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大败徐晃,张辽没敢出战,为何单挑文丑二人都抢着去?

刘军


因为颜良大败徐晃是单挑,而徐晃、张辽战文丑不是抢着去单挑,而是抢着去二个打一个,时势不同了。

颜良本来就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名声在外,在与曹操军对抗的过程中,又表现得相当神勇,颜良只用了三个回合就斩了宋宪,又用了一个回合斩了魏续。

宋宪与魏续是什么人啊?两人与张辽一起都是当年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之一,吕布手下的八健将分别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八个人。

张辽不了解颜良?难道还不了解宋宪和魏续吗?宋宪与魏续都是当年张辽的同事,共同在吕布手下为将的,对于宋宪和魏续的武力,张辽是清楚得很,并且张辽自已的武力应该是与宋宪和魏续在同一水平,略强而已。

颜良三个回合斩宋宪,一个回合斩魏续,张辽知道凭自已的能力是做不到的,由于有宋宪和魏续两个参照,张辽心里就明白自已不是颜良的对手,既然不是对手,就没有必要上去献丑丢人了。

之后颜良又在二十个回合击败了徐晃,三国演义中用了四个字表达当时曹操手下次将领的表情,这四个字就是:“诸将栗然”。也就是说曹营将领都感到害怕,能让所有曹营将领感到害怕的颜良,张辽敢上吗?

张辽与徐晃同在曹营,多少也对徐晃武力有所了解,徐晃曾经与许褚五十多个回合打成平手,说明徐晃与许褚武力相当,而许褚又与典韦数百个回合打成平手,说明许褚与典韦的武力相当,而许褚与典韦是曹营诸将中武力最高的,那么徐晃也算曹营诸将中武力仅次于典韦和许褚的。

现在徐晃都败了,换句话说,曹营中排名第三的徐晃都败在颜良手下了,张辽有必要上去送死吗?张辽在武力在曹营应该排在第二个档次,张辽曾经与夏侯惇打成平手,说明张辽武力与夏侯惇相当,但不管是张辽也好,夏侯惇也罢,武力都是不如典韦、许褚以及徐晃这一档次的。

再说了,战后程昱向曹操举荐说,只有关羽才能杀颜良,程昱固然有嫁祸刘备的意思,但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曹营之中没有将领可以击败颜良,否则没必要舍近求远去请关羽出战,当时的许褚、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于禁、乐进、李典当时都在军中,这些人都不是颜良的对手。

许褚算是除了典韦之外的曹营的第一猛将,但许褚很明显不是颜良的对手,因为徐晃能与许褚战平,却二十个回合实打实的输给了颜良,那许褚心里就很清楚了,排名第一的许褚不敢出战,其他将领就更不敢出战了,所以曹营诸将栗然。

所以张辽不敢出战很正常。

再来看徐晃、张辽二人战文丑的情况,两人战文丑是在延津之战,当时文丑率领大军遇到曹操本人带领的运粮部队,曹操躲避不及,只得使用计谋,故意解甲下马休息,将粮食故意露在跟前,引诱文丑军抢夺。

粮食在当时可是活命的食物,在战争期间比黄金还贵重,果然文丑军一见到粮食就过来抢夺,又抢粮食,又抢马匹,一抢东西袁军阵形就乱了,阵形一乱曹操马上就率领大军冲杀过来,袁军就互相践踏,乱作一团。

当时袁军的将领就是文丑,文丑拉也拉不住散乱抢东西的军队,只得独自迎战,这个时候曹操问身后的将领:文丑是河北名将,谁能擒来?

这个时候,袁军是乱作一团,只剩下主帅文丑独自一个迎战,虽然文丑是与颜良齐名的河北名将,文丑在河北四庭柱中排名第二,但是在败局已定的局面下,曹营将领岂会放着便宜不占?

