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在秦统一后都怎么样了?

唠一点有意思的嗑儿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人们对于“四”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譬如说有什么“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发明”、“民国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诸如此类的,而“战国四君子”则是一个无比尊崇的称号,像什么“民国四公子”都弱爆了。

这个“君子”是一种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满闪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对君子提出了四点要求,分别是: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个人只要做到了这四点,基本上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那么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来拔一拔这个“战国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荡荡”之孟尝君

孟尝君小时候过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亲田婴觉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将来会祸害父母,所以孟尝君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被他父亲要求把这个孩子给扔掉,但是伟大的母爱战胜了迷信,孟尝君的母亲还是偷偷的把他养了下来。

我们如今常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损害,也许是因为孟尝君的母亲对他关爱有加,总之孟尝君没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尝君长大后,他的母亲就带着他去见自己的父亲,骨肉相见,田婴却异常生气这个孩子没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个儿子。

这时候的孟尝君展现出惊人的聪慧,以出色的辩论让他的父亲哑口无言,孟尝君又进一步劝解他的父亲礼贤下士,广收门客,田婴觉得很有道理,就让孟尝君主持家务,于是这个孟尝君就开始了他广收3000门客的高光时刻。

孟尝君是怎么招揽门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来窃听门客们的谈话,以便了解门客们有什么不满或者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另一面派人把门客需要的钱财或者其它物资悄悄送到门客家中,等这些门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动;如果门客嫌饭菜不好,孟尝君就会把自己的食物送给门客——总之孟尝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锋一样很无私的对待他的门客,这让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门客。

而孟尝君收的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么来历,什么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这时候孟尝君的行动就变质了,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这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且你还包庇犯人。而从孟尝君对待门客们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很腹黑的人。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荡荡,你又怎么能够在暗地里耍小聪明呢?所以,他的门客并不是因为他的品德有多么高尚才来投奔他,只是因为他会做人,而且到了他那里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么谁不愿意去呢?

史记记载说“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孟尝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样,谁来跟他要钱他都给,最后把自己数十万两家产都施舍给了天下人,所以尽管很多人说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获了一个豪杰的称号。

这个孟尝君我觉得肯定也有人说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个人品牌,位列“战国四君子”之一,为了维持这个响亮的招牌,孟尝君也散尽家产,最后钱不够了,就派冯谖去收欠债,但是冯谖却一把火把那些欠条给烧了,孟尝君很生气,就是因为供养宾客的钱不够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钱,你怎么反而把它给烧了?

冯谖说这是为你的名声着想啊,反正有些人也还不上钱,不如把它烧掉,还能赢得名声呢,孟尝君听了很开心,后来孟尝君落难了,他的宾客们也纷纷离开了他,正可谓是“真情难留不义之朋,金银能唤远方之客”。

孟尝君很愤怒,后来他东山再起准备好好羞辱这些人,冯谖却劝他说,这就是人性啊,为了你自己的名声,你不仅不应该计较,反而应该像从前一样对待他们,孟尝君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冯谖的建议,你看,这就展露了孟尝君的虚伪,同时也凭借着这些厚黑的手段,孟尝君终于稳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尝君死于前279年,与秦国统一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最成功最名副其实的信陵君

信陵君无疑是“战国四君子”里最成功的一位,他养的门客有数千人,高峰时期也有个三千人,这三千人不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还成为他重要的政治势力。《史记·魏公子》记载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你看,信陵君养的这三千人质量就比孟尝君的高,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以至于让各诸侯国都不敢侵犯魏国,而且人家信陵君还玩政治渗透,“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信陵君很厉害,不仅让外面的国家忌惮,让自己的君主也害怕,这也为他后来埋下了祸端。而信陵君是怎么对待他的门客的呢?有一个叫侯赢的隐士素来有贤名,信陵君听说后,他这必须得去请到府上来养起啊,但是侯赢推辞不受。

于是信陵君又大摆宴席,请了很多宾客,然后又亲自去请侯赢,侯赢一看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去了,这侯赢决心考验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让信陵君执鞭驱马,然后又让信陵君赶着马车去见自己的一个朋友朱亥,也就是后来在“窃符救赵”中登场的大力士。

侯赢见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给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静等着他,这让侯赢很佩服,两人于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赢给奉为上宾,这让侯赢很感动,于是就成为了信陵君的门客。

信陵君的人生污点是很少的,至少在现存的历史资料上,所以这让信陵君成为“战国四君子”当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个人,也让他成为名气最大的一位,他名气有多大呢?“窃符救赵”以后,信陵君害怕魏王责怪,就一直待在赵国。

