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英格瑪·伯格曼

我想觀眾會這樣形容英格瑪·伯格曼《假面》,它焦躁不安,如夢似幻,又極具表演性。

《假面》是英格瑪·伯格曼封神的電影,穩固了他作為作者導演的身份,他對電影這一媒介的把握,風格鮮明獨特,無法效仿。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中的主角艾瑪(左)和伊麗莎白(右)

在英格瑪·伯格曼構建的電影世界中極具辨識度,而儘管他用的場景、主題、角色和演員都有重複,但《假面》仍然獲得了很多的褒獎與爭議。

這部作品中探索了幾個深奧的主題,如什麼定義了我們?什麼造就瞭如今的我們?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英格瑪·伯格曼(拍攝於1960年)

英格瑪·伯格曼的哲學要義是電影不僅僅是娛樂,正確的影像應該是通往心靈力量的一扇門,塑造我們獨特的想象。

引用英格瑪·伯格曼自己的話說:“沒有藝術能像電影一樣進入我們的良知,直接觸動我們的情感,潛入我們靈魂的深處。”

正是他對影像表達的重視度,加上《假面》簡單的預設,使得影片中有如此之多的場景,在觀眾心中永垂不朽。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使用的是4:3的銀幕寬高比

英格瑪·伯格曼的影像直通情感而非邏輯,為觀眾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獨特體驗,因為他注重運用純粹的電影語言,致力於探索電影形式的獨具技巧,並總是向不斷進化的視覺藝術學習。

在《假面》中,英格瑪·伯格曼同時使用了多種的藝術風格,主要是影像和幻覺之間的關係。他選擇了一種與古典電影一致的敘述方式,但是用大膽的視覺敘事顛覆了劇本。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中的拼接畫面

《假面》的電影語法營造氣氛,儘可能給敘述增添層次感,隨著故事的展開,呈現出一種古怪但引人入勝的分裂感。這部電影探索了靈魂的象徵意義,以一種夢幻般的,絕不僅僅是美學的拍攝方式。

影片深入地激發了觀眾對潛意識的理解,而它斡旋於我們的世界,創造出假面。就像電影中的主角艾瑪和伊麗莎白的關係一樣,當這兩種觀念衝突時,觀眾就知道她們分別代表著外在與內在現實的存在。

一個為我們自己而存在,而另一個是展現給身邊的人,因此電影最深刻之處在於它提出的問題,而不是給出的答案。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中的主角艾瑪(右)和伊麗莎白(左)

在電影中,我們經常能看見攝影機像個鏡子一樣觀察故事場景,伊麗莎白看向鏡頭而艾瑪移開目光,從穿著、姿態到外貌兩個角色如同鏡像。

英格瑪·伯格曼對艾瑪和伊麗莎白使用大特寫鏡頭,使觀眾面對存在的虛無,持續的讓人感到侷促的特寫鏡頭,將演員變成身體部分的集合,眼睛、嘴巴、鼻子、頭髮和毛孔都融合在一起。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伊麗莎白(前)看向鏡頭而艾瑪(後)移開目光

特寫鏡頭的運用揭開了《假面》最令人深思的一面,即人類面容的物質性和個體抽象概念的二元探求,通過將角色囚禁在持續反覆的特寫之中,英格瑪·伯格曼在電影中探索著生命的各種維度,如親密和疏遠的體驗,或是讓鏡頭穿透角色的皮膚,同時凝視人類的內在和外在。

它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才是本體?誰才是假面?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大特寫下的人類面容展細節展漏無疑

《假面》的電影語言就像是假想中的微觀宇宙一樣運作,擴展給觀眾對這個故事的解讀,它更多的不是讓我們去理解,而是讓我們去感受並進駐到我們潛意識的深處。

那些符號並不是需要觀眾去解決和關聯的謎題,而是現實的投影,它們將電影放大為一趟哲學的旅程。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

理性不總能解釋觀眾的觀影體驗,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感受而已,因為象徵物超越了智力範圍,它們觸及人類知識中陌生而原始的層面,超越了意義的本身,這也是英格瑪·伯格曼的《假面》中所做的。

“福克納說永遠沒有絕對正確的故事,我不太樂意談論何時在幹什麼之類的事情,因為每次談到這些都讓我很驚訝或沮喪,接受他們採訪的時候,你要是告訴他們這部作品所要表達了什麼,他們就揪著這個話題談上半天,你就會慢慢失去了興致。”——英格瑪·伯格曼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英格瑪·伯格曼

《假面》的創造性技巧不是反映了英格瑪·伯格曼對探求存在這一領域的渴望,而是一種近乎本能的需求,對藝術可能性的沉思。

但如果你一定要解析這部電影的圖像意義,也許應該要從電影的兩個重要時刻來尋求探索。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開頭

第一個是電影的開頭,觀眾能看到放映機投射出電影和意象的混合物,在此刻電影像入口一樣,如同鏡子般映射出你的需求。

《假面》通過發問來讓我們思考真理,如果沒有文化面具的遮蔽,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立的個體?

電影成為一扇可觸及的窗口,讓我們一窺虛擬與現實、個體與集體的矛盾關係,但是英格瑪·伯格曼並沒有讓觀眾困惑恍惚,也沒有保持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他用一種幽默方式,也許可以說是大膽的手段,將主角艾瑪和伊麗莎白最後的對話放映了兩次。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不同機位角度下的對話

另一個重要的時刻,英格瑪·伯格曼釋放出了感覺、視覺與知覺的基本張力,觀眾在影像上可以看出該片的關鍵電影語法,淡淡的臉龐輪廓與黑暗中的剪影相映襯。

攝影機與角色靠近,角色互為鏡像,但面龐轉向別處,不同的拍攝角度向觀眾展示攝影機可以帶來不同的視角,或者說明了電影可以超越時間,定格此刻並再現。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中兩位女主角的合成圖像片段

角色的心理崩潰,便由這一著名的合成圖像呈現出來,兩個女性的臉合成一張,這個特殊的場景以及象徵意義,也許是整部電影最違背常情的地方,因為它試圖通過形而上的影像,來刻畫人性的本質。

英格瑪·伯格曼在傳達主觀性能夠造成改變力量的同時,挖掘出了多層的含義,他並非致力於製造任何標準答案,而是創造出開放意義的大路,畢竟這是一部電影。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

《假面》值得探討的地方還有很多, 它在哲學意義、視覺敘事、電影語言方面都有深層次的探討。

可以用女性主義敘事去解讀,電影中女性為了在社會傳統下生存,必須戴上面具,成為妻子、母親;也可以用人的兩面性去解讀,電影中一面是他人對我們的看法,而另一面是我們自己本身,但這些角色其實是同一個人。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假面》

當然,還有一種解讀,就是《假面》將電影媒介變成了一把鑰匙,打開符號和幻覺世界的大門,引領我們通往潛意識。

不管你如何去解讀這部電影,在影片的最後,言語與沉默、現實與電影、假面與本體、演員與靈魂彼此糾纏,又回到那些問題上,什麼造就如今的我們?又是什麼定義了我們?

無法“解讀”的電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封神之作——《假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