写;

  (5)体系试运行;

  (6)内审;

  (7)管理评审、

2.针对初始评审中发现的问题1至问题3,在安全责任制方面需要如何规范和完善?

  答案:

  (1)安全责任制需要明确细化,职责权限界定清晰;

  (2)建立配套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及激励制度,责权利基本匹配,促进责任到位。

3.针对初始评审中发现的第6个问题,公司准备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该程序应包括哪些主要管理内容?

  答案:

  (1)劳动防护用品配发标准的制定;

  (2)劳动防护用品采购;

  (3)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4)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使用;

  (5)劳动防护用品的检验监督:

  (6)劳动防护用品的报废。

案例四

x年x月x日17时35分,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火灾烧毁了部分电缆和仪表线路,造成企业生产中断一天多,所幸没有人员伤亡。5月 21 日为周末,白天三班人员接班后,企业5机运行,合成氨、尿素系统均运转正常。交接班时,合成车间二班班长对三班工长交班:工艺、设备都正常,只是外委施工 单位白天要加班干活,搞直径为800氨合成塔并网前的配管工作,如要动火,要办理动火手续,并同时要监护好。5月21日16时30分,外委施工人员要在2 号循环机北侧处动火割二楼蓖子板,以便800MM合成塔与循环机配管。当班班长让本班分析工取样分析,确定合格后,拉来胶皮管通上蒸汽,并同时提来灭火 器。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外委施工人员动火割金属网状蓖子板。按要求需割开5个孔,前4个孔顺利割开,割至第5个孔时,监护人即当班班长发现下面循环机出口 三通法兰处有火苗,忙令停止动火,2人分别用蒸汽和灭火器灭火。但灭火无效,火势越来越大,火苗上窜约有1m高。凭经验,当班班长迅速作循环机停机处理, 但火势仍无法控制,上窜的火苗烘烤旁边的管道,致使又出现2处法兰冒火现象。喷出的火焰将厂房内的电缆引燃,厂房二楼浓烟弥漫。当班人员迅速作全厂紧急停 车处理,并通知调度及有关领导。厂调度迅速报了火警。在消防官兵的配合下,大火于18时30分被扑灭。

1、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及其他有关事故调查的法律、法规,试分析该起事故的原因。

2、从该起事故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3、如果你是该厂的负责人,让你来负责进行整改,你会提出哪些方面的整改措施?

  参考答案:

1、这起火灾事故是由动火引起的。动火前虽取样分析合格,办理动火证,但由于对一楼管道法兰的密封状况不摸底,最终酿成了事故。事故分析会上,经分析确 认,循环机出口总管的三通法兰有轻微泄漏现象。该法兰距二楼动火处约1m多高,而且不垂直。所以取样时很难取到微漏的易燃物质。再加上动火时防护措施不 当,造成火星及焊渣四溅,开始没事,后来火星引燃微漏的易燃物质。另外,该法兰处在加高压垫时衬了一层铝板,火灾发生后,铝制品迅速溶化,致使火势增大。

2、(1)在合成车间厂房内动火应按特殊动火对待,特别是在循环机周围,应禁止动火。众所周知,合成车间厂房二楼为氮氢压缩机和循环机,设备多,管道 密,各台压缩机1一6段压缩的均为易燃易爆气体,静动密封点多,在这一区域动火极不安全。因此即使分析合格,动火时仍要小L.“谨慎,防护措施更应切实有 效。否则,尽管分析合格,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2)循环机周围在开车生产时,应不动火或少动火。我们知道,循环机的作用是将氨合成塔 未彻底反应的氮氢气经冷凝分离后再由循环机加压重新送人氨合成塔。因此,循环机周围及管道内输送的是氮氢气,氢气属爆炸气,爆炸下限低,一旦泄漏,遇明火 或经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极易发生着火和爆炸事故。因此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动火。

(3)动火证的签发和安全措施的制订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焊渣火星掉到下面,引燃微漏的法兰,说明防范措施上有漏洞,类似这样的动火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将火星和焊渣拢住而不许其四溅,如果隔离措施得当,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4)动火前的防范措施要切实可行。这起事故发生之前,动火人和监护人采取的防范措施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蒸汽和灭火器在循环机传送的气体着火时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传送气体压力高达30MPa,蒸汽和灭火器显然达不到灭火目的。

