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降为营长的李云龙,一直在独立团当老大,总部首长们为何不管此事?你怎么看?

一零伍_點


电视剧嘛,有点艺术上的刻画很正常嘛。

虽然越级指挥这种“兵痞”作风在我军是被严令禁止的,毕竟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他李云龙个人的军队。但结合小说的情境,特殊人才、特殊环境、特殊对待,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李云龙之所以被降级成了营长,因为魏和尚事件。

魏和尚,也就是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大勇,在送信途中遭到黑云寨二当家等人劫道,最终和尚被二当家梁二虎所杀。

和尚是谁啊?那是李云龙的救命恩人啊,当年反扫荡。李云龙打摆子,陷入绝境,是和尚把他从枪林弹雨中背出来的,这是过命的交情。在李云龙心中,和尚的地位不比赵刚低。

当时,李云龙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懵了,原著里刻画得形象:

……脑袋都炸了,足足愣了20分钟,一声不吭,脸色煞白。继而把酒碗捏得稀烂,鲜血直流。接着更是一口鲜血从口中喷了出来。李云龙吐完血,就大哭了起来,那是昏天黑地,毫无顾忌……

和尚得死,对于李云龙这种重情重义的铁血汉子来说,其打击不亚于当年在平安县城下的那一炮。

所以李云龙他必须要报仇,他带着队伍杀上了黑云寨,无视了谢宝庆的白旗,机枪迫击炮全上阵,灭了黑云寨,亲手砍了二当家梁二虎。

但是这事儿没完,黑云寨不是普通的土匪,他是已经被八路军给收编了的抗日武装,不然当时而且当时谢宝庆已经举白旗投降。也就是说,李云龙不仅仅是擅自攻打抗日武装,破坏统一战线,还杀了俘虏。这两点都是违反军纪的。

这些李云龙都知道,当时孔捷还亲自来劝,结果被李云龙让张大彪给绑了。李云龙他忍不了,这个仇必须得报。

这和当年赵家峪之战后攻打平安县城的是心情是一样的,那一次他必须要救老婆,要给赵家峪的父老乡亲报仇。这一次他必须要给死去的兄弟一个交代,这才是人干的事儿,这就是李云龙的价值观。

不然的话,那还叫李云龙吗?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李云龙因为这件事儿被降了职,从团长降到营长,团长由赵刚代理。官职虽然变了,但李云龙在独立团的地位没变,他仍然是那个说一不二的团长。冲锋号一响,全团都得听他的。

为什么?

因为李云龙是这个团的灵魂。

独立团从上到下,不管是张大彪、邢志国、赵刚还是那些士兵,甚至于楚云飞这些人,他们只认李云龙。不然后来楚云飞就不会请李云龙去赴宴了。

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

有一个新兵,不懂事,喊李云龙一声营长。结果被老兵狠狠扇了一个耳光。

新兵向代理团长赵刚哭诉,但赵刚并没有批评老兵,而是训了新兵一顿。赵刚说:李云龙在你还穿开裆裤的时候就是团长了。我们独立团的团长除了他,没有别人。

由此可见,除了那些刚来不懂事的新兵蛋子,独立团都认为李云龙还是团长。

这是有原因的,这支独立团可是李云龙一砖一瓦拉起来的,从刚开始的发面团,到后来的反扫荡减员三分之二,李云龙带着独立团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没有李云龙就没有如今的独立团。

此外,其实在《亮剑》中,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还是在独立团,当初孔捷因为杨村一战被撸,李云龙从被服厂调来当团长。最开始那些士兵可是只认孔捷啊。孔捷让警卫员打背包准备走人的时候,独立团的战士们围在院子里要让老孔把他们也带走。

有个战士对孔捷说:

“自我一进独立团,你(孔捷)就是团长,独立团团长我就认你,如果你要走,请你拿把机枪把我们都突突了”