后来魏国有难,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担任统帅,又向各诸侯求救,各诸侯一听信陵君回来了,于是纷纷出兵解救魏国,可以说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为自己的名气太大,最终在秦国的反间计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话说这个秦国是真的非常喜欢用反间计,在长平之战中它就用了反间计,后来又用反间计离间了李牧和赵王的关系,关键是秦国的这招百试不爽。

所以在秦国的离间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终只好以沉迷酒色来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话又说回来,信陵君能够获得这么高的成就和名气,也许和他宽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于审视夺度的脑袋有关,反观孟尝君倒是有一种讨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对每个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么食客他都收,倾尽家产也要供养他们,而且还派人偷听,以便了解他们的需求,可以说孟尝君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卑微的位置上,结果是尽管他对自己的门客很好,但是却没有赢得他们的拥戴,更没有赢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声。

这与他的食客质量低下,鱼龙混杂不无关系,而反观信陵君则很会挑选自己的门客,除非是有贤名、或有能力他才会去拜访人家,譬如他在赵国的时候就不忘去拜访素有贤名的毛薛两公,为此还招来平原君的讥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气壮的说,我拜访他们是因为他们贤明,所以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

就这么一句话,顿时就让信陵君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以至于许多年后,成为了刘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于前243年,与秦国统一没有什么关系,恰恰相反的是,秦国听说信陵君去世后,就立马派蒙骜(ao)进攻魏国。


浪得虚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战国四君子”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尽管《史记·平原君》记载说“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其实我觉得这纯粹属于“矮子里面拔高个”,平原君究竟贤不贤,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荐”,邯郸之围中赵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于是打算凑齐二十个人一起去,但是最后竟然只凑出十几个人,话说着平原君可是养了数千人的门客,结果连个二十人的智囊团都凑不出来。

好不容易有个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平原君就问他来了几年,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觉得你来了三年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才能,算了你还是别去了,毛遂反驳说那是因为没有一个给我展示才能的舞台,不然你早就听说我了。

平原君也没办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么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凑数吧,结果到了楚国其余十九人也没什么出色的表现,谈了一早上也没什么结果,这毛遂急了,提着剑上去就对着楚王一顿游说,把楚王说的心服口服。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尝君一样收养的门客质量都很差,估计都是为了赶一赶“养士”的时代潮流,反正这几位主都是王室后代,又不差钱,因为养的多,动不动就是上千人,大家觉得这人不错,于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

不过要说“养士”还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国的时候,人家派出几个使者说我信陵君回来了,你们救不救看着办吧,各诸侯一听,纷纷出马解救,这面子多大,可见这和信陵君养的门客质量有根本关系。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后待在赵国和平原君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个信陵君在魏国的时候就素闻赵国有两个很有才能但却不做官的隐士,现在他身在赵国,于是就想着借这个机会去见见。

但是刚开始这个叫毛公和薛公的隐士还不愿见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气馁,废了一番功夫找到两个人,三人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平原君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就对自己的老婆说“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什么意思呢?平原君觉得这两个人都是赌徒和卖酒的人,没有什么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却和这样的人来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见这个平原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后来魏国被攻打,信陵君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这个毛公,薛公给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国。

可见信陵君识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不论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这番话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一听于是告辞说“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早就因为他们贤明渴望来拜访他们,今天平原君却觉得这是很羞耻的事情,看来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听说这番话后惭愧不已,而且也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平原君门下的很多门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门下,可见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顿时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还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虚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于前253年,与秦国统一已经没有关系。


超级厚黑之春申君

这个春申君是“战国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后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却是养门客最多的一位,其数量一度突破三千大关,春申君本人其实是一个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当做人质扣押在秦国的时候就表现出有胆有谋的一面。

所以他并没有必要养这么多的门客,但是为了赶一赶“养士”的潮流,春申君于是和其它三位搞起了“养士”竞赛,战国时代的“养士”规则就是这样,谁养的越多,说明谁最有实力,谁的名声就越大。


以至于春申君一度养了超过三千人的门客,春申君哪里来这么多钱呢?别忘了人家春申君在楚国当宰相当了二十年,可以说深受楚考烈王的信任。春申君有钱到什么地步呢?

