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首先声明,隋炀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他把父亲隋文帝统治下的万里江山弄垮了,弄民怨沸腾、山河动荡,是个没得洗的败家子、二世祖。

明末文人张岱曾骂弘光帝,说他是“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茞,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

可见,隋炀帝之昏庸堪与汉献帝、刘禅相同。

但是,更多人喜欢把隋炀帝与商纣王并列,说明他在昏庸淫乱之余,尤为残暴。

不过,历史讲究事实。

隋炀帝是荒淫残暴不假,却也没必要因为其荒淫残暴,就要把天下所有荒淫残暴的事情都往他身上推,比如杀父弑君。

在封建社会,经过统治者及统治阶层的鼓吹和洗脑,“杀父弑君”被定为天下第一大恶。

隋炀帝既是荒淫残暴之君,如果不把这天下第一大恶的帽子扣到他头上,很多人觉得不甘心。

《隋书》的编纂者其实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肯定隋炀帝是杀父弑君了,但却多处设伏,以曲笔的方式暗示隋炀帝是杀父弑君了。

这么一来,其他戏说、演义、评书,乃至现在的影视剧,都大讲特讲隋炀帝“杀父弑君”的情节,活灵活现,差不多把这件事坐实了。

下面主要就正史上的记载展开来说一下。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隋书·高祖本纪》里面的记载四平八稳、中规中矩,非常简练:“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

从这段记载可知,隋文帝死前,是预知自己去日无多,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作了最后的告别的。最后,“崩于大宝殿”。

另外,《隋书·何稠传》还记载有一段杨坚对何稠的叮咛之语。

这个何稠是当时有名的工艺家,建筑家,他与宇文恺参典山陵制度,建造成隋文帝心爱的独孤皇后的陵墓。

隋文帝在“疾笃”时,紧急召见何稠,郑重其事交待他说:“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

接着,生动传神地勾勒了一个细节:“上因揽太子颈。”即睡在病榻上的隋文帝挣扎着伸出手来,勾着杨广颈脖,说:“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看看,这是何其恩爱的一对父子。

即从隋文帝与百官流涕话别,向何稠从容交待后事,以及与杨广舐犊情深的画面来看,他应该是正常死亡,而不是死于凶杀。

但《隋书·后妃·宣华夫人陈氏传》却记载了一件无比诡异、离奇的事情。

大意是说,隋文帝病重期间,在仁寿宫休养,他的爱妃宣华夫人陈氏和太子杨广一同在他身边服侍。某日早上,宣华夫人“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因为她贞洁节烈,坚拒“得免”,跑了回来。隋文帝觉察到她“神色有异”,惊问其故。宣华夫人顿时珠泪滚滚,泫然哭诉说:“太子无礼。”隋文帝省悟过来,恚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独孤即指独孤献皇后。埋怨过独孤皇后,隋文帝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说:“召我儿!”柳述等人以为是要传召太子杨广,隋文帝赶紧补充:“勇也。”强调是传召废太子杨勇。柳述、元岩出阁代拟敕书,然后向左仆射杨素请示。杨素将此事禀报太子杨广,杨广遣左庶子张衡入寝殿,驱逐走宣华夫人及后宫同侍疾的一大票人。“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

这一段怪事,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也有记载,情节大体类似,但把宣华夫人陈氏记成了容华夫人蔡氏。

并且,与《隋书·后妃·宣华夫人陈氏传》中写张衡入寝殿,“俄闻上崩”中的含蓄不同,直接写杨广“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即是让杨素、张衡捧毒药入去,像潘金莲毒杀武大郎一样,毒杀了隋文帝。

唐代人马总的《通历》记载也有这一段,女主角是陈宣华夫人倒没有弄错,但行凶过程写得更加惊心动魄:“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以上三段记载,都出现有太子党要人杨素。

查《隋书·杨素传》,杨素果然在其中担纲了无比重要的角色。

说的是:隋文帝病重,杨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入閤侍疾。当时的皇太子杨广入居大宝殿,考虑到隋文帝停止呼吸的时间快到了,为了早作准备,就写信给杨素,询问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送信的人昏头昏脑,竟然把信送到了隋文帝手里。隋文帝阅信大怒,恰巧,宣华夫人陈氏又衣衫不整地跑了回来,说太子杨广要非礼她。隋文帝愈加火上加油,发召传庶人杨勇。太子杨广与杨素合谋,矫诏追东宫兵士入仁寿宫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行文至此,意味深长地写了一句:“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