李云龙其实遇到的是和当年孔捷差不多的情况,只不过是孔捷后面听团长李云龙的,这里代理团长赵刚听营长李云龙的而已。

这符合《亮剑》的剧情逻辑。

再说领导层面,其实总部对于李云龙这个作风,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降职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犯了纪律。但是谁都知道情有可原,黑云寨那可是枪杀了咱们的八路军战士啊,如果不是当时形势特殊,早就把这帮人给剿灭了。

所以总部也没想真的处罚李云龙,不然他们为何依然让李云龙待在独立团,而且让赵刚代理呢?很显然,这还是他要让李云龙来指挥。

李云龙自打鄂豫皖开始,五上五下,光团长职位撤了三四次,降职对于李云龙,对于上级来说,太正常不过。

这就是所谓的特殊人才、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白话历史君


亮剑中,魏和尚无辜惨死,李云龙的愤恨是很明显的。小说中描述的是,李云龙喝酒时听见魏和尚牺牲了,李云龙愣了二十分钟,一声不吭,然后捏碎了酒杯,手上全是血,周围人围过来,李云龙又一口血喷了出来,喷的到处都是。紧跟着,李云龙嚎啕大哭,哭了一个多小时,哭完了,集合,报仇。

攻陷黑云寨之后,李云龙的部队杀了几十号土匪小喽啰,随后就开始清算匪首,总共四个,谢宝庆跑了,还剩仨。李云龙也没废一句话,直接砍死了老二老三,砍老四的时候,被拦住了,然而,那货自此成了歪脖子。

小说中的处罚是,大过处分一次,降两级。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团参谋长张大彪,每日汇报工作,对象,李云龙。代理团长是赵刚,每次去开会,回头再回团里汇报,对象,李云龙。团里开会,首脑是李云龙,对着所有人吆五喝六。

然而,上级对这种事也是心知肚明的,李云龙干啥缺心眼的事,上级都会知道。其实上级是默认李云龙在团内的领导地位的,只不过没明说。李云龙降职之后,上级却一直没有派新的团长接替,只是让赵刚代理。

而我们再看下李云龙降职的时间是1944年,小说里面,在战争结束之后,李云龙的队伍和楚云飞的队伍发生摩擦,小说里是这样写的“9月,晋西北八路军李云龙部的一个营遭到国民党 军楚云飞部的突然袭击.....”,这就说明,李云龙已经官复原职了,从降职到复职,也就一年时间。

上级不派新团长,一年官复原职,说明上级根本没打算剥夺李云龙的指挥权。对他的处分,顶多是给李云龙一个教训,给孔捷和上边一个交代。意思意思就行了,不用玩的太真了。

事实上,李云龙的错误是很严重的,消灭一个已经归附的部队,是可以判死刑的。然而,上级同样会权衡利弊,谢宝庆的队伍可谓无恶不作,也是他们率先杀了八路的战斗英雄,李云龙报复在后。即便收编,也不会让上级省心。还是会惹出来很多麻烦,反正人已经杀了,杀了李云龙人也活不过来了。而且,战争即将结束,即将面临内战,不大会处理李云龙。另外,李云龙和上级的私交还是很好的,上面也会酌情处理。


军武文斋


第二次长沙会战因情报泄露,第九战区第10军遭敌伏击伤亡惨重,战后军长李玉堂被撤职,三个师长均遭处分。军事委员会选任的新军长是同为黄埔一期的钟彬,但钟彬深知李玉堂在第10军的威望和事出有因,借故拖延不肯赴任。



两个月后日寇再犯长沙,薛岳只好保举李玉堂官复原职,李还拿捏着不肯买帐,后来还是蒋介石出马,亲自把电话打到李玉堂那里:“那么,长沙交给你了”。

在这段没有军长的空窗期里,李玉堂在第10军仍然一言九鼎,恢复“代理军长”职务后率部再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该军一战雪耻,封号“泰山军”,李玉堂直接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预10师方先觉接掌第10军。



所以在这一桥段上《亮剑》确实无可厚非,无需吐槽,军队也是社会的一定缩影,是有人情世故和潜规则的,张大帅怎么说来着?“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八路军总部没有选派新的军事主官,而是以政工干部赵刚代理团长,这本身就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甚至楚云飞请李云龙喝酒时也仍然把他当团长对待,“友军”都这么门清,何况自己人。

