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86377
个人感觉苏州基本上不具备发展成为一线城市的资本,原因如下:
1、国家政策倾向,国家从来没有出现过要重点扶持苏州的意向,而从我国一线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由国家大力扶持上来的,最具代表的就是现在的深圳了,没有国家的扶持,那么现在说不定还是一个小城镇。
2、苏州的产业及城市规划,苏州虽然2018年GDP总量排到全国第七,但是主要是有外资企业贡献的,国内强大的企业很少在苏州立足,且科技含量较低,都是传统的企业。还有就是城市规划杂乱无章,不具备成为一线城市的风貌。
3、苏州不是省会城市,也无法成为直辖市,这就限制了苏州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过,尽管如此,苏州的经济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
中原说教育
作为苏州人,不看好苏州成为一线城市,顶多按现在格局算新一线城市,事实上的二线城市。
第一,苏州只是一个地级城市,流动人口天然不能和首都和省会比。
第二,苏州离上海太近,可以很发达,但不可能抢了上海的风头。当苏州和上海发生竞争时,国家肯定先满足上海,江苏还不会帮苏州,南京做壁上观,无锡恨不得在苏州背后插上一刀,苏州没有任何援军。
第三,苏州除上海市已经是城市,周围有两个经济发达、实力强劲、人均收入全国最高省份的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必将集全省之力力捧各种的省会城市。苏州比南京的经济实力强很多,苏州不成为打压对象就很满足了。苏州经济实力(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远超那些全国实力强大的成都、南京、杭州、武汉、西安等城市,却连一个机场都没有,可见江苏对苏州的态度,基本上只有索取,毫不考虑苏州的发展。
第四,苏州相对来讲,在国内不算开放的,它的开放主要是国外。不是它不想,而是往往会遭到南京无锡的强力挤兑,江苏支持谁也不会支持苏州。所以,苏州的发展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做好。苏州的文化在苏州园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园林面积不大,但苏州人会把它做得精致到极限,园林外面的事就管不了。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的事做到极致,不和外面去争去抢,苏州多年就是这样发展的。相对的封闭性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第五,苏州的特点是制造业,不是大流通和大服务。就和它把园林做到极致一样,把制造业做到极致,这就是它的生存之道,周边的大爷它一个都惹不起,因为人家都是集全省之力。
所以,苏州可以把人民人均收入、GDP总量、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做得和一线城市一样好,甚至超过一线城市,但就是成不了一线城市。
苏州人内敛,不争不抢。目前统计人口1070万,实际居住人口1300万,2018年GDP18590多亿元,远超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经济文化和人口都达到一线城市标准,但当外地朋友到苏州时,苏州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苏州是个小地方。
尼金温
虽然很看好苏州,但苏州的真实水平,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你喜爱一个城市,可以去赞美它,但过度的吹捧,反而就是招黑。
先看看苏州的简历:
一,古代篇
苏州古称姑苏、平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苏州春秋时期成为吴国首都;隋唐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代和杭州并称天堂,人称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以及东半球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被曹雪芹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
二,现代篇
清末民初,上海取代了苏州的经济中心地位,苏州进入了低谷期。但是从民国到现在,苏州的GDP一直都是全国前十。1995年,苏南模式崭露头角,同时苏州开始和新加坡联合建设工业园区,苏州迎来了腾飞时期。
目前,苏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在中国超过除广州之外的所有省会。苏州人均GDP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鄂尔多斯和东营为资源城市,故不计入)。而且苏州早已超过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苏州有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中南中心(729米)、中国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的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有中国最发达的县域经济,所辖县级市全部为全国前十(苏州纯市区GDP近8000亿)。
三,总结
综上所述,苏州从古至今的简历堪称完美,古代绝对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但是,这些足以说明苏州现在能成为一线城市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只有四个一线城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广州是中国的商业中心,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创新之城,这四座城市是中国的门户城市。无论成都、杭州、重庆、天津还是苏州,综合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如果只按照经济排名,中国会有五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至于天津和重庆,不用多说,天津注水(自己已经承认滨海新区GDP造假),重庆靠固投(且人均GDP三线城市水平)。此处无需争议,2018年GDP出炉时,就能看到苏州稳超天津,重庆也在下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共同发布的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苏州位列全球第28名,相当于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
但城市综合实力不是经济学定义,而是综合的社会学指标,苏州距离真正的一线城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苏州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强于合肥、济南、福州这些二线中等省会的"新一线城市",和南京、成都、武汉、杭州、天津、重庆同一级别。(新一线城市并不是一线城市,只是为了与传统二线城市做区分)
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在各种排名上却要与省会PK,要和副省级城市PK,还要和直辖市PK,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苏州的地位和定位。最后,苏州不是一线城市,苏州只是经济发达、环境宜居、人民富裕、独一无二的苏州,而已。
坚果旅行
不会的!就是到2029年也不会!