他的门客和平原君的门客相互炫富,平原君的上等门客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带着镶嵌有宝石的宝剑,炫耀赵国的富有;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也不甘示弱,穿着用珠宝美玉打造的鞋子。

而这个春申君后来干了一件非常腹黑的事情,楚考烈王由于没有后代,春申君也很着急,就找了很多漂亮美女给楚考烈王,希望能够怀上后代。

但是统统都没有效果,这时恰好赵国有个叫李园的人带着自己的妹妹李环来准备进献给楚考烈王,但是听说楚王无法生育,他就转投做了春申君的侍从,并把自己的妹妹进献给了春申君,没过多久,这个女人就怀孕了。

在李园的指使下,李园的妹妹李嫣嫣向春申君说,趁自己怀孕赶快把她进献给楚王,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长保富贵,春申君觉得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就把刚怀孕没多久的李嫣嫣送进了王宫,没多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蒙在鼓里的楚考烈王很高兴,就把这个男孩册立为太子。

楚考烈王死后,这个孩子继位为楚幽王,实际上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让楚国换了主人,熊氏王族退出,楚国又成为了他春申君黄歇的国家。不过李嫣嫣还产下了另外一个男婴,即后来的楚哀王,史书上说是与楚考烈王的孩子。

但是楚考烈王并没有生育能力,估计也是李嫣嫣和其他人私通的结晶,楚幽王死后,这个孩子就即位为楚哀王,但是楚哀王的生父原本就有一个儿子,就是他的庶兄负刍,这个负刍就揭发了这段混乱的宫闱秘事,打着楚哀王不是楚考烈王的后代这面旗子把楚哀王给杀了,自己登上了王位。

而李嫣嫣因为不是他的母亲,李园和他更没有关系,结果统统都被杀了,而春申君自己也早在楚考烈王死后没多久就被李园设计杀死,楚国兜兜转转最后终于落到了一个外姓人家。

不过目前历史学界针对这一段混乱的关系尚还有争议,但是楚国也没有多少好日子,负刍上台后,秦国已经加快了统一战争,没过多久楚国即灭亡。而春申君死于前238年,也和秦国统一没有什么缘分了。


小评

这个“战国四君子”或称“战国四公子”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战国时代十分流行的“养士”之风,大家谁养的最多,就证明谁越有实力,名声也就越大,“战国四君子”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政治地位和优越的家族背景。

在战国时代因为养了大量的门客而声名显赫,而“君子”之称也不过是一种盛名难却,是众人得其惠利而口吐蜜蜡罢了,而论起“养士”最成功的自然是信陵君,可以说既赢得了“名声”,又为自己积攒了政治资本,而后者本身就是“养士”之风盛行的根本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战国时代公卿士大夫力量崛起的象征。


围炉谈史


感谢你的提问,这里是老白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这里为你一一介绍下他们的结局。

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由于窃符救赵的事情加上功高震主,多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因此魏无忌只能郁郁寡欢,沉迷于酒色之中。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因伤于酒色而死。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前去奔丧。权臣李园为了专政,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刺杀了黄歇。

为了以绝后患,李园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孟尝君田文:由于孟尝君田文的早期经历,使天下只知道孟尝君而不知道齐王。齐湣王感受到了来自田文的威胁,假借田甲叛乱,想嫁祸田文。

田文恐惧,不甘引颈受戮,于是逃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国联合秦国,赵国,帮助燕国击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

而后齐襄王即位,由于田文保持中立,齐襄王不敢得罪他,只能听之任之。

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

平原君赵胜:赵胜的去世没什么好说的。公元前251年赵胜去世,他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也在在赵国灭亡时族灭。


有熊白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时期,这一时期,礼崩乐坏下却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以至于百家争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他们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外交上、经济上等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战国时期,还有四位活跃在政坛上的明星为世人所瞩目,他们就是战国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礼贤下士、养门客三千,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存在,深刻影响着战国时期的局势。

战国四公子中,最为特别的大约就是信陵君魏无忌了,他应该算是四公子之首,甚至被太史公尊称一声“魏公子”,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其哥哥正是魏安釐王。信陵君被哥哥封在了信陵,因此有了信陵君这个称呼,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在他们的帮助下,信陵君成为赵国的大功臣,当然也被哥哥所猜忌。

信陵君做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大约就是在长平之战后窃符救赵,虽然最终救赵成功,但是兄弟俩的隔阂却已经很深,毕竟信陵君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挑战了魏安釐王的王权,而且窃符后还擅自杀死了不愿意出兵的魏国大将晋鄙。此战后,信陵君躲在赵国十年不肯回到魏国。

直到后来秦国攻打魏国,魏安釐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他才回到了魏国,帮助哥哥解除了危机,并一度领五国之兵攻到了函谷关。信陵君就是魏国的长城,一日不倒,魏国就一日不能攻下来,秦国出于这样的认知离间这兄弟俩的关系,最终两人决裂,信陵君在此后的四年里饮酒作乐,郁郁而终。信陵君去世不久,魏安釐王也死了,而魏国也没有存在多久就被秦国灭了,至于信陵君有没有后代我们不得而知。

四公子中孟尝君是名声最显的一个,所谓的“鸡鸣狗盗”之辈正是孟尝君所养的食客。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贵族田婴的儿子,田文的童年很不好,因为出生在五月初五,又是小妾所生,因此刚生下来就被父亲要求丢掉,原因是怕他给家族带来灾难,但是他的生母却偷偷将其抚养长大。田文长大后能言善辩,硬是以一个庶子的身份继承了父亲的封地和爵位,成为薛公。