跟李玉堂一样,李云龙在独立团有着无与伦比的威信,如果总部真想给独立团更换军事主官,要么将李云龙降职后调到其它部队,要么直接选派新团长到任,类似于之前丁伟接手新一团那样,要么干脆将李云龙送上军事法庭或关了禁闭,都可以解决掉李云龙在独立团的存在。



显然,上述选项总部都没有考虑,而是将其在原单位就地降职使用,却又不再派来新团长。

战争时期关于撤职是有若干引深解释的,比如“撤职查办”、“撤职留任”、“撤职候用”等等,中国语言极度丰富,撤职是上级给予的处分和态度,而后面的两个字才是重点,李大脑袋则属于“降职候用”,只要没离开独立团,在政委、副团长到各营连长面前,李云龙仍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赵刚训斥小战士:“记住,独立团没有别的团长”。



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李云龙并没有大规模杀俘,他只是处决了杀害和尚的二当家山猫子,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问题,正常剿匪和诛杀元凶,只是因为黑云寨土匪刚刚同意整编,李云龙的做法有些冲动不顾大局而已,包括绑了孔捷等人都没有什么严重后果。

换个角度,就算黑云寨集体了参加八路军,难道山猫子害死魏大勇就不追究了吗?杀人偿命,军法无情。



所以李云龙所犯的只是“错误”而非“罪行”,感情非常深厚的警卫员加兄弟被害,上上下下都可以理解李云龙的愤怒,降职已经是最轻的处罚,总部根本就没有让独立团易主的念头,只是为了严肃纪律,做个姿态而已。至于一营长李云龙继续在独立团以老大自居,不仅独立团干部战士认为理所应当,总部首长也心知肚明,睁一眼闭一眼而已。

《亮剑》中并没有具体交代李云龙官复原职的时间,但间隔一定不会太长,走走过场的事情。认真解读《亮剑》电视剧及原著的话,你会发现其实李云龙聪明绝顶,他虽然错误不断,但都是无关大局和战争胜负的小性子,从未有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偏差,这也是作者极力刻画的主题,否则的话,在军纪森严的战争年代,他李云龙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度度狼gg


“此仇不报,我李云龙誓不为人!”,李云龙一得到魏和尚惨死在土匪手里的消息便带着一营的部队去攻打黑云寨,誓要给和尚报仇。

土匪当然不是“虎狼之师”独立团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打了下来,李云龙一怒之下就砍了元凶二当家,结果闯下大祸被降为营长。


可是降为营长的李云龙还是老大,上级为何不管呢?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上级管不了

李云龙在团里的地位已经完全不需要靠团长这个虚名了,李云龙带着部队走了这么多年,硬是把独立团带成了一支嗷嗷叫,有军魂的部队,他已经完全可以做到他指那部队打哪了。攻打平安县城、打土匪,这都是没有上级命令违反纪律的事,可是兄弟们都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去了,就更不用说把营长当团长对待这件小事了。

降为营长的李云龙也和团长没啥区别,团里的军事大事都要问过他,团参谋长张大彪、团长兼政委老赵都听他的。新兵甚至因为叫李云龙营长而挨揍了,李云龙在团里的威信由此可见一斑。


二:上级也不想管

李云龙的赫赫战功都在上级长官的眼里,上级对他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能打仗、会打仗,恨的是他不听指挥。不过相比之下肯定还是爱多一点,毕竟哪个长官不喜欢能打胜仗的部下呢?况且李云龙虽然屡次违抗军令贸然行动,但也没惹下过弥天大祸,因此上级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把他一撸到底,只是在明面上说得过去把他降为了营长而已,而上级也知道这道命令起不到实际作用的。