在之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分析过很多城市的发展前景,比如南京、深圳、重庆、天津、张家口等。静夜史的结论是: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问题,而是关乎城市所在的地区、所在的省甚至全国的问题。
所以,苏州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绝对不是看苏州这个城市的实力如何,而是看整个大环境的资源分配。换句话说,苏州作为一个城市,只是全国一盘棋中的一个闪亮的棋子。
那么,为什么说苏州不会成为一线城市呢?静夜史认为:
1、一线城市相互距离必须远
在我们的一般认知中,我国的一线城市主要指的是四个城市,即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一线城市指在全国政治、经济等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力、辐射带动力、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交通通达力等各层面。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是一个经济板块的龙头城市,在全国具有辐射和带动功能。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是个例外,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倾力扶持的、对接香港的城市,其定位与其他三个城市完全不同。
北京是我国首都,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辐射整个华东和长江流域,而广州自古就是著名港口,清朝时期更成为“天子南库”,所以地位非同一般。
我们看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座城市的距离非常远,这意味着他们的经济腹地重合的可能性很小。
经济腹地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需要周边地区提供原材料和人才的供给,而城市周边地区也需要城市进行辐射和带动,比如提供工作岗位、提供就医保障等。
在三个一线城市中,北京的腹地是东北、内蒙、西北以及华北;上海的腹地是华东地区以及长江流域;而广州的腹地是两广海南等地区。
另外,上海和广州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辐射着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
所以,一个经济板块只要一个一线城市就够了,或者说,只能容纳一个。
苏州和上海的距离,不到100公里!
这在城市的发展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会造成经济腹地的重叠,也就意味着城市的激烈竞争,这对于两个城市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除非苏州像深圳一样被青睐!
如果没有深圳这样的优势,苏州就只能屈尊成为上海的次一级城市,也就是,作为上海的腹地之一。
2、一线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的发达
经济发达就一定是一线城市吗?天津和重庆有话要说!
就和很多西欧国家一样,他们经济实力很强,比如西班牙、意大利,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是世界强国,俄罗斯虽然经济实力差点,但是照样让美国深深忌惮!
所以,经济实力绝对不是衡量是否为一线城市的唯一标准!
所以,即使苏州经济实力超过了天津和重庆,甚至超过了广州深圳,都不一定是一线城市。
另外,一线城市既然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就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什么意思呢?就是城市级别一定要高,最好是直辖市。
但是直辖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不是直辖市也没关系,退而求其次是副省级城市也可以,而我国的副省级城市有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但是苏州同样够不上标准,那么再退一步,普通省会城市呢?
我们知道,江苏的省会是南京,副省级城市。
所以,苏州的地位,仅仅是地级市。
因为地位不够高,苏州的号召力远远达不到带动江苏甚至苏南发展的水平。
所以,尽管苏州的经济实力很强,且经济发展很快,但是,距离一线城市,不是一般的远!