北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基本照搬了《隋书·帝纪一·高祖下》、《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隋书·杨素传》这三处的记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隋炀帝杀父弑君,得了天下,是个胜利者。于是,他钳制天下人之口,因此很多人不知道他杀了隋文帝。

也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唐灭了杨隋,得了天下,是个最终的胜利者。于是,李唐为了彰显自己得国之正,他们是以有道伐无道,是在效仿周武王伐纣王,就会恶意抹黑隋炀帝,把隋文帝的善终曲笔处理成死于隋炀帝之手。

似乎,怎么说都有理。

但是,细思之处,可以从《隋书》里看出许多疑点。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一个大前提:杨广共有五兄弟,在他登基之前,太子杨勇、秦王杨俊、蜀王杨秀俱已被废,杨俊已死,只有汉王杨谅尚在。而杨谅常年在外主持边防,人畜无害,对杨广的地位构不成大的威胁。在朝廷之中,权臣高颎、李德林等都已经被排挤,杨素全力支持杨广。这种情况下,杨广的地位已经稳如了泰山。实际上,自仁寿四年春起,隋文帝因病退出了政治舞台,“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即身为太子的隋炀帝已成为摄皇帝,他怎么会谋杀垂死的父亲,行此人神共愤的大恶事?

有人说,因为杨广与杨素密谋的书信误落入了文帝手中,文帝准备复立废太子杨勇,所以杨广狗急跳墙,铤而走险,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必须要弄清楚:是因为杨广与杨素密谋而导致文帝要复立杨勇;还是因为文帝要复立杨勇才招致杨广与杨素密谋。

如果是前者,根本说不通。

想想看,杨广的太子位已经稳如泰山,他需要和杨素密谋什么?

好吧,就算杨广的脑子有问题,无事找事,明明自己继承帝位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他还担心会节外生枝,坚持要和杨素密谋些什么。

但既是密谋,两人又都在仁寿宫,犯得着写信吗?

一般上来说,密谋之事,出自君之口,入于卿之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此之外,鬼神都不知。

隋炀帝如果是一个成功的阴谋家,他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又怎么会派如此不靠谱的人送信?还把信送到了隋文帝的手上!可能吗?

这也只能是故事大王在编故事了。

真的,在历史上无数和政治博弈中,都没出现过如此低劣蹩脚的情节。

好,也许有人说,不要抬高隋炀帝,他的智商其实很低,他不会搞政治阴谋,他就制造出了这么一个低劣蹩脚的情节。

但大家也不要忘了,杨广的合作者可是以老谋深算著称的杨素!

说杨素智商高,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反对吧?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就算杨广想用这种传纸条的方式来玩这种惊险的游戏,杨素也不肯!

所以,“杨广与杨素密谋的书信落入文帝手中”的神情节根本就不存在。

那么,是不是文帝恼怒于“杨广调戏宣华夫人”,急切要用杨勇换掉杨广,从而招致杨广行凶杀人呢?

但是,“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之说就更加站不住脚跟。

宣华夫人是陈后主妹妹,在仁寿四年已经28岁,《隋书·后妃·宣华夫人陈氏传》记:“晋王广之在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

即杨广能在与哥哥杨勇的争储斗争中胜出,是得到宣华夫人的鼎力相助的。

也就是说,宣华夫人和杨广是有较深的感情交往的。

那么,在隋文帝病危之际,一则,杨广不大可能在这关骨眼上向她求欢;二则,杨广真的是精虫上脑,控制不住自己,强行向宣华夫人求欢。那么,宣华夫人应该不可能拒绝,就算拒绝,也不宣华夫人向隋文帝汇报。

须知,宣华夫人已经是28岁的人了,不是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她当然知道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拒绝未来皇帝的求欢意味着什么?向一个垂死的病人告密以主持公道现实吗?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退一万步说,隋文帝真的因为她的告状,废黜杨广成功了,对她又能换来什么好处?

隋文帝生命垂危,一只脚已经迈入棺材,当他的另一只脚也迈进去了,当皇帝的人就是杨勇了。

从杨勇的角度来说,宣华夫人就是他的政敌,因为,当年就是她鼎力帮助杨广搞倒自己的!

