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兒童保健品,吃還是不吃?

「台州」兒童保健品,吃還是不吃?

台州市便民大藥房保健品區陳列的兒童保健品均為國產品牌。

台州市便民大藥房保健品區陳列的兒童保健品均為國產品牌。

近年來,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廣告充斥於網絡和生活中。為了給孩子的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家長將各種兒童保健品送進孩子口中。也有部分家長將信將疑:兒童保健品真的有效嗎?會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孩子哪些方面需要補?該怎麼補?

市場:種類繁多,銷量呈上升趨勢

11月11日、12日,記者走訪了位於椒江城區的台州市便民大藥房、保濟新藥房、健春堂大藥房、瑞人堂等,發現保健品區均有兒童保健品出售,以國產品牌為主,種類包含嬰幼童型和兒童型,主要有鈣片、維生素片、魚油軟膠囊、藻油軟膠囊、牛初乳咀嚼片、鐵鋅鈣口服液等,價格多在百元至三百元之間。

健春堂大藥房的店員告訴記者,兒童保健品中鈣片和多種維生素片最為暢銷,多數家長聽從親友建議購買,也有部分家長通過電視廣告等渠道瞭解到某些品牌的保健品,特意到藥店求購,期望達到增強孩子免疫力、提高記憶力和改善視力等效果。“總體來說,兒童保健品不如成人保健品暢銷,多數家長購買時比較謹慎。”

隨後,記者查看了電商渠道的市場情況。與藥店相比,電商渠道所售的兒童保健品更豐富、種類劃分也更細緻。

在“阿里健康”平臺,兒童保健品按產品劑型分為軟膠囊、片劑、膠囊、口服液、粉劑、丸劑、軟糖等類別,按功能分有輔助改善記憶力、增強免疫力、改善生長髮育、補充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緩解體力疲勞、緩解視疲勞、改善營養性貧血、補充維生素B族等。從近期銷量看,改善記憶力和促進生長兩類產品最受歡迎。

在“網易考拉”平臺,兒童保健品按功效分為幫助成長、增強體質、腸胃養護、補充能量、心腦養護、腦力智力開發、明目、緩解壓力、補充維生素、補鈣、補鋅等類別,按適用年齡分為0-3個月、3-6個月、6-12個月、1-2歲、2-3歲、3-6歲、6-12歲以及通用等類別。除國產品牌外,該平臺還有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德國、英國等海外品牌的兒童保健品。從銷量看,嬰幼童鐵鋅鈣、嬰幼童維生素、DHA、維生素C和海藻油等最暢銷;從評價看,多數用戶認為有一定效果,有用戶曬出體檢單表示確實改善了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同時也存在“形狀不好看,孩子不願意吃”“味道太甜,擔心蛀牙”“不易吞嚥”等困擾。

根據這兩大平臺的歷史銷售數據,今年以來,兒童保健品門類呈現銷量上升的趨勢。

醫生:警惕“捷徑”,按需求補充營養

“醫生,你幫忙看看這個保健品怎麼樣?”“朋友從國外帶的,孩子能不能吃?”這兩年,椒江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黃凌飛時常接到年輕的父母這樣的諮詢。

“嬰幼兒對維生素A、D以及鈣、鐵、鋅等有一定需要量,雙胞胎和早產兒的需要量則稍多一些,所以我們會建議家長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魚肝油等。如果因進食不佳導致生長髮育緩慢,可適當補鋅;孩子有貧血情況的,可適當補鐵。但實際上,母乳和奶粉中已含有嬰幼兒所需的營養元素,如果餵養正常,孩子生長髮育狀況良好,無需額外補充。”黃凌飛表示,近年,市場上的兒童保健品五花八門,尤其是一些進口產品以及多種營養成分複合產品,她也沒有聽說過,無法幫助家長作出判斷。

“兒童保健不可盲目,不能只看廣告或只聽商家推薦,要看體檢結果,根據實際需要補,如有特殊情況則特殊指導。多數飲食正常的孩子,營養其實足夠了,長期過量補充,反而對身體有害。”黃凌飛說。

針對給孩子吃保健品的現象,台州市中心醫院小兒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志剛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許多家長不懂得辨別,容易被商家的營銷手段迷惑。”

“一般情況下,正常發育、合理進食的孩子無需攝入保健品。”他認為,家長首先要學會辨別廠家是否正規、成分是否明確,“尤其是一些短期快速起效的保健品,一定要警惕,也許含有不適合兒童的成分”;其次是不能攀比、模仿,“每個孩子生長髮育情況不同,別人家孩子吃了有用,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孩子”。

對於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四類兒童保健品——提高記憶力、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和改善視力的,張志剛分析:“提高記憶力的保健品,實際上大多是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和治療兒童多動症的藥物有相似效果,普通孩子沒必要攝入。而提高免疫力,依賴保健品遠不如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好。”

他認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堅持運動,尤其是保證一定量的戶外運動,多曬太陽。“生活習慣好了,免疫力就會逐漸提高;生長激素分泌高峰在夜間,也和孩子的睡眠質量息息相關;改善視力也相似,應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張志剛提出:“當代孩子的學業壓力比較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健康成長也很重要。家長們要幫孩子減減壓,同時自己也不要過於緊張,別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正常現象放大。孩子生長髮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迷信‘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