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3年最有可能躍升為一線的城市有哪幾個?原因是什麼?

菠蘿蜜不甜


我個人認為順序應該為武漢、南京、重慶、成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武漢是華中最大的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未來的規劃更大,準備新建一個長江新城,規劃500餘平方公里,相當再建一個武漢城區。

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城市,依靠離上海近的優勢。但短期不明顯,因為蘇州和無錫相對於南京,離上海更近,短期蘇州和無錫會發展得更快。隨著無錫和蘇州的發展,必然帶動南京發展。而南京又有長江的水資源,未來的南京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是最大的直轄市,地大人口多,將來也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


金丘說今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當然除了一線城市還有每年由第一財經週刊所評選的15座“新一線城市”。2019年的15座新一線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

要說2-3年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的城市,還是這15座新一線的幾率最大!下面我們就來做具體分析,選出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的城市。

成都市:

簡稱蓉,四川省省會。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人口1605萬,GDP15342億元,同比增長8%。對於成都這個城市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隨著歌曲《成都》的一炮走紅,這個美麗的城市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甚至是旅遊計劃,新一線城市中排第一位,2-3年發展成為一線城市還是有難度的。

杭州市:

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曾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譽。人口949萬,GDP13500億元,同比增長7%。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有著冠絕天下的美麗風景。新一線城市中排第二位,2-3年發展成為一線城市難度很大。

重慶市:

簡稱巴和渝,別稱巴渝、山城、渝都、橋都,霧都,是我國直轄市、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人口3372萬,GDP20363億元,同比增長6%。重慶在抗日戰爭時期被中華民國定為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也是極具歷史色彩的一座城市。新一線城市中排第三位,2-3年發展成為一線城市同樣難度很大。

武漢市:

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t是我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2016年被列為超大城市。人口1112萬,GDP14847億元,同比增長8%。說到武漢,大家都能想到有著‘天下第一樓’美譽的黃鶴樓,古代很多詩人都為黃鶴樓譜寫過美麗的詩句。新一線城市中排第四位,2-3年發展成為一線城市也是難度很大。

西安市:

古稱長安、鎬京,現為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t工業基地。人口1255萬,GDP8349億元,同比增長8.2%。西安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同時還是“世界歷史名城”,也是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新一線城市中排第五位,2-3年發展成為一線城市難度很大。

蘇州市:

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1068萬,GDP18597億元,同比增長7%。人均GDP全國排名第五!俗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的另一城市。風景秀麗。新一線城市中排第六位,2-3年發展成為一線城市難度也不小,但是個人認為蘇州是最有優勢的!

後邊的城市就不一一為大家列舉了,2-3年成就另外一座一線城市的難度是巨大的,但是5G將出,時代又將被改寫,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恆泰財經


要成為一線城市,肯定最重要的一條是看經濟。

而經濟當中,GDP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GDP達標了,未必能成為一線城市,但是,如果GDP都不達標,或者差距太遠,那肯定是不可能成為一線城市的。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各大城市的GDP排名:

如上圖所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重慶是第一梯隊的,GDP破2萬億了。

接下來的天津、蘇州、武漢、成都、杭州,依次排名第6到第10.