晓史才能明事


李云龙被降职为营长,并不是攻打平安县城遭受的处分。在拿下平安县城,总部首长认为李云龙可以功过相抵。八路军总部对李云龙既没有奖励,也没有进行惩处,只是由陈赓对其做了思想工作。李云龙被降职处分是为了给自己的好兄弟和尚报仇,杀了已经接受八路军改编的黑风寨的部分人员。这件事情肯定是要被报告给八路军总部,首长一听非常生气,李云龙前脚才违法规定擅自攻打平安县城,后脚又惹出了新的事情。李云龙被降职处理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事实上李云龙杀人被撤职还是比较轻的处罚,重的甚至可能被枪毙。虽然李云龙被降为营长,但是八路军总部却并未给独立团派来新的团长。一方面是首长们爱惜人才,对于李云龙的处理只是暂时的,很快又会任命李云龙担任独立团的团长。另一方面是当时军事干部极度的缺乏,其它部队都缺乏军事干部,哪里还有多的团级干部调到独立团。李云龙降为营长之后,负责独立团日常事务和军事指挥的应该是邢副团长。这也是符合军事方面的常识,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李云龙是在抗战初期就担任了独立团的团长,经过几年的时间下来,独立团的官兵与其是有着深厚的感情。李云龙的个人魅力也是非常大,深受独立团官兵的爱戴和信任。独立团三个营长都是李云龙一手提拔,张大彪更是李云龙的生死兄弟,邢副团长也是非常敬佩李云龙,至于独立团政委赵刚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独立团官兵的心中,团长依然还是李云龙。这一点除非上级指派新团长接任,否则不会改变李云龙的团长地位。

另外就是独立团距离八路军总部距离太远了。当时八路军能够装备电台进行通讯大部分都是旅级部队,像独立团是很难拥有能够进行即时通讯的电台。即便独立团能够从日军缴获到电台,也是需要将通讯工具进行上缴。距离太过遥远,加上李云龙被降职处理后也是比较安分守己。八路军总部首长也就没有必要对此管的太多,反正过段时间还会任命李云龙担任团长。


兵说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李云龙为警卫员魏和尚报仇,剿灭谢宝庆的清风寨,快意恩仇,实在合情合理。

共产党后地宽宏,同意你谢宝庆投奔八路。你谢宝庆所部匪气不改,图财而害魏和尚性命,李云龙闻听生死兄弟被杀,怒气冲天,率一营兄弟荡平谢宝庆,这实在是大快人心之事,我观电视剧这一情节时,也曾像金圣叹一样,大叫:快哉!快哉!

谢宝庆部下屠杀八路军战士,形同再次叛变,我军对类似行为从不心慈手软。讲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当过伪军的郝鹏举已编入华东我陈毅、粟裕部队系列。他见国军大举进攻我军,又学老英语课本中的蝙蝠背叛我军,杀害了陈老总派去的联络员、原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总团长朱克靖,陈老总勃然大怒,下令予以剿灭。陈老总活捉赫鹏举后,又写诗怒骂……

二、首长安排李云龙在独立团任营长,让赵刚政委兼团长,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A、让李云龙这个刺儿头无话可说。李云龙不经请示,直接处治,是有错在先。领导如调整他单位再降为营长,他就前途渺茫,但仍在原单位,团长的位置由老搭挡政委赵刚代着,替他留着哩!让李云龙闭门思过的同时,也感到组织的温暖。

B、让全团将士心暖。李大团长在,全团的灵魂就在。要哪个再有怨言,给李大嗓门一通吼,立马搞定。

C、保证了全团的安全。李云龙是个悍将、智将,赵刚虽毕业于燕京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军政兼修但更长于政工,军事是他的短板。抗战刚刚胜利之际,我军迎来大发展的黄金季节,正是缺少干部之际,老李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对友军投诚、起义部队也有了交代。

