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观点」李大东:石油化工工业发展需解决好这些问题

「院士观点」李大东:石油化工工业发展需解决好这些问题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

人 物 简 介

李大东,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方面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德州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石油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专题组组长、研究室主任。1987年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1-2003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

石化工业仍有增长空间

石油化工工业发展需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

李大东:现在,炼油产能严重过剩。去年,国内的炼油能力已经超过8亿吨。今明两年还有不少炼油装置将陆续投产。今后,我们还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产品质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要尽快解决过剩这个问题。另外,产品质量还要继续提高。

将来,炼油企业面临转型,一些小型的、独立的炼厂也面临着这个难题。转型的原因,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因为从全球范围看,化工产品未来需求的增长比油品要快。数据显示,全球化工产品需求增长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这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从不同产品来说,如材料。材料,是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石油化工是生产材料的,从人类对材料的需求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随着新材料的出现,会找到材料新的应用市场。你看到的市场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原来你做的各种东西,如木材、皮革,后来有了塑料的出现,但现在又有问题了。一般塑料不能降解导致污染,所以,还得不断地有新材料。怎么能既解决需求又保持塑料产品的优点,对环境不要造成长期污染,比如能降解的塑料。

已经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变成垃圾怎么处理也是一个问题。废塑料处理的技术很多,现在国内也在做。比较成熟的是高温热解,就是把废塑料做成油品,再改质,再去应用。但高温热解也存在问题,要注意安全环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塑料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所以,这好多事是相关的,不是单一的,牵涉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不好,回收利用就不好办了。

对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有哪些期待?

李大东:我国炼油工业经过60年发展,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我们才有了建立现代炼油工业的物质基础,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从能力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世界第二大炼油能力。从技术和工程各方面看,完全依靠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已经可以建设千万吨级甚至更大规模的现代化炼厂。

我国的炼化技术水平总体上已和国际接轨,产品质量上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从炼油技术来说,我国多数的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个别的技术还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当然,也有一些技术有差距,比如在节能环保方面。

未来,我国的炼油和化学工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按人均来看,我国的油品消费量在世界上还没有达到人均水平。虽然我们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去消费,但我们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所以在这个领域,行业还有用武之地。另外,从技术上看,我们经历了从跟踪模仿、跟跑、并跑到领跑。未来,我们应该朝着领跑的方向去努力。但这也是不容易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