《第一财经周刊》2018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评出了2018年的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苏州名列其中。但这只是经济层面的,不代表城市的整体实力!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苏州市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经济实力十强城市之列,领先于全国二十七个省会级城市和众多副省级城市,以地级市身份能够取得如此殊荣,也算是中国城市的引领者!现阶段,我国的一线城市仅有四个,此外还有“新增一线城市”十五个,苏州正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为2016年405个地级以上城市分级全榜单。
按线分级排行榜本是媒体出品,经过数年时间的炒作,已在人们心中普遍建立共识。苏州从2016年获选为二线城市,2017年升格为一线城市,2018年蝉联一线城市荣誉,预计2019年苏州还将稳居一线城市。
资料图为2017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分级全榜单。目前,一线城市分为两类:
①老牌一线城市,纵观全国只有四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②新增一线城市,也被简称为“新一线”城市。论实力相比老牌一线城市存在差距,总体来说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城市。而新一线城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调整,这与经济增长和政策扶持力度有很大关系。
看鉴襄阳
关于一线城市的评定标准,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公布过任何有关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我们所看到的城市划分,其实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些机构来评定的。北上广深一个一线城市也是由民间来划分的,后来逐渐深入人心,广泛被大家接受。
当然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地位能够被公认,自然也有其它城市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北京是首都,国家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广州是华南区域中心,商业贸易中心;深圳高科技和创新产业集群,是我国的科创之都,北上广深也是我国GDP最高的四座城市。
至于苏州,也是非常的NB,它是我国GDP最高的地级市,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地级市”,其2018年的GDP高达18597.47亿元,位居全国第七,超过了除广州之外所有省会城市的GDP,不过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也比较大,2019年是不可能赶上,而且苏州毕竟是地级市,政治地位不高,靠近上海,因此又被上海的锋芒所掩盖,想要成为一线城市,目前看来,仍需要时间来打磨,想必2019年全国一线城市依然是北上广深。
目前由第一财经评选新一线城市排行榜是当前最权威和最实际的排名,它的评定标准涵盖了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以及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可能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但还是比较全面。根据公布的2018年榜单显示,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目前我国已经产生了15个新一线城市,其中成都排名第一位,苏州则以75.95的得分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五。
总的来说,2019年时间较短,很难有其它城市能够获得大家公认为一线城市,不过以中国幅员之辽阔,未来中国可能不只有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那么少,如果把时间放到10~20年,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一线城市了,苏州可能就是其中一个。
锦绣中源
我认为2019年苏州很难跻身为中国的一线城市。
我国目前有四个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要想成为一线城市,要起码达到这四个城市的最低水平,而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苏州能不能达到这四个城市广州深圳的水平。
首先,我们看决定一线城市与否的经济实力,2017年北京的gdp2.8万亿,上海市3.0万亿,深圳和广州大概都是2.1,2.2万亿的样子,而我们看一下苏州,经济实力是1.7万亿,距离深圳和广州还有不小的差距。2017年财政收入情况,上海为6400亿,北京为5100亿,两大巨头独领风骚,深圳为3100亿,广州为1400亿,苏州为1700亿,苏州在财政收入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线城市的水平。
其次,我们知道一线城市其实是主要根据商业情况和城市房价情况排布的。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都在都在5万上下,弱一点的广州也有2.75万, 而苏州为1.53万,只是达到了,一线城市坠落的广州的刚刚超过一半,差距明显,和北京上海深圳更是有鸿沟般的差距。我们再来看一下产业的情况,北上广深的产业情况比较良好,在制造业和国企等经济实力存在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很多实力强劲的私人企业,并且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服务业发达,而苏州在这些方面就捉襟见肘了。