田文在薛地招揽门客,各个诸侯国通缉的罪犯都跑来找田文庇护,他对这些门客一视同仁,还吃一样的饭菜,而这些门客也在关键时期帮助孟尝君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比如他曾被秦昭襄王弄到秦国去当相国,去了之后又被软禁起来,正是鸡鸣狗盗之辈帮助他逃回了齐国。

孟尝君的军事才能不错,他曾带领联军攻进了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但是孟尝君并没有什么家国意识,在齐国惹怒他之后,他跑到魏国做相国,然后出兵攻打齐国,差点灭亡了齐国。后来孟尝君的薛地自立出来,成为不隶属于任何诸侯国的存在,而孟尝君也算是善终,但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们开始争权夺势,反而被齐国和魏国联合起来灭掉了薛邑。“孟尝绝嗣无后也。”

但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的记载,孟尝君的孙子田陵和田国在汉初还活着,只是后来孟尝君的后代改姓薛。

四公子中唯一不是本国宗室的就是春申君黄歇,黄歇是黄国人,后来学习了纵横术跑到了楚国,在楚考烈王还是太子的时候,陪着他在秦国做人质做了十年。楚顷襄王病重之际,两人想要回到楚国遭到了拒绝,黄歇拼着自己的命将楚考烈王送回了楚国而自己留在了秦国,好在秦国后来没有杀黄歇而是将他放回了楚国,从此成为楚国的相国。

黄歇门客众多,但是多是迎来装点门面的,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很少会听。后来楚考烈王一直没有生育,李园看到机会靠近黄歇,将自己的妹妹送到了黄歇的家中,并且怀了孕,而黄歇后来竟听从兄妹俩的撺掇让李园的妹妹带球成了楚考烈王的女人,等生下那个儿子后,她成了王后,李园也得到重用。

后来李园养了死士,在楚考烈王去世后伏击了黄歇,“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只有黄歇与李园之妹的儿子活了下来做了楚幽王。楚幽王去世于228年,是否有子嗣,我们不得而知。

四公子中名气最小也最平庸的就是平原君赵胜,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胜在历史上的痕迹主要集中在长平之战前后。在最开始,冯亭献上党郡的时候,赵胜主张接受上党郡,后来因为赵国得到了上党郡,而引发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邯郸,想直接灭了赵国,这个时候赵胜开始奔走,他先是给信陵君写信寻求支援,又亲自带着门客到楚国说服楚国出兵救赵,毛遂自荐就发生在这个地方,赵胜的门客中有一个叫做毛遂的自荐跟随赵胜到楚国,又是他说服了楚国出兵。

后来赵胜在赵国拿出自己的钱财来组织敢死队,将夫人以下的人都编进队伍中,为国出力,与信陵君等人内外夹击,最终成功保卫了邯郸。公元前251年,赵胜去世,“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战国四公子注定是属于战国的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四公子或许还有后人流传下去,但都已经是籍籍无名之辈,再也没有建立起什么功勋,战国四公子的传奇永远留在了战国。


萧晓四姑娘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均是战国时期各国的王公贵族,也都以养“士”而著名,因此被人们称作是“战国四公子”。这四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人们的说法虽然是这四位公子是并列的,但是实际上怎么可能会没有优劣之分呢?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拿他们进行一番比较吧,只不过结果各有不同罢了。

  判断他们的排名,我是根据他们的人品和能力来分辨的,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看看即可,也不必太过当真。小人和君子,大家自然更欣赏君子,我们就先来说君子。

  说到君子之行,那必然是坦率正直之人,他的人生一定没有什么“污点”,至少他不会让人讨厌。这种人让人敬佩,君子是很难得的。信陵君应该是四公子之首,因为能够不畏惧秦国的实力,而去挑衅秦国国威的就只有信陵君了。但是信陵君也不是二傻子,他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去挑战秦国,这不跟找死没什么两样吗?是因为他的姐夫平原君写信求救,平原君的赵国邯郸被秦军围困,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平原君带着自己的门客四处求援。到了楚国的时候,就出现了著名的毛遂自荐。但是秦王知道了平原君在四处拉赞助,当即就把狠话给撂这儿了,谁敢帮赵国,我打完赵国就去收拾谁!

  哟嚯,这下子好了,平原君刚刚拉来的那批赞助变成了看好戏的观众,而且这观众是几万、几十万的数量。平原君的心里很苦逼,他垂头丧气的时候,想到了自己妻子的弟弟,也就是魏国的信陵君。于是,走投无路的平原君在信里就说:“你知道当初我为啥要娶你姐姐吗?是因为我早就听说了你信陵君很厉害,但是现在看来,你也不过如此嘛!”信陵君看了信以后,年轻的小伙子站不住了,我姐夫都写信求我去助他一臂之力了,我魏国不弱,还愁没办法帮他吗?