這個是前些年的。

最近的則是天津跑到了重慶前面,成都跑到了武漢前面。

所以,從GDP總量來看,未來有望變成一線城市的,也就這麼幾個。其他可能性更小了。

當然,未來2-3年,我覺得都不太可能,這麼短時間,不太現實。


從人均GDP來看。

除了GDP外,更重要的其實是人均GDP。

上圖是2018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行榜。

深圳排第一,但是排在第二、三的卻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東營和鄂爾多斯。

無錫和蘇州則是排在第四、第五。


結合GDP和人均GDP,未來有望成為一線城市的,蘇州有蠻大概率。


但是,蘇州其實對於外資經濟的依賴還蠻嚴重的,而現在大環境是外資在“撤退”,所以,未來2-3年是不太可能躋身一線城市的。


綜上,我覺得,未來2-3年可以躍升為一線城市的,一個都沒有。


馮起升


2~3年沒有一座城市成為一線,因為距離北上廣深還有差距,尚需時日追趕。

但是,個人覺得未來10年以後,有7座城市可能成為一線,未來20年後,另有9座城市成為一線,也就是本世紀中葉,建國100年之際,中國會湧現20座一線城市。

最先可能成為一線的7城是重慶、天津、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和西安。

其次9城是:蘇州、長沙、青島、濟南、鄭州、瀋陽、昆明、大連和寧波。

當然,這裡依據的判斷是未來發展驅勢,但沒辦法包括例外情況,比如,蘇錫合併,西鹹一體化等。

下面說明具體理由,但由於篇幅限制,也只能對未來10年後的部分城市做分析,算是拋磚引玉,一家之言吧。

分析的依據主要是:城市綜合實力、增長潛力、國家政策支持和人口規模。

另外,也參照了世界城市發現的規律。比如,人口與一線城市比例,世界發達國家一般是每一億人口有1~3座一線城市,國家越發達,比例越高。

中國目前有14億人,理論上應該有14~42座一線城市。目前只有4座,遠遠不夠,這也說明我們的城市化還在初期,發展空間很大。

現在回到正題,展開具體分析:

第一,為什麼天津和重慶,10年後成為一線

天津和重慶貴為直轄市,雖然近幾年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但憑藉目前的經濟、人口和城市規模,以及國家政策支持,資源聚集,經過10年積累,躍升一線優勢明顯。

第二,為什麼成都和武漢,10年後躍升一線

這兩個城市從國家戰略發展來看,支持力度都很大。比如,長江中下游和成渝城市群均被入選國家未來重點發展的五大城市群,兩城還各自是城市群的核心;同時,兩城還在第二批被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序列。

從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考量,這兩城還是中國經濟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過渡的支點,人口規模均超千萬,城市GDP也居全國前十,交通、教育、科研、文化和旅遊等,綜合實力強勁。

第三,為何只看好杭州、南京,而不是蘇州和長沙10年後躋身一線

原因很簡單:首先,杭州代表著中國未來新型服務業的方向,發展潛力無限;其次,以杭州為中心的杭州灣區也正在形成,且杭州還受到長三角經濟帶對其發展的輻射和推動。

雖然從國家戰略層面考量,上述四城均未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序列,缺乏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但也都處於長江中下游經濟帶內。最後,就是人口規模除杭州外,其它均未到千萬。

未來幾年,彌補人口規模不足將是三城優先發展方向,在這方面南京近期動作頻頻,2019年,或是2020年,人口規模到千萬可期;同時,南京貴為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城市,在這一點上蘇州無法與其爭雄,江蘇省近幾年大力發展南京的首位度,就是證明。

不過話又說回來,蘇州和長沙的產業基礎紮實,發展速度快,通過20年積累,補足其它方面短板,成為一線的優勢也很大。

第四,為何是西安而非鄭州10年後躍升一線

鄭州雖然也是國家中心城市,經濟規模還比西安稍強。但一個城市的發展要靠綜合實力,單一性無法支撐其持續、長遠發展。

比如,物流和手機產業是鄭州的特色,僅一家富士康就每年貢獻幾百億產值,綜合貢獻近千億,一旦富士康大幅減少產能,或是遷移生產線,鄭州的GDP就會陡然下滑,增長乏力;再比如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是鄭州的短板,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短期內很難彌補。

而西安,產業形態多樣,從能源、電子、汽車、航天、航空、新型戰略產業,到科技、交通、文化、教育、旅遊等,全面發展;近期又有一帶一路加持,經濟已進入快車道,名義增速保持在兩位數,發展潛力巨大。不過西安也有短板,比如,第二產業薄弱,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乏善可陳,如果要快速發展,就得補足短板,所以,合併咸陽成為關鍵一步。

當然,未來20年鄭州憑藉中原城市群的協同發展,躋身一線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五,未來城市發展趨勢有利於武漢、成都、杭州和西安