最后,看一下苏州的城市定位,苏州是普通地级市,城市级别比较低,所以在发展当中资源的聚集作用不明显,会被省内的南京抢去,中长期,不如国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不如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魔都上海,不如我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广州,不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深圳。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来看我认为在中短期之内苏州很难跻身一线城市的行列。
张尧自媒体
一线城市通常是指北上广深,虽然国家没有明确发文定义这么一个概念。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叫法早已先入为主深入人心。
针对标题,那要看苏州成为什么样的一线城市了,如果是指经济、商业发达的新一线城市。那恭喜题主现在苏州已经是了。不但在国内是新一线城市,就算是在国际上也能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据专门研究全球城市的组织GaWC去年11月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苏州被评为全球二线弱城市,位列第112名。这个成绩已超过了大部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但仍与四大传统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相去甚远。在这个排行榜上,北京第3,上海第6,广州第27,深圳第55,但无一例外,全部位于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么多年,虽然各个地区都在飞速发展,从市政建设方面到人均收入、经济总量、交通运输、科教医疗等方面已经超过或逐步接近北上广深的水平。但说到认同感与吸引力,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超越。这么几十年下来,几乎绝大部份踏入社会的人都曾在北上广深工作过,常住过,这就是它们的认同感来源。其它任何城市都只是辐射区域,达不到四城的高度。比如苏州只是吸引华东或中部省份人员,杭州更是如此。包括挂着国家中心城市名头的西部西安、北部郑州,西南成都、重庆也仅仅只是吸引区域省份人员。无法像北上广深一样辐射全国,吸引全国的流动人员。
现在的情形是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的专用词。这个概念不仅仅只是因为经济总量或人口数量达到、超过就站在了北上广深平齐的高度的,而是其它城市与之全方位的差距。北京是首都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广州是商业贸易中心(一个广交会开了62年,一年比一年盛)、深圳是科技创新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金融功能媲美上海(更是改革开放的典范,多少资金与项目由深圳进入内地)。北上广深每一个都是集众多优势于一城,几乎没有短板的城市。如果说深圳有教育与医疗的短板,但最吸引人才的反而是深圳,其它教育强市也只是为北上广深徒做嫁衣,人才流失率严重。
北上广深每一个都是时代赋予其特殊影响力的城市。所谓时势造英雄,即便今后某一城市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它们,也无法替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几十年的四大一线城市。无法获得这种一致的高度认同感。
当然也包括了经济强势的苏州。
极度深寒
不可能。苏州永远不会成为一线城巿。一线城巿不是按照GDP高低而定得。是按照这个城巿的地理环境:文化,政治,科技,高校,商业,文化政治中心在这个省份有着举足轻重的带动领导作用。苏州只是一个普通得三线地级市,从它的地理环境和城巿结购极人类组成,工业结购,科技布局,不具备一线城市的标准,一线城市是国家在谋个特定地区制定得。
王鹏171201850大风歌
首先,我很喜欢苏州这座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但是,我必须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不能。
第一,从经济总量这个最直白的标准来看,苏州没有达到一绝红尘的水平。虽然长期位于前十,但是距离一线的最后一名广州也还有5000亿左右的差距。而且从排在其后面的武汉、重庆、南京来看,其增速也快于苏州,这种领先优势正在逐步缩减。
第二个层面,从地理的战略位置上看,苏州距离上海、南京等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太近。一方面,苏州的起步发达也与这些巨无霸的辐射带动有关,另一方面,随着下一步的发展也会成为这些城市的翘板,尤其是在高端产业和高层人才吸引和发展上。这种竞争格局下,一山难容二虎。作为一个大的城市群中的重要支点是没有问题,但是作为领头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今年难以实现。
第三个层面,从经济发展层次来看。产业结构上,化工方面仍然是一家独大的,虽然现在化工产业链非常健全了,但是化工产业一旦壮大起来,依赖性都比较强,也容易在环境和安全上造成一定的隐患。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今年以来的几个事故够警醒的了。这也是成为一线城市的一个瓶颈。产业层次上,如何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方面掌握话语权、实现提质增量的突破,是苏州必须要跨过的坎儿。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创业创新等方面,苏州的步伐显然比成都、武汉等城市要慢了一步。
最后,我还是很喜欢苏州这座城市,希望她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