  信陵君当即就进宫去劝魏王出兵救赵,魏王怂逼得要死,死都不肯发兵。信陵君没有办法请动魏王出兵,冲动得马上就要带着自己的几百门客,冲上战场,和几万的秦军决一死战。这时,信陵君的门客侯嬴和朱亥,一个帮信陵君谋划如何偷兵符夺兵权,一个一锤子干死了晋鄙。信陵君就拿着虎符,调动魏军援助赵国,打败了秦军。本来当初秦将白起乘胜追击的话,赵国早就亡了,可是秦昭王非要让白起回家休养,好了吧,这下彻底打不过赵国了,他又想让白起去打,人白起也是有脾气的,干脆不去了,结果被秦昭王赐死。

  信陵君不但是个侠义心肠的人,养的门客也特别有勇有谋。所以信陵君是第一位公子。第二位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赵国平原君,他也是比较厉害的人,但是他的厉害表现在他的门客身上。最出名的是毛遂自荐,还有马服君赵奢,“白马非马”的公孙龙,以及和平原君共享一个列传的虞卿,做到赵国相国,既有谋略又高风亮节。

  第三个就是春申君黄歇,他也养了很多门客,当初平原君带着门客们来楚国求救,门客和门客们,春申君和平原君两个人,都争论不休,最后还是替补的毛遂破口大骂傻逼,楚王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说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楚国,当年老楚王死在秦国,你们楚国的老脸都丢光了,现在面对秦国还如此畏缩,简直不是人!最后楚王居然愿意出兵帮助赵国。但是,春申君的门客们就没能吵过平原君的门客。春申君自己也是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人,他一个小妾刚怀孕,小妾的哥哥就劝春申君将她送给楚王,将来孩子可以继承王位。但是这个大舅子后来杀了春申君。

  最后一个就是孟尝君,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对自己母国下手的人,他到了魏国,联合韩、赵、秦、楚、燕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差一点就亡了国。这是其他人怎么也比不上的没心没肺。


中国历史上那些事


这四位是战国后期的人物,被统称为战国四公子。四公子下场都比较黯淡,在秦统一六国前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春申君,黄歇,曾是楚国相国,楚考烈王去世时,他在前去王宫的路上被李园安排的刺客杀害。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去世,他的子孙继承他的爵位,直到与赵国一同灭亡。

孟尝君,田文,曾做个齐,魏,秦国相国,老死薛地。他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被齐、魏共同攻破。

信陵君,魏无忌,因为受魏王忌惮,只能纵情酒色,最后郁郁不得志而死。他死后18年,魏国为秦所灭。


义阳天乐


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当时闻名天下,其中信陵君魏无忌声名最显。

秦灭六国,此四人皆已故去,最惨的是春申君,被李园刺杀。

信陵君沉迷于酒色,醉酒而亡。

孟尝君逃亡别国,却得到了善终,多亏了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才能逃出齐国。

平原君,也算善终,老死于赵国。

战国四公子,也叫战国四君子。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影响力一直到秦国灭亡,大汉开国皇帝刘邦都是信陵君的信徒。

信陵君沉迷酒色,醉酒而亡后,他的门客张耳效仿信陵君,也干起了招贤纳士的行当。刘邦当年就是张耳的小弟,曾经跟着张耳几个月。

刘邦建立汉朝后,给秦始皇配20家守墓人,给信陵君配5家守墓人。


乙丙丁6


说战国就绕不开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在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他们并不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是自身势力的扩张,以便更好掌握国家的大权。

我们先说四公子中年龄最长的孟尝君,我们不说人人都知的鸡鸣狗盗,说说鲜为人知的。

孟尝君田文是当时的齐愍王的叔叔,当了多年的相国,制订的政策很拙劣,远攻近交,带着多国部队伐秦,消耗国力,却未给齐国带来任何好处。后来孟尝君在国内受到排挤,辗转来魏国,竟然是五国伐齐的领军人物,差一点就消灭了自己的母国,你说这叫什么事?关键是这位老兄在这件事之后,竟然还能平安回到齐国当他的相,此君长袖善舞之本领太令人啧舌!是能人不错,能的太邪,能的太滑。.

