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後勤中心“現”戰鬥英雄,35年堅守與奉獻

這是一張拍攝於雲南老山前線陣地的老照片,一群年輕的戰士與一面有“保衛和平”字樣的團旗合影,年代雖久遠,笑容卻清晰。如果不是偶然的機會看到這張珍貴的照片,年輕的同事怎麼也想不到,在浙商大後勤中心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工作了21年的老孫,就是照片中的戰士孫志林,就是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一等功的戰鬥英雄孫志林。人們常常認為,活著的一等軍功章獲得者,堪稱傳奇,更是神一樣的存在,如何與生活在身邊的普通人劃上等號,多少有點意外,有點驚喜,更多敬意。

浙商大後勤中心“現”戰鬥英雄,35年堅守與奉獻

  一個秋日的午後,記者走進孫志林的辦公室,聽他娓娓道來,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和那些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

  不怕犧牲保衛和平,履行軍人的使命

  孫志林1979年入伍,1984入黨,他所在連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一軍第一師步兵第一團三營七連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英雄連隊。1984年,孫志林先後兩次主動請纓參加老山地區對越自衛還擊戰,擔負了堅守五個陣地防禦作戰任務。

  “116陣地地理位置險要,敵我雙方爭奪得很激烈,1985年1月15日,僅這一天,越軍向高地共發射了8000發炮彈,約300平方米的山頭上,平均每平方米落彈26.7發,抓起一把沙石,可以從裡面揀出五、六塊彈片。” 孫志林說,戰爭很殘酷,子彈不長眼,炮火更無情,交戰中他曾被越軍扔過來的一顆延時手雷砸中,幸而反應迅速,手雷滾下山崖後炸開了,這也是他離死亡最近的一刻。

  孫志林與戰友們堅守的116陣地被譽為“鋼鐵陣地”,步兵一團七連被授予“一等功臣連”稱號,孫志林榮立個人一等戰功。

  “我是軍人,也是共產黨員,保衛祖國安寧,保衛人民和平是軍人神聖的使命。”孫志林說:“我能立功,只是因為我比較幸運能完好歸來。”

浙商大後勤中心“現”戰鬥英雄,35年堅守與奉獻

  事實上,這個“完好”輕描淡寫了他的傷病,左手大拇指被彈片削成兩半,腿上的彈片碎末一直未取出,炮震性耳聾使聽力受損,耳鳴頭痛無法痊癒。

  他說,與犧牲的戰友相比,這些都不值一提,他所在的連隊有29名戰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永遠地留在祖國的南疆。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們血染的風采,人們更應尊崇銘記那些英雄烈士。

  1985年2月,孫志林所在的連隊收到了一面特殊的旗幟,杭州商學院331名團員在團旗上用團徽製成“保衛和平”的字樣,用這麵糰旗表達他們對同樣年輕的戰士們的牽掛和崇敬。“保衛和平”,是杭商學子對前線戰士的囑託,保衛和平,是軍人孫志林對祖國的承諾。

  不畏艱難守護安寧,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

  1998年,孫志林離開部隊,轉業到浙江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後勤服務中心工作,3年後,學院併入杭州商學院,他很高興,與杭州商學院始於老山前線的緣分得以續寫。2004年,杭州商學院更名為浙江工商大學。從轉業那天起,孫志林收起獎章,藏起功名,帶著曾經的榮耀和使命,以普通共產黨員的姿態投入新的崗位。

浙商大後勤中心“現”戰鬥英雄,35年堅守與奉獻

  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師生就是學校的人民群眾,保障學校的安全穩定,保障師生學習生活無後顧之憂,為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讓師生有幸福感,就是後勤老黨員孫志林的初心。從事後勤服務的21年中,他先後在校園飲食服務中心、招待所、採供部、監控部工作。“一日當過兵,終身是戰士。”孫志林笑著說,“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在學校,我這個老兵其實就是換個崗位保衛和平。”後勤工作繁雜瑣碎,崗位普通平凡,但在孫志林眼裡,那是新的“戰場”,必須發揚不怕苦,不服輸,敢擔當的戰鬥精神,把工作踏踏實實做好。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2003年,非典疫情來勢洶洶。孫志林當時任學校後勤飲服中心主任,他帶領食堂職工,不辭辛勞,加班加點,將購置來的中藥材煎成中藥,分裝免費發放給師生。在學校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承擔起重大的責任。

浙商大後勤中心“現”戰鬥英雄,35年堅守與奉獻

  採供部工作中食材採購是任務最重的一塊,大約3萬人在學校堂進餐,倘有一樣食材不合格,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每天凌晨三點,絕大多數人還在香甜的夢鄉中,食堂的員工就開始忙碌起來,採供部的孫志林準時到位,對外面運進來的的食材進行檢查驗收。工作辛苦自不必言,但關係到幾萬人的食品安全問題,他總是細緻再細緻,認真再認真,嚴把衛生安全與質量關,絲毫不敢懈怠。

  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59歲的孫志林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要退休了,但他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一絲鬆懈,在他的工作報告中依然湧動著“戰鬥的激情”:監控部門要打好安全保衛戰,督改過程中,發好信號槍,穩握號令槍,善使回馬槍;打好提升服務質量攻堅戰;與各部門合力打好協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