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聯姻”喜增收——“壯麗新時代·百家媒體看儀隴”採訪小記

11月9日至11日,“壯麗新時代·百家媒體百篇美文書寫儀隴新變化”聯合採訪活動在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縣城儀隴縣進行。儀隴縣是朱德同志的故里,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等多項稱號,該縣還依託境內的紅色旅遊資源,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農業產業發展步入了一條快車道。

本報訊 “彎彎的河水從天上來流向那萬紫千紅一片海嘩啦啦的歌謠是我們的期待一路邊走邊唱才是最自在……”

农旅“联姻”喜增收——“壮丽新时代·百家媒体看仪陇”采访小记

立冬時節,恰逢週末,走進黎明村橘香苑,村裡的婦女們正在興高采烈地跳著廣場舞,舞臺下是一群看熱鬧的老人們和孩子們,更有從外地趕來這裡旅遊參觀的客人。

黎明村是四川省南充市朱德故里儀隴縣日興鎮的一個偏遠山村,距離儀隴縣有30多公里的路程。這裡在2014年以前,是一個全國重點貧困村。全村305戶931人中,就有貧困戶47戶153人。

农旅“联姻”喜增收——“壮丽新时代·百家媒体看仪陇”采访小记

“過去,我們這裡是‘山高石頭窩,出門就爬坡;掙錢無門路,光棍特別多。’不過,現在大不同了!”陳玉林是該村黨支部書記,他用一口濃厚的四川話介紹,村裡幅員面積有1.5萬平方公里,但耕地僅有1500畝,因為大都外出務工,這些田地閒置居多。

2014年,儀隴縣開始啟動扶貧工作,為了啃下村裡頭“貧困面寬、量大、程度深”的“硬骨頭”,縣裡派駐了“五個一”即每個貧困村有一名縣級聯繫領導、一個幫扶單位、一個駐村工作組、一名“第一書記”、一名農技員等幫扶力量,針對貧困人口開展對口幫扶。

农旅“联姻”喜增收——“壮丽新时代·百家媒体看仪陇”采访小记

“五年來,我們成功摸索出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脫貧道路,使貧困戶真正實現摘帽脫貧。”陳玉林透露,在脫貧攻堅中,黎明村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尖刀作用”,深入推行“五帶五強”工作方法,有效激發黨員群眾內生動力和黎明村的發展活力,建設起體現農村特色、注重鄉土味道、保留農村風貌的“秦巴山區最美村落”,切實讓貧困戶感受到扶貧政策帶來的翻天覆地的暖心變化。

今年44歲的李成權就是這“暖心變化”的見證人之一,也是感受溫暖最深刻的貧困戶之一。作為村裡典型的貧困戶,原來,他一家5口人擠在山上簡陋破舊的土坯房裡。上有一個年邁的老母親,下有兩個上學的女兒,妻子身體又很不好,一家重擔全壓在李成權的肩上。

“當時,我只能靠著到外省去打工掙錢,勉強養家餬口。”李成權說起往事,皺著眉頭。不過,他又很快又舒展開愁容,高興地說起這幾年的翻身歷程。

农旅“联姻”喜增收——“壮丽新时代·百家媒体看仪陇”采访小记

2017年12月,在上級政策的幫扶下,和其他貧困戶一樣,他們一家徹底告別了山上的土坯危房,搬進了該村統一規劃的異地搬遷二號聚居點橘香苑,房子上下兩層100多平方米,村前是平坦的水泥大道,門口是郁郁青青的小菜園,環境好,空氣好,住的舒坦又溫馨。

“安居”才能“樂業”。在給李成權等貧困戶“輸血”的同時,為了讓他們能夠自己“造血”,這一年,經儀隴縣農牧業局引進,來自江蘇連雲港的金公果業有限公司投資約450萬元,流轉村裡1000多畝的閒置土地,開發建設“脫貧奔康柑橘採摘產業園”,貧困戶不僅可以通過流轉土地獲得集體經濟收益,還能通過入股每年獲得固定分紅。

农旅“联姻”喜增收——“壮丽新时代·百家媒体看仪陇”采访小记

“現在,我不用背井離鄉跑外省打工,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工作。”眼下,柑橘園一片金色的累累果實,來此體驗“採摘樂”的遊客絡繹不絕。李成權一邊幫助遊人採摘,一邊欣慰地說,他現在一部分時間到金色柑橘園去務工,一部分時間用來給人家裝修房子,還可以發展食用菌種植。既能照顧家人,又能有收入穩定的“業態”,這是當地許多貧困戶想都不敢想的。

“我現在的收入一年至少5萬元,不愁吃,不愁穿,房子有的住,孩子上學有補助,家人看病有照顧,真心感謝黨和政府啊!”李成權眼裡閃著淚花感動地說。

“讓當地貧困戶脫貧,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還要讓他們變得更富有!”黨支部書記陳玉林表示,現在,他們依託柑橘採摘園、蓮藕產業園、食用菌產業園等生態農業種植園,投入200萬元建成了1100平方米的遊客中心,打造集採摘、農耕文化體驗、特色農產品及有機蔬菜品嚐、垂釣、民宿等農業生產、生活、觀光休閒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精品路線,相信不久,黎明村乘著儀隴縣正在吹起的“全域旅遊”這一股東風,大力發展“農業+旅遊業”,通過農旅融合發展,帶動當地經濟“更上一層樓”,村民們的日子一定可以越過越紅火。

據悉,在過去的五年,儀隴縣緊扣“10.03萬人脫貧奔康、285個貧困村有序退出”這一目標,堅持實幹導向、問題導向、民心導向、激勵導向,開創性推進了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全縣因地制宜確定了在貧困村發展生豬、水(幹)果、糧油、蔬菜、有機蠶桑五大主導產業,實行“一村一品、一戶一業”差異發展思路,每個貧困村至少建一個產業園,全縣已建脫貧奔康產業園349個,切切實實引導貧困戶增收脫貧。2018年8月,該縣實現脫貧摘帽。(福建省漳浦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洪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