结果就是曹操刚一说完,徐晃、张辽飞马齐出,注意两个人是一起冲出的,摆明了就是二打一,徐晃与张辽两个人打文丑一个人,这有何不敢?就算是一打一,文丑也是占了下风,文丑那边已经是败局了。

所以张辽与徐晃一起冲出向文丑交战,并不是单挑,而是二打一,哪有不敢的?再说了,文丑又不是颜良,颜良对于两人还会害怕的,可是文丑毕竟没有交过手,又占着有利时机,哪有不趁此机会抢功的?

文丑看到张辽与徐晃一起冲过来,于是先向张辽射箭,一箭射中了张辽的头盔,然后文丑射出第二箭,射中了张辽所骑马匹的脸上,张辽还因此落马,张辽一落马,就只有徐晃一个人战文丑了。

徐晃刚与文丑交手没几个回合,文丑身后就有兵马赶来助阵,看架势是准备群殴徐晃的,徐晃感觉不是对手,赶紧溜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张辽武艺不如徐晃,自然不敢去战颜良,而两人抢着去打文丑是想捡便宜,结果没想到还是踢到铁板了。

白马之战颜良击败徐晃以后,曹军众将无人再敢出战。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徐晃当年曾经和许褚大战五十多合,最后打成平手各自收兵。徐晃能和许褚这个级别的武将打这么久不分胜负,应该说表现很出色了,两个人武艺差距很小。

相比之下,张辽的武艺就要逊色不少。张辽曾经在官渡之战和张郃战平,而张郃面对和马超时只打了二十合就战败,显然两人的武艺和马超大战两百多合不败的许褚差距很大,自然和徐晃也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白马之战时徐晃战败以后,许褚和张辽都不敢出战,这是因为他们也自知不是颜良的对手。

而在延津之战面对文丑时,文丑和颜良齐名,此时无论是徐晃还是张辽,两人单挑肯定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在曹操问话谁能擒文丑时,这个时候文丑中了曹操的计,手下兵马因为抢夺马匹自相杂乱,又被曹军冲杀,袁军大败而逃。文丑挺身力战但是独力难支,所以也只得败走。

文丑大败之时肯定心态不如平时,会影响他的武艺发挥,徐晃和张辽都是沙场老将自然懂这个道理。而且此时文丑被曹军围攻,冲上去是以多打少,即使不敌也不会有太大危险,所以这个时候上去风险小,收益大。

白马之战时徐晃战败,张辽不敢出战,两人见到这么好的机会自然想抢着去捡便宜。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文丑败而不乱,硬是翻盘成功,射倒张辽,击败徐晃,要不是关羽赶来救场,他们俩可能还是要吃大亏。


不沉的经远


颜良大败徐晃,张辽没敢出战,为啥战文丑时,张辽徐晃抢着去?



这个提问的原因嘛,一是徐晃自来号称曹军老二,除了许褚,徐晃武力最牛🐮,徐晃二十合败下阵,对张辽心理有压力;二是战文丑时,已经是袁、曹两军第二场交锋,前面颜良已经被关羽干掉。那一次按照《三国志.武帝纪》,主将就是张辽,实战却让关羽抢了风头,张辽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三是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首战颜良,旗开得胜,对将军立功报效,产生极大刺激。颜良、文丑齐名,张辽、徐晃如再犹豫彷徨,恐怕没机会了;



四是张辽抢战造势,徐晃紧随跟进,反过来,张辽的积极应战,又让徐晃热血沸腾,两人相互激励,既作姿态,又相互壮胆,还积极回应曹操动员;五是上次徐晃畏敌怯战,张辽装聋作哑,关羽一战成名,战后士兵、将军们肯定有议论、领导有脸色,张辽、徐晃可能都看到,或听到点,兴许二人私下已达成默契,这次不能再怂逼,一定要争取改变别人看法和印象。