这老兄还是位颜值控,自以为长的帅,一次赵国人对他的颜值说了些偏激的话,他竟然带领门客“斩杀一百多人,灭掉一县"。

太史公在评论孟尝君时说的话很耐人寻味,司马迁说我来到孟尝君曾经的封地,发现这里离鲁国很近,却与鲁国淳朴的民风截然不同,这里的人很凶恶,一打听才知道孟尝君当政时,迁6万户欣赏的敢死之士到这里,家风世代相传,一直到司马迁时期,还很凶恶,这与他们曾经的大家长孟尝君|不无关系。

第二我们说说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在长平之战前,韩国有块飞地,韩国到那里的路受别国控制,韩国到那里是需要买票的,代价太大,韩王决定做个顺水人情,把这块地给了秦国,这文件都已经签好了,飞地的守将却私下里把它给了赵国。平原君力主赵孝成王拿下这块地。这下好了,强秦无事还要生非,何况你确实又拿了人家的东西,人家给你点颜色看看那还不是应该的?结果长平之战伤了国家的元气,几代人赵王的苦心经营化为乌有。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这与平原君这个相国的失职很有关系。

第三,我们说说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黄歇不是楚国原来的贵族,他是投降楚国的一个小国的贵族。年轻时曾经说服秦韩魏三国撤军,救楚国于危难。

后来楚王身染重疴,派春申君为使者,到秦王去迎太子回来继位。春申君到了秦国,说明情况,秦国决定派楚太子老师去楚国看一看,如果情况属实,那就送太子回去。春申君竟然自做主张让太子乔装改扮随老师回去了。从此,春申君就成了楚国新王的救命恩人。这使他事业的起步就站的很高。问题是太子就不能等老师回来如实禀报了,安安稳稳在秦王护送下回国吗?秦王有扣留太子的必要吗?太子弟兄多着呢。能当王的,不止太子一人。春申君把自已创造成了新王的救命恩人,其人心志太大了。

我们再看邯郸之战以后平原君到楚国搬救兵。楚王第一时间接见了平原君,这意思很明确,我愿意出兵,之所以犹豫,我出兵劳民伤财,你不割点地,付点款吗?这时毛遂诡异地出现了,按着宝剑,到了楚王跟前,他的卫兵在那里?很可能当时的场面春申君已经控制了,就逼着楚王答应呢。


第四我们说一下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礼贤下士,个人能力确实很强。

但邯郸之战,平原君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求信陵君这个做臣子的,他直接去求魏王才是啊。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同样也是魏王的姐夫(或妹夫)啊,这不一样远近吗?很有可能平原君知道信陵君心里哥们义气是高于国家利益的。

在魏王不同意发兵赵国后,信陵君决定挺而走险,勾结嫂子,盗取兵符,最令人发指的是,在晋鄙以无诏书为由拒绝交出军权时,竟然指使刺客剌杀了老将军晋鄙,这一举动无异自毁魏国长城,在后来的多年,致使魏军无良将!

我们不管信陵君救赵的初心如何,但是为达到目的的心狠手辣,不计后果,实在令人惊咤,不知在以后的日子,信陵君在梦里会不会遇到晋鄙老将军所化的恶鬼索命。

战国四公子是战国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客观上他们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是闪耀在战国历史天空的巨星,在秦统一六国后,他们坟墓上的树恐怕已经参天了,但他们的事迹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且也可能永远流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吧。


丁丁妈


秦统一后他们都名垂青史了。

因为他们四人没人活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

死得最早的孟尝君死于前279年,平原君死于前253年,信陵君死于前243年,死得最晚的春申君死于前238年。

秦始皇前238年亲政,前230年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前221年完成统一。



睥睨千秋


看到这个突然想起来了前些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京城四少和后来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类似战国时期的战国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对比起来差距就有点大了,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国家真正的掌权者,手中都是有着生杀大权的。

其实战国四公子都是战国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国统一之后基本都已经去世了,如果说秦国统一之后他们怎么样了,只能是看看他们各自的后代了。



齐国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算是四公子之中出身最普通的人了,虽然是齐国靖郭君田婴的儿子,但是仅仅是庶出子,田婴在一开始甚至都不想要这个孩子,是他的母亲偷偷把他养大的,后来长大之后田文凭借自身的才能一步一步崛起,门下养门客数千,最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父亲田婴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最后齐王亲自下令,让田文作为田婴的继承人,最后田文果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只是后来田文名声越来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齐闵王感觉到了威胁,于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觉到危险,跑到了魏国,当了魏国的宰相,后来齐国复国之后,田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保持中立地位,最后于公元前279年去世,和秦国统一基本没什么关系。



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立,后来魏国齐国联合灭掉了薛邑。不过孟尝君应该是有后代的,在《三国志》中记载孟尝君的孙辈,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改成了薛姓。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是算是四人之中出身最高贵的人之一,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也是四人之中最有才华的人,文武双全。

魏无忌处于魏国的衰落时期,在魏惠王之后,秦国多次打败魏国,魏国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不过魏无忌的出现,还是稍微改变了一下这个状况。