那么,杨勇上台了,能有宣华夫人的好果子吃吗?

而从宣华夫人的角度来说,她告发杨广,所能得到的,不过是惩处杨广时出了一口气而已,此后余生却将会是无穷尽的黑暗。

但反过来说,她是杨广成为太子的有功之臣,杨广又向她求欢,糟老头子隋文帝又咽气在即,她最佳的选择,就是靠上杨广这棵大树啊。

所以说,宣华夫人去向隋文帝告密?不可能!

此后的史实也说明,杨广登位后,万千宠爱集中于宣华夫人之一身。宣华夫人后来病故,杨广“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从杨广对宣华夫人如此深情的表现来看,宣华夫人没有告过什么密。

既然“杨广与杨素密谋的书信落入文帝手中”和“宣华夫人告太子无礼”的两件事都不存在,那就不存在文帝要传杨勇置换太子的事。而结合文帝在临终前与百官话别、向何稠托付后事,并“揽太子颈”的记载来看,所谓杨广被迫狗急跳墙杀父弑君的事就压根没有发生。

《隋书》所记是如此之荒谬,则《大业略记》和《通历》等更不值一驳了。

《大业略记》非但把宣华夫人写成了容华夫人蔡氏,还将二十一日发丧误作十八日,足知其所写依据来自市井流言,并不可信。

《通历》写张衡“拉杀”隋文帝,弄出了很大的动静,“冤痛之声闻于外”。那么,这就不是什么暗杀了,而是明目张胆的宫廷政变,且“冤痛之声闻于外”,知道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从隋末到唐初,并没什么人提起过,反倒是出生于中唐时代的马总在《通历》里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么一笔,殊为可疑。

实际上,那些口口声声要以隋为鉴的唐太宗君臣,都没有谁指控过隋炀帝杀父弑君。

即令是隋末大起义浪潮中,千百万民众异口同声讨伐隋炀帝,也没有人提到过他有过“杀父弑君”。

还有,被《隋书》指控为杀害文帝的“直接凶手”张衡,后来反对隋炀帝建造汾阳宫和谤讪朝政被赐死。唐高祖李渊却为他平反,并赐给他“忠”的字谥号。

想想看,如果张衡果真是弑君凶手,唐高祖一定会站在君臣纲常伦理的角度对之进行唾弃甚至鞭尸,怎么可能赐给他“忠”的字谥号呢?

所以,隋炀帝虽然是个昏君,但“杀父弑君”之事,他是真没干。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历史很有趣,隋炀帝糟蹋父业,搞垮大隋王朝的详细经过,可以查看史学家蔡东藩著作的《南北史演义》。

实际上,除了《南北史演义》,蔡东藩先生还以一人十年之心力著作了《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连同《南北史演义》,共十一部,时间跨度计划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合称《历朝通俗演义》。

因为这套书,蔡东藩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这套书的忠实读者,他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可以说,这套书就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课外读本。

当年,这套一经面世,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以至连续发行了四版。

1936 年,该书出版第四版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函告会文堂说:“《历朝通俗演义》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非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曾经说:“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对于文献中的歧说和模糊不清之处,他常常博览群书,多方钩稽,力求找出客观真相;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就诸说并存;对他认定的史籍中的错误说法,就直接加以批驳。可以说,他是在用研究历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写‘演义’。”

有网友读了这套书,由衷感慨说:不得不说,能把二十四史写成这种形式,这么巨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大决心,对历史得有多么的谙熟啊。单凭这一点,就不是现代人能做到的。蔡东藩正八经的科举出身,这个底蕴就更没法比了。不过看这套书,如果你把它当《三国演义》看,就错了。它名为演义,实为正史。除了一些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其余全都有据可依。即使是虚构或者来自野史的内容,作者自己的批注里也明确标明了出处。 综上,没时间和精力读二十四史的非专业人士历史爱好者,读它足够了。

隋炀帝弑父了吗?从这几个地方分析,越看越不像

在我看来,的确,读了这套书,基本就算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什么历史剧乱编还有朋友瞎说历史,你一眼就能判断出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将蔡东藩先生的十一部书再加许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义》,合订在一起,成为了十二部,这个版本的装帧最好,都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团购价是165,绝对超值,平均每部13元多一点,是专门拿到头条做活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