不过,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没第二”,上战场不是凭血气之勇,得靠真本事。再加上心理因素,真干起来,还得要真正能力说话。这不,徐晃、张辽虽然抢上头筹,可文丑气定神闲,一副大家风范,眼见曹军两员猛将,不慌不忙,在恰当距离时,文丑扣弓搭箭,瞄准冲在前面的张辽,徐晃仍是老做派,嘴头上说的好,实际仍磨蹭在后面,不过,前面有张辽,徐晃大着胆子,一直紧盯文丑,察觉了文丑战术动作,大叫 : “贼将休放冷箭”,提醒蒙头冲击的张辽。张辽急躲,文丑一箭射空,但连射也不含糊,再一箭射中中张辽战马,那马跪倒前蹄,把张辽摔下马来。文丑一见大喜,摧马来杀一时半会起不来的张辽。而徐晃竟然不顾战友情,也不顾两人约定,回马便跑,



要不是关羽恰好斜刺里横插上来,张辽就非常危险,怕会从此永别三国。不过,关羽这一次再救张辽,加深关羽、张辽情谊,暴露徐晃真面目,对于有恩必报的关羽,斩文丑加上前面斩颜良、白门楼求情曹操一救张辽,既双份报答曹操,也两次重复报答张辽,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情。(556)


流誉后



颜良大败徐晃,是曹袁白马之战。袁绍拜颜良为先锋大将,举十万大军偷袭白马,并围困了刘延等人。刘延慌忙报知许都,曹操举十五万大军,分三队前行。

曹操亲自统前队五万大军先至,与颜良对峙于土坡附近。河北主将颜良率先出阵搦战,曹操回顾了众将,让吕布的旧将宋宪出马。

由于颜良是天下第一割据诸侯袁绍麾下的第一大将,曹操一开始是有所忌惮的。他清楚颜良绝非等闲之辈,于是遣了一个不相干的新降将领宋宪出战。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试探一下颜良的斗将水平。

由于是曹操亲自点将,所以张辽、徐晃等人并没有出战的机会。

紧接着,宋宪被三合斩于马下。宋宪的好友魏续见状,主动要求出战颜良为宋宪报仇。反正都是新降将领,曹操也没太在意,见魏续底气十足,于是让魏续出战。结果被一合斩杀。

经过了前两波的展示,曹营的心腹大将应该已经看的差不多了,于是曹操开始主动问将。张辽正在犹豫之间,猛将徐晃当先请战,被徐晃抢了先机。



徐晃出阵与颜良厮杀。不想二十合之后,一贯以勇武著称的徐晃,被打得狼狈奔走。曹操见状,立马鸣金收兵,下令众军闭门不出。

整个白马的对峙过程,张辽没有主动出战的机会。之后见徐晃被击败,自己又跟徐晃武艺相当,曹操也下了闭门令。张辽更加不可能违背军令去打不可能取胜之战了。


至于延津战文丑,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起初在白马的时候,曹操请来了一个外援关羽,并且一刀将颜良斩杀了。这让张辽、徐晃等一干老将感觉很没有面子。

于是,在曹操问将追击文丑的时候,张辽、徐晃双双骤马而出,仿佛刻意争功一般,想要找回在白马失去的面子。

另外一点,他们之前没有跟文丑交过手,并不清楚文丑的实力。而且当时文丑方阵脚自乱死伤无数,正在溃逃之际。在气势上,曹军占得了绝对的先机。所以张辽、徐晃二人都不想放掉这个立功的机会。

无奈的是,文丑的武艺与颜良如出一辙,面对张辽、徐晃的双双追击,反而是镇定自若,掏出了弓箭连续射出两箭,将张辽射落马下。进而举刀去杀张辽,击败了前来救应的徐晃。

张辽、徐晃二将,不但没能找回面子,反而再度衬托了关羽的武艺。不得不说,罗老爷子对蜀将关羽满满的都是真爱。


爱尚文史


颜良文丑齐名,为何张辽不敢单挑颜良却出战文丑呢?简单来看,自然是两次战斗的形势不一样,战颜良属于单挑,有徐晃大败在前,武艺略微不及徐晃的张辽,自然不用再上前打一架,徒增对方士气耳。文丑不一样,在兵战中被曹操用计击败,徐晃和张辽是一同追击的文丑,自然胜算大。除此之外,张辽没有战颜良,却追击文丑,还带着一些战场上微妙的或者说策略性的原因。