魏无忌其人礼贤下士,扶危救困,门下养了数千食客,而且很多都是战国时的有名之辈,自成一股势力,而且魏无忌在四公子之中威望最高,正是因为有魏无忌在魏国,其他国家十数年不敢进攻魏国,后来魏无忌还统领五国联军打败了秦国,名声威震天下。

但是后来魏无忌同样受到了魏王的猜忌,无奈之下每天沉迷酒色,最后被魏王以毒酒赐死,也有人说是因为沉迷于酒色郁郁而终,在魏无忌死后十八年,秦国灭了魏国。若是魏无忌能够被重用,能够执掌魏国朝政,也许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还会晚一些。只是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关于魏无忌直系后代的记载,秦国统一天下以后,也早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赵国平原君赵胜

赵胜和魏无忌一样,出身高贵,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赵胜是战国四公子之中难得善终的一位,只是才能在四人之中并不突出,后来的名声也不是特别好。

赵胜还是有才能的,只是后来做了几件错事,让他原本的盛名有了一些损伤,第一是接受了韩国上党的投降,引发了长平之战,第二是同意了长平之战换将,换为赵括去统领,结果失败。赵胜在长平之战失败之后知道自己罪过深重,不过赵王倒是没有过多的责备他。



赵胜于公元前251年去世,并且子孙可以世代承袭他的爵位,只是赵胜的后代在赵国灭亡的同时也断绝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就更没有他什么事了。

楚国春申君黄歇

黄歇是楚国公室的人,最初崛起于出使秦国,秦楚交战后楚国失败,黄歇出使秦国促成了两国的盟约,并且楚国将太子熊完作为人质送到了秦国。在楚顷襄王病重时,黄歇通过范雎说服秦王送回了太子熊完,后来范雎又说服秦王放走了黄歇,回国以后黄歇就受到了重用。

后来赵国长平之战失败,秦国再次出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楚国魏国共同援助赵国将秦军击退,后来黄歇又带兵灭掉了鲁国,经过这两件事以后,黄歇名声大震,在楚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因为楚考烈王没有儿子,于是黄歇到处寻找妇女送进宫中,但是还是不行。后来黄歇宠幸了赵人李园的妹妹,在其身体有孕后送入宫中,最后生了儿子被立为了太子,李园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李园担心黄歇说出其中秘密,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想要除掉黄歇。

后来楚考烈王去世时,李园提前在宫中设下埋伏,在黄歇进宫时杀掉了他,然后又派官吏将黄歇家满门抄斩,这是公元前238年,黄歇的后代有一些逃了出来,只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其后代早就是分散各地,有的逃亡在外,有的隐姓埋名,历史的记载也已经很少了。

虽然战国四公子各个鼎鼎大名,但是他们的后代却基本上都是泯然众人了,就连史书上都记载很少,俗话说的虎父无犬子,在他们的身上却没有得到应验,可能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吧。


晓天讲历史


七雄争霸的战国,虽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却也是风云际会,是一个展现英雄主义的精彩舞台!无数英雄义士、良将名相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和魅力,他们或可歌可泣、或可慨可叹,在群英荟萃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闪亮着瑰丽的光芒!

被称为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便是这其中的风云人物。

孟尝君,名田文,齐国贵公子。齐威王的孙子,齐宣王的侄儿。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也称为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继承了父亲丰厚的家产,他为人好客更好才,在封地薛邑广揽各国人才,纳为门客。供养着他们。这些食客里大多有着奇技奇巧的本事,像有个成语叫“鸡鸣狗盗”就来源于他的门客。

孟尝君一生甚是传奇,曾在三个国家担任相国。先是被秦昭王邀请去秦国为相,后被秦昭王所疑要杀他,把他抓了起来,他门下食客盗取了名贵的狐白裘送给秦昭王的妃子才得以被偷偷放了。在逃出城时有手下食客学鸡打鸣的声音骗得军卒以为到了时辰,便早早开了城门,孟尝君才得以顺利逃回齐国,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来历。

逃回齐国后被齐泯王拜不相国,但在担任齐相时与齐泯王渐积矛盾,并且怨恨越积越深,在一次政变中,齐泯王被劫持,怀疑是孟尝君干的,孟尝君愤而辞职。齐泯王听说孟尝君在封地招兵买马要造反,很是害怕,就想先杀了孟尝君,孟尝君听到这个消息赶紧逃到了魏国。随后被魏昭王拜为相国。担任魏相的孟尝君就想向齐泯王报仇,便和苏秦纠集了秦、赵、韩、魏、燕五国兵马,拜乐毅为将讨伐齐国。五国联军在乐毅的率领下很快夺取了齐国大部分国土,只剩最后两城没被攻下(最后被田单复国)。齐泯王外逃时被楚国所杀。