3、(1)压缩机厂房一楼的电缆应有防护装置,或应架设在远离可燃气泄漏的安全处。至少不能架设在有火灾先烧毁电缆的地方。

(2)由于一楼为各台压缩机的机窝和各分离器、冷却器,压缩机的润滑油污染设备管道和地面,一旦有火灾,火势极易蔓延,所以要定期清理管道设备上的油污。

(3)由于扩改建的原因,造成合成车间一楼设备过多,致使原来设计的空间小,过于狭窄,稍遇事故,极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更大损失,这些问题都是扩建时应该考虑而没考虑到的。

(4)为使高压法兰密封效果更好,有的企业在高压法兰加高压垫时衬上一块铝质密封垫,这样的铝制垫也许对密封有好处,可一遇火灾,事故极易蔓延,火势不但难以控制,反而会迅速扩大。因此,从这起事故看,高压法兰处不宜加铝制品垫片。

案例五

J市地铁1号线由该市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该市K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承揽了第3标段的施工任务。该标段包括:采用明挖法施工的304地铁车站1座,采用盾构法施工,长4.5km的401隧道一条。

J市位于暖温带,夏季潮湿多雨,极端最高气温42℃。工程地质勘查结果显示第3标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401隧道工程需穿越耕土层、砂质粘土层及含水的砂砾岩层,共穿越1条宽50m的季节性河流。304地铁车站开挖工程周边为居民区,人口密集。明挖法施工需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噪声和粉尘飞扬,并监控周边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K建筑公司对第3标段施工开展了安全评价。

J市轨道交通公司与K建筑公司于2014年5月1日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2年,K建筑公司将第3标段进行了分包,其中304地铁车站由L公司中标,L公司组建了由甲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部,项目部管理人员共25人,于6月2日进行了进场开工仪式。

304地铁车站基坑深度35m,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进行车站底板垫层、放水层的施工,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模版支架最大高度为7m。施工现场设置了两个钢筋加工区和一个木材加工区。在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及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包括:门式起重机1台、混凝土泵2台、塔式起重机2台、履带式挖掘机2台、排土运输车辆6辆。施工用混凝土由J市M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辨识3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简述K建筑公司对L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3.简述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4.简述304地铁车站施工期间L公司项目经理甲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

5.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指出30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参考答案: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告吹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坍塌,淹溺,有害因素:噪声,振动,粉尘,高温

2.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签定安全管理协议;(2)、审查资质;(3)、统一协调管理;(4)、发包给有资质的。

3.安全对策

(1)、施工过程中工人应该佩戴好安全帽防止物体打击和重物坠落;作业过程中工人涉及登高作业的应该系好安全带,高挂抵用,安全带完好无破损;

(2)、采用的金属切削工具和木工机械防护罩完好,接地良好;

(3)、木工作业现场划分防火区域,采用吸尘设备,并在现场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备灭火器;

(4)、使用起重机械,挖掘机和运输车辆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许可证持证上岗,使用的特种设备应状况良好,经过定期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固定及临时电器线路及用电设备接线规范,接地良好,根据使用用途及场所使用特地电压,并在直接上级加装漏电保护器;

(6)、作业过程中水下穿越工程时有坍塌、淹溺的危险,开凿隧道时要固定好支撑顶网和锚杆,防止冒顶片帮和坍塌。对隧道和河道采取监控手段并进行连锁声光报警,当发生隧道顶端出现裂纹、渗水等危险情况,立即撤离;

(7)、震动设备应进行降噪处理,设备固定螺栓加装垫片,工作人员配发耳塞;

(8)、可能情况下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并配发防尘口罩/面罩;

(9)、开凿隧道时要对隧道内进行含氧量和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在专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作业。进行机械通风;

(10)、照明设施良好,不影响作业人员作业。

(11)、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结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和应急人员。

4.安全生产责任

(1)、建立、健全L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经理部制定304地铁站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各项作业活动设备操作规程;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地铁站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发生事故及时、如实报告。

5.安全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5)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7)其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