先说战颜良,当曹操看到颜良带着十万齐整的河北精兵时,已经露怯了,而自己只带了五万人马,显然从数量到质量都不及颜良军。随后,曹操先后派原吕布手下的宋宪和魏续出战,是有讲究的。第一,这两将新降不久,谈不上核心或者亲近战将;第二,此二人都属于原吕布“八健将”之选,就算武艺不及超一流,起码一流问题不大。另外,在吕布和曹操多次大战中,这两人都保持着全须全尾的,可见武艺和经验都不差;第三,如果宋宪和魏续能够和颜良多打几个回合,多消耗一些颜良的体力,后面的单挑对曹操阵营有好处,毕竟颜良虽牛,却是独任。第四,宋宪和魏续都属于卖主求荣之辈,即便当了炮灰也没什么好心疼的;



只是,不能怪宋宪,魏续太菜,只能说“四庭柱”之首的颜良名不虚传,先是三合斩了宋宪,魏续上前报仇大骂颜良,一刀便被斩了。颜良杀两将,不过用了四回合,几乎没有费多大体力,连曹操都说“真勇将也”,“今谁敢当之?”曹操这种反应,只能说心里越来越没底了,但是为何不放出自己手下第一单挑大将许褚呢?原因很多,大飞熊之前分析过,这里只说一点,就是曹操知道许褚也没有胜算。因此曹营中必须有人出来再消耗颜良,否则许褚被打败就不是“栗然”这么简单了。于是,曾经和许褚四五十回合平手的徐晃站了出来,只是没想到二十回合后,徐晃也吃不住了,大败而回。这个“大败”,说明徐晃是败得彻底到狼狈之间。

所以,颜良杀两将,败徐晃,总共用了二十四回合,这时的体力介于还能击败曹营大将,但是体力将严重下滑之间,所以颜良见好就收了,侧面说明徐晃还是有本事的。徐晃的武艺在目前曹营里排第二,许褚第一,张辽的武艺应该能排第三,接近强一流的水平。所以,即便张辽上阵单挑体力有些消耗的颜良,即便能和颜良打个二三十回合,最终还是要失败的。因此,张辽单挑颜良,非但不能给曹操解忧,自己都有性命之忧,即便能全身而退,却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假如颜良再击败张辽或者其他任何一员武将,大概率会趁着还有些体力以及更高昂的士气全军压上,届时曹军必定一败涂地,估计连曹操都有危险了。



所以,张辽不会傻到去找颜良单挑,至于张辽为何和徐晃一起追击文丑呢?要知道文丑的武艺可差不了颜良多少,还曾经战平过同是超一的赵云,张辽怎么会突然不要命了?除了上文提到的,文丑此时兵战被击败,士气不如颜良齐整,比较有胜算之外,最重要的是张辽“讲义气”。前面徐晃已经打过颜良了,说明完全不是人家对手,身为老乡加同袍的张辽自然不会再让徐晃一人上阵,所以,张辽是和徐晃是齐出的。而且,徐晃也讲“义气”,随后战文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张辽脱险,所以,战不几回就不打了,当然打下去也是打不过的。



所以,张辽的个性除了对曹操忠诚外,最重要的是“义气”,怪不得张辽能和关羽个性相投,而不仅仅只是因为老乡关系。而且,关羽在曹营时,张辽,徐晃这三个老乡之间,关系还是很亲密的。因此,张辽之所以出战文丑,一部分原因是对曹操的忠心和职责,大部分原因还是讲义气,当然徐晃对张辽也不错,在小说中两次救了张辽。


大飞熊骑士


其实颜良的武力在三国时是数一数二的,只有限的三两人可以打平手,对关羽之战,实是输在心不在鄢,结果连命都没了,也成全了关公的威名。


707高风亮节


颜良被关羽斩杀,解了白马之围,被封为汉寿亭侯。文丑随即率兵前来,渡黄河,据延津。曹操大军和文丑军交战,文丑和颜良齐名,勇冠三军。为何张辽和徐晃抢着去?张辽和徐晃打不过文丑,为什么还争着上?文丑武艺不在颜良之下,颜良二十合打败了徐晃,徐晃自然明白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打过文丑,而关羽解白马之围是和张辽一起去的,结果关羽斩将立功。

张辽和徐晃,争着出来战文丑,结果如何呢?