孟尝君虽报了仇,但因为攻打的是自己的祖国,被人们看不起,只得辞去魏相回自己的封地。过了几年不受拘束的逍遥日子便死了。他的儿子们为争家产相互残杀,最后齐泯王的儿子齐襄王和秦昭王联手派兵攻破孟尝君的封地,把他的儿子全都杀了。

孟尝君虽然自己是寿终正寝,安逸的死去,但他这一系的家族却被灭了个干净。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的公子。魏昭王的少子,被封为信陵,所以称其为信陵君。

信陵君也喜爱广揽天下人才,门下食客达数千人。为人仁爱宽厚,待人礼贤下士,他还是魏国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很有才能。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击败了赵国,并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形势很是危急。这时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救。魏王被秦昭王所恐吓,很是害怕,就派人去命令出发的援兵停止前进,留在半路上观望。魏无忌劝了几次魏王无果,只得自己去救赵国,在手下门客的谋划和帮助下盗得了魏王的兵符,并掌握了驻扎在半路的军队,指挥军队解了赵国之围。

由于担心魏王怪罪,就留在了赵国,并居住了十几年,因为他交朋友不分贵贱出身,深得赵国人喜爱。

秦国在国力休养好了后,便开始攻打魏国,魏王慌急,便请信陵君回魏国抗击秦军。信陵君在门客的劝说下回到魏国,魏王便任命他为主帅统领魏军负责对秦作战。信陵君见秦军势大,就向各国救援,各国感信陵君之大义,便纷纷派兵去救魏国。信陵君担任五国联军统帅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并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军不敢再出来交战。经此一战后信陵君声名大振!

战败的秦昭王派人挑拨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于是魏王开始猜疑信陵君有异心,并撤去了他的兵权,这也使得联军接下来攻秦的计划被瓦解。信陵君从此便心灰意冷,不再关心朝政,终日饮酒作乐郁郁寡欢,四年后,抑郁而死。魏国失去了信陵君后,最后被秦灭国。

平原君,名赵胜,赵国公子,赵灵武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也是个爱广纳天下贤才的主,门下养了众多的食客,为人很是贤能。

平原君先后在赵惠文王及赵孝成王时担任赵国的相国。在秦军围攻赵国都邯郸时,平原君危难中受命出使楚国求援,准备让楚国担任反秦盟主。

出使时,有门客毛遂自我推荐愿跟随前往。在和楚王谈判时,开始楚王没有答应,这时毛遂走上前一番说辞,陈述利弊说服了楚王,答应联合抗秦,毛遂自荐的成语也由此得来。

赵胜回到赵国时,楚魏的援兵还没有赶到,形势很是危急,赵胜便组织家人为死士,与秦军交战,适逢楚魏援兵及时赶到,于是一起击败了秦军,解了围。

平原君赵胜也是寿终正寝,他死后,他的子孙承袭了他的封爵,他的子孙在赵国灭亡时也灭亡了。

春申君,黄歇,黄国人,楚考烈王拜他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与其他三公子不同,他不是王室成员,凭自身才华和功绩被楚王拜相。

公园前298年,秦国攻楚,楚大败,丢失许多土地,被迫迁都,楚顷襄王急于与秦讲和,便派春申君出使秦国。春申君成功说服秦王同意与楚结盟,共同对付其他诸侯。春申君随后和楚国太子被留在秦国做了十年的人质。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王却不放太子熊完回去继位,春申君用计让太子熊完乔装逃脱,而自己留下来应付秦王,最后秦王无奈,也放了春申君回楚。

太子熊完回到楚国继位,成为楚考烈王,春申君被拜为楚相。楚考烈王一直无子,春申君和赵国人李园密谋,让李园的妹妹先怀上春申君的孩子,再由春申君出面把李园的妹妹进献给楚王。李园的妹妹进宫得宠,生了个儿子被楚王封为太子,李园的妹妹也被封为王后。

李园怕春申君说出这个秘密,便想杀春申君灭口。春申君的门下食客提醒春申君应当提防李园,春申君却并没有在意。没过多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埋伏下刺客,等春申君进来时,刺客立马冲出杀了他。李园随后把春申君满门抄斩。而春申君与李园妹妹的那个孩子被立为楚王,成为楚幽王。

战国四公子各自书写了一份传奇于世,他们都在秦灭六国前先后去世,没有遭受到最后的灭国之难。但四人的结局却各有不同,在四大公子里,赵国的平原君的结局是最好的,孟尝君虽然自己没遭罪,安逸的寿终正寝,但他的子孙却惨遭灭门,信陵君是抑郁而死,无疑,春申君最为悲惨,自己的儿子当了楚王,自己不但被砍了头,还被儿子的舅舅灭了满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