三、我军高级将领,久历戎行,都有血性,对李云龙这样的悍将、智将、情将,爱惜有加。何况囯共面临大厮杀的前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讲两段军史。红十军团在谭家桥大败于王耀武之手,寻淮洲牺牲,后在玉怀山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先被捕后遇难,只有参谋长粟裕率400人突围而去。如果当时的军团长是共和国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的粟裕、寻淮洲,红十军团的军史就可能重写。直到济南战役,粟裕率华野“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才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当年,山东军区一把手罗帅率五万将士浩浩荡荡下东北,聂凤智本也在去东北之列,可爱才心切的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竟虚构了聂凤智生急性传染病的病情,留下了这名爱将。

综合上述,李云龙降职,首长们是想让李云龙服服性,同时给方方面面一个交代,起个以儆效尤之效,并不是真的要杀了他这头犟驴。


苍茫大地顾炜斌


看过亮剑的人都看过这样一件奇怪的事,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受处分降级为团长的时候还在独立团当老大,代理团长赵刚有事都要向他做汇报。这样奇怪的现象总部首长为什么不管呢?听笔者娓娓道来。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角度就是李云龙这个人。李云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李云龙的战功也让旁人无话可说,这也就导致即使当时首长不管,也没人站出来“弹劾”李云龙,在当时这些实打实的战功是很让人信服的。

其次,当时根据地正是用人之际,缺少像李云龙这样的猛将,这一点从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也是李云龙因为不听指挥,被贬到被服厂当厂长,可是后来独立团群龙无首,首长还是把李云龙推上来当了团长。与此同时,新一团也被丁伟接管,丁伟同样也是在赴延安学习的路上被紧急召回,这两件事足以说明当时的干部紧缺。

在首长们眼中,独立团早晚还是要重新交给李云龙,否则的话,只需要把李云龙这尊大神调走,去别的团当营长,他这老大不就当不成了吗?可是没了李云龙的独立团还是独立团吗?李云龙的作用首长们也心知肚明,所以这也是首长有意为之,既给了李云龙处分,又没有让独立团乱套。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角度,就是说使李云龙降职的这件事,帮魏和尚报仇攻打黑云寨这件事本身毫无疑问是不符合规矩的,任何一个组织都会毫不犹豫的惩罚破坏规则的人,这就是李云龙必须降职的原因。

就是让他以营长的身份继续当独立团的老大,这个处分也必须下达。
再说回这件事,每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对这件事的处理都应该是一样的,何况是李云龙这样的人,只不过由于李云龙的性格加上他确实不守规矩,把事情闹得有些大了,还扣留了同级别的孔捷。说到孔捷,如果说能让这个事件变得完美的关键笔者认为就在孔捷身上,如果他当时能够多想一想,想清楚里面的利害关系,就应该果断放弃黑云寨,最少也不应该直接到独立团去当面阻止李云龙报仇。


发生这种下属被害的情况,李云龙的处理方法除了程度稍重之外,完全合情合理。如果当下属被害,军事主官无动于衷的话,势必会让将士们寒心。当时的孔捷就没想到这一点,如果当时他真的成功阻止李云龙报仇,事后他无疑会成为独立团的仇人,黑云寨接受整编也会给八路军内部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首长恰恰明白这一点,这才促成了这样的局面。

综上所述,李云龙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对谁都没有坏处,首长也是乐见其成。

<strong>


邓海春


官场里面有明升暗降的操作,也有明降暗升的操作,把李云龙降为营长其实就是典型的明降暗升操作。在独立团内部,李云龙有着崇高的个人威望,高超的指挥艺术,上下都服他都敬他,别说降为营长,就是将为战士,全团也会听他的指令!首长深谙此道,故给李云龙降级以明军纪,留他在独立团当营长好指挥控制独立团,以便在战争中发展壮大,可谓一举两得之法。


独立团曾经是一个战斗力低下的团,打不得硬仗,畏敌如虎,人数少,装备差!老李去当团长后进行了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从此一群绵羊变猛虎,独立团成为八路军中战斗力爆表的主力团!也就是说独立团是李云龙一手训练出来的,全团官兵都敬畏他,离开李云龙后独立团就焉了!