《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先是射倒张辽战马,张辽危险了。文丑要杀张辽被徐晃截住,但是徐晃很明显不是文丑的对手,他败给了文丑。

既然张辽和徐晃都不是文丑的对手,为何两个人还抢着上呢?

原因有这几点:张辽之所以出战,是因为关羽解白马之围时,张辽是和关羽一起去的,结果关羽斩了颜良立下大功名扬天下。而张辽却显得灰头土脸,身为主将很明显脸上挂不住了。因此,张辽想在文丑来的时候主动出战,他想借机斩杀文丑找回颜面,在关羽面前也扳回一局。但是张辽没想到文丑太厉害了,最终他吃亏了。

徐晃之所以出战,是因为之前二十合败给了颜良,徐晃觉得很丢人。这次文丑来,徐晃想打败文丑找回面子,但是他也没想到文丑实在太厉害,他也打不过文丑。

张辽和徐晃其实都知道文丑厉害,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抢着上?

演义中说的很清楚,当时文丑军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纷纷抢夺曹操的粮草和马匹,队伍混乱,曹操下令出击致使文丑军大乱。败局已定,张辽和徐晃看准时机,准备利用有利战机击败文丑,但是他们都没想到文丑太强悍,结局就是他们都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


史学资讯


因为自古世人都喜欢漂亮的,颜良就是容颜良好,文丑就是奇文丑陋!



福报金刚2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原因很简单,因为打不过颜良,但是在当时特定条件之下可以打得过文丑。欺软怕硬嘛,这一方面,三国时期的人物学得还是比较通透的,毕竟如果硬上反而把自己的命赔了更不值得。

事件回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是怎样的一个事件呢?

文丑中了计,谁的计呢?中了曹操的计。

这一点不用过多的阐述了,因为讲起来实在太过于繁琐,简而言之,文丑大败,曹操大胜,曹操率领的军队在后面追,文丑在前面跑。

曹操追着追着突然不追了,扭过头来看着自己的手下问道,文丑就在前面,谁敢去打他呢?

曹操的话还没有说完,张辽和徐晃纷纷请命,并且希望前去诛杀文丑。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文丑已经战败,而且没有之前的气势,只是一个猛子的往前跑。只要保证自己兵力充足的前提之下一个劲地追,即便杀不了文丑,也能够扬名四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时刻,是个武将都不愿意放弃。

没错,这就是事实

在真实的历史情况下,颜良和文丑相差不大,两个人的武力值都是普遍的偏高。

我们单纯的来看看颜良和文丑打的那场战争。

简单来讲,颜良和徐晃两个人1打1,打着打着虚晃就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打不过颜良。

既然打不过那就赶紧跑吧,于是徐晃赶紧跑,颜良俩赶紧追,万幸的是徐晃跑了回来。

徐晃跑了回来之后张辽在干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张辽一直在一边看戏。

为什么张辽不去帮助徐晃呢?答案更简单,因为张辽也打不过颜良。

好了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就不难发现,颜良文丑的武力值非常的高,谁要能够杀掉他们就能够名扬四海。张辽和徐晃谁也不敢去打颜良,因为这个时候的颜良兵锋正盛,他们两个人打不过,而两个人之所以去敢打文丑,是因为此时文丑于战备状态,自己这一边有优势,不打白不打。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关羽杀掉颜良,激励了张辽徐晃。当年关羽和张飞的一句话:"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使张辽头热,想亲战文丑夺大功,徐晃战颜良新败,也想借文丑找面子。故二人争先出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