中國的城市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以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為代表,在政策、人口紅利和資源配置的拉動下,率先崛起。

第二階段是2008年金融危機,4萬億配套資金振興計劃,重慶、天津、蘇州和長沙藉助有利的工業基礎和投資拉動,異軍突起。

第三階段是2016年以來,國家提出城市化、經濟區域平衡發展、城市群和絲綢之路等戰略,成都、武漢、西安和鄭州抓住機會,迅速快發展。

未來城市發展還有一個鮮明特點,即依靠城市群內的產業協調整體推進,而非單打獨鬥。比如,國家戰略已明確的國家級城市群,以及若干個區域城市群。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未來10年後,重慶、天津、成都等7城有機會率先步入一線城市。

未來20年後,蘇州、長沙、青島等9城有機會成為一線。

而且,10年後,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或者港珠澳大灣區)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未來20年,長江中下游、成渝、中原和關中平原城市群也有可能躋身世界級城市群。

上述這些城市,或者城市群將成為見證中國城市化的重要標記,也是中國正真走向強大的保證和基礎。

當然,凡事也有個例外,斜刺裡殺出幾匹黑馬也未可知。比如深圳,三十年前還是毗鄰香港的一處小漁村,誰會料到一夜之間成為今天的一線城市。

對我們來說,誰成為一線都支持,也希望中國在城市化道路上誕生更多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世界級的大都市。


隨心詠歌


蘇州還有可能,杭州、長沙、武漢、成都都沒有可能。

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還是兩者 皆有?

2018年中國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如果要選一個城市未來能夠成為一線城市,也只有從前十名的城市當中去挑選了。畢竟第十一名的南京的GDP只有1.32萬億,只相當於一線城市中最弱的廣州的57.4%。


假如以GDP的絕對值規模來評定一線城市

我們把廣州設定為最低的門檻,2.3萬億就是一線城市的門檻,那麼未來3年時間至少有3個城市是可以進入這個門檻的,那就是重慶、天津、蘇州。

1、重慶

重慶2018年的GDP是20363億元,名義增速5%,過去3年重慶的平均名義增速是9%,而過去2年的平均名義增速是7%,由於重慶近兩年的GDP在放緩,我們在未來三年取7%的增速,那麼3年後,重慶的GDP將達到2.49萬億,這個規模已經達到了2018年深圳的經濟體量。

2、天津

天津2018年的GDP是18810億元,名義增速1.4%,天津的GDP擠水分也是出了名的,過去3年的平均名義GDP增速是4.4%,過去2年的平均名義GDP增速是2.6%,假設未來3年天津的GDP名義增速平均為4%,那麼3年後天津的GDP為2.03萬億。沒有達到廣州的水平。

3、蘇州

2018年蘇州的GDP是1.86萬億,名義增速是7.5%,過去3年GDP名義增速為8.7%,過去2年GDP名義增速為9.9%。我們假設未來3年蘇州GDP的名義增速是8%,那麼3年後蘇州的GDP為2.34萬億,剛剛超過廣州目前的經濟規模。那麼蘇州也是能達到一線城市的水平。

4、武漢

2018年武漢的GDP是1.48萬億,名義增速是10.4%,過去3年的GDP名義增速是10.8%,過去2年的GDP名義增速是11.6%,假如未來3年武漢GDP的名義增速為11%,那麼3年後武漢的GDP將達到2.02萬億。這個規模距離現在的廣州還有一段距離。

總結:在以上上個城市中,武漢的增速最快,但是3年後也達不到目前廣州的水平——2.3萬億,只有重慶和蘇州在3年後能夠達到目前廣州的經濟規模。

如果以人均GDP為評選標準

2018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如下,深圳最高,為19.33萬元,排名第二位的是山東東營,為19.27;排名第三位的是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為18.19元。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以15.77排在第7位,北京以13.97排在第11位,上海以13.51排名在14位。