李云龙是一个天生的将才,他领导下的独立团战功赫赫,对敌人顽强不畏死,对战友不离不弃!比如骑兵连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生生全部战死,无一投降者!又比如魏和尚无辜被土匪斩首后,李云龙片刻将土匪剿灭,土匪头子尽数被斩首祭奠魏和尚!



谢保庆的土匪也是一支实力强悍的武装力量,他们先后抢过日寇、伪军、晋绥军、中央军的物资装备,且从没有失过手。悍将楚云飞都奈何不得谢宝庆大当家的,这伙土匪抢了楚云飞的大批装备。八路军孔杰从谢宝庆手中要回了这批装备,并打算收编谢宝庆!孔杰计划将装备还给楚云飞,以保持和友军的良好关系!收编谢宝庆则可以壮大他们团的武装力量。不过一切都因魏和尚之死而泡汤!


土匪中的二当家的不愿意投靠八路军,认为参加八路军没有当土匪自由自在。因此他们在抢劫魏和尚不成时诛杀了和尚!二当家杀魏和尚的目的就是要逼大当家跟八路军决裂。李云龙听闻魏和尚被土匪斩首了,悲愤交加硬要剿灭土匪,孔杰从中大力协调,说土匪已经是八路军了,不能在去剿灭,只能内部处理!李云龙强行把孔杰关了起来,一口气剿灭了土匪,斩首了二当家的!

八路军首长听闻李云龙斩首了投靠八路军的土匪,又强制扣留了楚云飞的装备,于是不得不处罚李云龙给外面人看!一方面给其他有意愿加入八路军的武装看,另一方面做给晋绥军楚云飞看!结果就是李云龙以营长之职代行团长之务,楚云飞的装备也被独立团黑掉了!平安县城之战时,独立团总兵力有一万余人,他们装备精良、战斗意志高,给日寇沉重打击,李云龙以团长之职却指挥了几乎一个师的兵力!




大秦铁鹰剑士




李云龙为了给和尚报仇,指挥自己的一个营消灭了黑云寨土匪,处决了杀害和尚的凶手山猫子,自己也被上级首长降为营长。

对于李云龙来说,就是被降为士兵他也无所谓,只要能给和尚报仇,他什么都不在乎。谁让和尚就是李云龙的好兄弟和好战友,也是他的半条命。

本来上级首长下达的命令是由赵刚代理团长同时兼任政委。但赵刚不是军事干部,他根本就镇不住李云龙这5000人的大团。

但李云龙违反了八路军的军纪,不处罚也不行。但独立团又离不开李云龙,所以首长才这样下达了命令。既惩罚了李云龙,又不会让独立团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有人会说,在电视剧一开头,苍云岭突围战时,李云龙违抗了上级命令,从坂田联队的正面突围,被调任军服厂厂长,他的团长位置也被丁伟接替。

为什么这一次不能照上一次的办法呢?

新一团在李云龙手上时只有1000多人,相对而言比较好管理,丁伟在管理军队上也是有自己的办法的,去了就能搞定。

独立团就不一样了,此前就有5000多号人马。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手下的将士只多不少。就算是有1万人,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一支有1万人的军队,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师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将领来接替,就极有可能在军事指挥上出现大问题。


当时八路军非常缺乏军事干部,尤其是优秀的军事干部。像李云龙这样天生就是军官的人,如果不好好利用,那真的就是亲者痛仇者快了。



对于首长的安排,赵刚也是心领神会的。因此等刚入伍的战士称李云龙为营长时,不管是李云龙的警卫员还是赵刚,都严厉批评了这名战士。

团部的参谋长张大彪更是李云龙的铁杆,是他从新一团带过来的营长。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这小子我用着顺手,张大彪曾向李云龙表示:独立团只有姓李的团长,没有姓李的营长。

用赵刚的话说,就更逗了。赵刚去师部开会回来,找李云龙商量,李云龙一脸满不在乎。赵刚就说:你李云龙不降级还好,一降级反而行情上涨了。

说白了在独立团,什么时候都是李云龙说了算。别人的话在独立团还真不好使,就算赵刚也不行。



总部的首长和129师的师长都知道这件事,旅长就更不用说了。但他们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任凭李云龙在独立团称王称霸。

