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的自己

品读的自己

有人阅人无数,却唯独忽略了自己;有人阅尽人间春色,却未必阅读过自己的底色。读别人容易,读自己难,一个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

人要有自知之明。一些大家鸿儒,将读书归为吞、啃、品三种境界。泛读为吞,精读为啃,细嚼为品。亦谓之吞文字、啃深意、品韵致。其实,品读自己这本书才是最重要的。

人也是一本书,有的精致,有的粗俗,有的渊博,有的浅显,有的厚重,有的浅薄。读自己就是了解自己,修正自己。

以自己曾经的得失为镜鉴,观照自己。在这样的品读中,发现自己昔日的缺憾和过失,浅陋和无知,弱点和荒谬,从而倍加珍惜成长的阅历,完成一次心灵的升华。

回眸过去,生活中的一份浪漫,一段真情,一个久藏心底的思念,一个得而复失的遗憾,都像一泓蜿蜒清澈的溪水,汩汩注入心田,使自己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使身心得到一次小憩。

“无字之书”才是真正的书。通过思考,明白一个道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才叫完全的生活,每一步都是在为这本书增加文字内容,直到离开世界才把这本书写完编辑出版。每走一步都会成为这本书上的一个字符,每过一年就多了一行。慢慢的就写成了一本书。我们用自己的脚印写着这本书上的每行文字。

品读自己,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忏悔,不是对自己的诘难,而是以洒脱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同自己的心灵对话。是对焦虑烦闷症结与根由的追寻,是对影响自己心情的人或事做理性的再访,是对破碎往事的修复与反省。

品读自己,是阅读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发现自己,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好,也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坏。发现自己,有生以来从未真正清醒过,没有认真反思和解剖自己,没有清醒,才在埋怨生活的同时,把许多埋怨的话和指责的话扣到别人头上。

品读自己,发现人生如书,读不尽;人生如景,看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