只有蘇州的人均GDP是以17.41排名第5位,都超過了廣州、上海和北京,所以,如果是隻以GDP總量已經人均GDP兩個指標來評定一線城市的話,3年後蘇州就能夠達到目前廣州的GDP規模,人均GDP超過廣州更多。南京、杭州的人均GDP都超過了北京和上海,但是GDP規模還是偏小。

總結:一線城市是各個城市在長期競爭中形成的,首先是經濟上處於領先地位,然後是政治地位、科技地位等等,重慶和天津作為直轄市,但是全國影響力有限,人均GDP也偏低,科技方面更是沒有什麼能夠拿來競爭的。杭州這幾年在科技上有不少獨角獸企業誕生,甚至超越了廣州,但是經濟規模體量偏小,這個是人口決定的。蘇州在經濟上非常強勁,規模大,增速也快,但是政治地位不夠,只是依靠製造業,在商業上的影響力仍然不夠,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蘇州勉強可以划進去。


壹號股權


只有武漢

工業強,一切強

本來重慶不錯,地理位置比武漢差

天津也不錯,是北方,發展也就到頭了

杭州工業差

杭州就是一個小而美的旅遊城市

淘寶倒閉也就到頭了

淘寶有可能還有幾年時光,互聯網企業都是這樣

有鍵盤俠不負氣

憑什麼是大武漢

工業

教育

醫療

交通

第一,第二產業都發達,第三產業發展也會的

武漢都是有競爭力

德國,日本,就是榜樣

工業強一切強

德國1945年.失敗重新發展也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一個好的製造工業對城市發展是多麼重要,



上海美容老兵


首先一線城市必然是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娛樂、社會活動的中心,並且對全國其他地區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對周邊區域有著極大的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也必然具有一流的人才吸引力、科技創新力、國際競爭力。


其次可以很明確,新的一線城市一定是從15名新一線城市中脫穎而出的。其他二線城市暫時不具備衝擊一線城市的能力。


2018年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雖然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但大體上是當前最權威、最符合實際的排名。它綜合了城市樞紐性、人口活躍性、商業資源聚集度以及境友好指數、創業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消費成熟度指數、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諸多因素。我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經濟與人口:新的一線城市一定是當前區域的中心城市,且人口規模至少一千萬以上,下述表格是我統計了新一線城市的GDP與人口總量,蘇州、東莞、無錫由於城市級別較低,被第一輪篩選掉,其中蘇州是最為可惜的;第二輪可直接將瀋陽淘汰,因為瀋陽的GDP總量著實難看, 其他西安、鄭州、寧波的GDP總量也偏低,是重大減分項;第三輪人口,長沙、瀋陽、寧波、東莞、無錫人口總量太低, 杭州、青島、南京總人口也存在重大減分項。


2)交通:目前國內十五大高鐵樞紐城市分別為北京, 鄭州, 合肥, 西安, 上海, 廣州, 長沙, 南京, 重慶, 天津,武漢,成都,杭州,東莞,南昌。這些樞紐城市也是區域的中心城市,成為全國中心城市,首先要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這是必然條件。


3)使領館數量:使領館數量決定了國家層次對該城市的定位。當然體現該城市在區域的中心作用。


因此,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我給出的排名是成都,重慶,天津在第一等級, 西安,鄭州,武漢在第二等級,杭州,南京,青島在第三等級。但是未來的2-3年內,應該沒有太大希望,有某個城市從新一線城市晉升為一線城市,未來5-10年或許還有希望。 因為從目前來看,四大一線城市的領先地位還非常明顯,不那麼容易接近。相對看好成都,因為一方面成都超過1500萬人口,另一方背靠著一億人口的四川省;軟實力上川蜀文化正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甚至形成了蓉漂一族。


另外筆者也比較看好未來幾年西安與鄭州的發展,一個作為西北之王,一個作為中原之王,將會快速騰飛!


JeffreyShambaugh


我們最熟悉的一線城市有北、上、廣、深,四個,可是不熟悉的一線城市卻有,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這十五個!

