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蹭老」營銷沒治了嗎?

在武漢生活10年,八旬老人每個月4800元的退休金幾乎都用來買保健品,如今身無分文流浪武漢街頭,幸好被民警和武漢市救助站工作人員救助。近日,武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幫85歲的孫傳華老人收拾生活用品,發現11箱行李中,保健品竟然佔了7大箱。(7月29日《楚天都市報》)

賣給你的時候包治百病,追查起來只是糖果食品——架不住周瑜打黃蓋,反正也是吃不死人,多頭執法、實難釐清。國內保健品之妖豔詭譎,幾乎成為遊走在道德和法律之間的怪胎。運氣好的,全額退款;運氣差的,費錢害命。4800元退休金的耄耋老人,因保健品而流落街頭,這大概足以窺見相關市場的混亂與混賬。

老人與保健品之間的悲劇,絕不只是青島遺書事件那麼簡單。這些年來,類似“買保健品成‘養老基地’會員 內蒙古79名老人被騙30餘萬元”等騙局層出不窮,挖坑設套、矇騙升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十大消費者維權輿情熱點”顯示,老年人遭遇保健食品侵權問題位居消費維權輿論熱點第一位。從原國家工商總局2016年度公佈的全國消費維權情況看:全國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老年人消費投訴案件2037件,其中保健食品等健康消費品領域的投訴案件188件,佔老年人投訴量的9.2%。

保健品“蹭老”營銷,已經成了不少企業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在國務院食安辦等部門組織的專項整治中,截至今年6月,各地共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9萬餘件,貨值金額15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8200餘名——這既說明監管整治得力,更說明行業積重難返。當然,除了這些明晃晃的違法違規典型案件之外,不得不說的是,遍佈城鄉的內容虛假、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等明顯違反廣告法的營銷行為,雖然沒有鬧出人命,恐怕更為司空見慣。

哭爹喊媽的保健品“蹭老”營銷,現在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在城裡的社區和鄉下的農貿市場,穿著白大褂或制服,發雞蛋送紙巾、做按摩送溫暖,等情感培養差不多了,到了“感情深一口悶”的階段,再割韭菜般一次性讓老人傾家蕩產。打一槍換個地方,有執法權的無據可查、沒有執法權的只能乾瞪眼,更多相關部門在利益無關的前提下,表現出了“毫不相關”的冷漠姿態。正因如此,賣保健品的號準了權力部門的這根“脈”,才屢試不爽、膽大包天。

保健品是剛需,甚至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眼下,中國是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兩億的國家;2050年,將達到4.8億,約佔屆時亞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老人都是希望健康長壽的,所謂的保健科普和道德教化,根本解決不了“求生欲”和“保健欲”的根子問題。對於無底線、無節操的“蹭老”營銷,如果繼續不聞不問、依然交給市場,買保健品買到懷疑人生的故事,還會有謝幕的一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