副总指挥还是了解李云龙的,旅长更是李云龙在红四方面军的长官,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从红军时期,李云龙就在团长的位置上升升降降好多次了,什么样的处分和处罚,李云龙都见识过了,对他也没有什么用,反正他也不在乎。



在军队里边是非常讲资历的。1955年授衔后,有很多红军时期的干部的老部下,级别比自己还高,但他们看到自己的老首长后,还是得笑嘻嘻的敬礼。

李云龙同样如此,虽然被降为营长了。但独立团不管是干部还是士兵,都只认李云龙。只怕是李云龙被降为士兵了,他说一句话独立团还是会听他的命令。


总部首长也是象征性的处罚一下李云龙,不让其他的军事干部跟着学坏榜样。毕竟军纪严明,犯错误了,不处罚也说不过去。就像孔捷在独立团被特战队偷袭后被降级那样,有合适的机会还是会被升上去当团长的。

谁让八路军缺优秀的军事干部呢,实际上对李云龙的处罚就是做个样子,走走过场。李云龙在独立团会会干什么,首长们还是心中有数的,只是不愿意管,装糊涂罢了。


新知传习阁


答曰:实事求是, 放权下属,一切以战争胜利为第一前提。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中共军队,在敌强我弱且敌后独立战斗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敌后战场的共军,需要抢地盘,需要抢武器,需要抢所有东西。《亮剑》中李云龙调动部队,抢劫骑兵营之后和赵刚的对话,就是这一观念最好的体现。

而旅长在得知李云龙获得一大批战马之后,第一想到的不是他私自调动部队的事情,而是想要分润一部分马匹。由此可见在敌后战场上,这种情况很常见,而且是上下默契的选择。

放权下属,一切以战争为前提。

其实这种放权下属的情况,在敌后战场上的典型体现,就是百团大战了。

其实最早的百团大战,八路军总部原本部署了二十二个团参加战斗。

但是到战后八路军总部作战科进行统计时,指挥员彭德怀、左权两人意外地发现,最后竟有一百零五个团参战。。也就是说多数部队是“自愿参战”——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观。

以纪律严明著称的共军,为何会出现这个情况?

首先纪律和战术组织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而敌后发展的共军,遵守毛泽东提出的“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

用毛泽东的话说:

“干涉到下级的具体事项,例如战役战斗的具体部署等等,上级直接指挥同样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具体事项,必须按照随时变化随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去做,而这些具体情况,是离得很远的上级机关无从知道的。这就是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

实事求是,敌后战场给下级自主权。

共产党的第一原则就是:实事求是。

而敌后战场的现实情况,就是敌强我弱,必须以山地运动战为主。而运动战就需要给予下级更多的自主权。

于是毛泽东给下级自主权,八路军总部也给下级自主权。

所以就出现了李云龙的一个团围攻平安城时,就能调动晋西北的所有八路军队伍参与阻击战争。从而让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甚至还调动了八路军总部,配合他作战。

其实这些所谓的乱象,更像是一篇形散神聚的高级散文。李云龙等八路军地方部队看似形散,实则背后都有一个“神聚”:实事求是。

而这篇散文的作者,正是八路军的缔造者,毛泽东。

后记:

抗日战场,因为敌后作战的需要,所以八路军写了一篇散文。

再到后来,敌我态势发生变化,八路军已经扎根华夏大地后,就需要从散文转变成史诗。

于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毛泽东瞅准机会发动延安整风,统一全党全军的步调。

使得八路军既能纪律严明,又能灵活的组织战术。所以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才能够凭借整合好的解放军,在淮海一战定鼎。

后来这个“实事求是”的精神,从红军转到八路军,再转到解放军。

看看国军六十军在解放战争中集体投降,后来改编为共军第五十军。在抗美援朝的汉江阻击战中,英勇顽强程度不比任何共军老牌部队差。

共军越打越强,原因何在?实事求是。


(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