不過後續的這十五個雖然在2017年被定性為新一線城市,可是它們的排名只是比二線城市靠前,但是與北上廣深這四個標準的一線城市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這些新一線城市,想要在2―3年就升級為準一線城市,像北上廣那樣的城市,說實話他們市長的壓力將會是巨大的!

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我說的只是2―3年不可能,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總會有新的城市崛起躋身準一線城市的,但是2―3年有點難!

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有地域侷限性的,而且時間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某企業或個人2―3年發生飛躍發展很容易,可是想要讓一座城市短時間飛躍有點難,因為很多建設並不是短時間就會建設成功的!

以後中國肯定會出現很多的準一線城市,但是2―3年之內,有點勉強!


怕回家的人


未來有可能躍升為一線的城市,首選必定在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脫穎而出。該榜單標準依託商業資源聚集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以及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來評選,根據公佈的2018年榜單顯示,15個新一線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以及無錫。未來2~3年最有可能會躍升為一線的城市有哪些,因為時間比較短,2~3年時間內可能不會有一線城市產生。


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我給出的排名是成都,重慶,天津在第一等級,武漢,鄭州,西安在第二等級,杭州,南京,青島在第三等級。但是未來的2-3年內,應該沒有太大希望,有某個城市從新一線城市晉升為一線城市,未來5-10年或許還有希望。 因為從目前來看,四大一線城市的領先地位還非常明顯,不那麼容易接近。相對看好成都,因為一方面成都超過1500萬人口,另一方背靠著一億人口的四川省;軟實力上川蜀文化正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甚至形成了蓉漂一族。


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要看綜合實力,單一指標指好無法走遠。鄭州雖為國家中心城市,人口已超千萬,經濟規模也剛剛邁入萬億俱樂部,但綜合實力無法與西安相比。況且,西安有一帶一路加持,又貴為西北龍頭,近兩年已開始復甦,後勁十足,增長潛力巨大。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未來十年,成都、武漢和西安最有機會成長為一線城市。當然,只是個人綜合分析判斷,斜刺裡殺出一匹黑馬也未可知。希望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誕生出更多的一線城市,甚至世界級的國際化大都市。


金龍果財經


北上廣深,眾所周知的我國一線城市,其實國家並沒有關於一線城市的一個名確定義。只不過先入為主的概念,由於4市在至少20年前發展程度就領銜中國各大城市前列,所以才有了一線城市的這種概念。

1999年北上廣深的GDP就分別為:2679、4189、2057和1825億元,早已和其他城市拉開了距離。直到20年後的今天四大一線依舊和其他城市保持暫時無法超越的差距。

由於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叫法深入人心,或許有其他城市在某一方面超越,也無法取代當初的北上廣深這種高度一致的認同地位。

就好比90年代香港的四大天王,即使過去這麼多年,新人層出不窮,論唱功論表演水平和作品,超越者也不少。可為什麼得不到當初的四大天王這種認同?還比如90年代的985高校概念同樣深入人心,即便後來雙一流也無法達到曾經的985的高度,這便是時代賦予及造就的獨特優勢。

或許會有後來者居上,也只會是應者寥寥。無非是又多了一座發達的,可比肩北上廣深的城市,但再也到不了四大這種高度。遑論北上廣深優勢依舊,無論從經濟總量、產業優勢或政治資源優勢還是交通樞紐方面均不輸任何一座城市,談何超越?

目前Top10的城市,可以看到即使最接近的重慶和廣州也有2500億的差距,和其他三城差距就更大了。我們再看一張表

上表是和廣州較接近的其餘四城,設均維持目前的增長率,10年後在總量上面依舊沒能超越廣州,遑論更後面的城市了。北京是首都和政治中心;上海是國內金融中心,國際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廣州是華南區域中心,商業貿易中心,一個舉辦了62年的廣交會蜚聲海外;深圳立足高科技與創新產業,更是我國兩大交易所之一的城市,金融地位與功能媲美上海。北上廣深無論哪一個都有其它城市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一段較長時期內,依舊不會出現迎頭趕上四大一線的其他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