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近日在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专题报道中,出现了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巡航雪域高原的画面。通过现场画面可以看到,3架运-20运输机正在雪山旁飞行。加上1架出镜的运-9和拍摄机本身(很可能也是运-9),这次演练出动的应当为3架运-20和3架运-9组成的空运编队。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3架运-20出镜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恶劣,高海拔、大面积低温冻土、复杂的地形、大海拔高度差等等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驻军成本一直以来都十分高昂,有“养高原1个兵相当于平原7个兵”的说法,而仅仅是墨脱周边县级公路的造价和养护费用则已经与沿海地区高速公路相当。对于航空兵而言也是如此,高海拔低含氧量加上复杂的气象条件,青藏高原本身非常不利于航空兵长期进驻,同时机场设施建设维护、后勤物资运输、飞机有效载荷也受到巨大的影响。青藏高原本身面积又如此辽阔,从内地前往青藏高原边境地带普遍需要2000公里以上的路程,这种地理环境下,青藏高原又确实需要驻军存在、宣誓主权。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世界屋脊

因此,这笔庞大的开支的使用效率也颇为难办。一般而言,防卫的模式在于前方少量驻军、后方大兵团可以保证快速集结和快速投送,这是目前而言最为有效的防卫方法。幸而青藏高原本身也是个地理屏障,有效隔离了南亚向北进攻的能力,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的主要地缘威胁是小规模战术渗透和投机式蚕食,遭到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前方少量驻军、后方大兵团可以随时快速投送的模式也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高原部署困难不小

基于这种模式,防卫的关键就在于后方大兵团的集结和投送效率。青藏地区目前只有青藏线一条铁路可以快速投送到拉萨-日喀则地区,川藏铁路尚在修建,而此时距离边境尚有100-200公里左右的路程。因此,对于少量前沿驻军而言,航空投送就是最为关键和快速的投送方式。所以高原航空运输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最后100-200公里的地面机动速度无法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军现在批量装备的运-20和运-9都具备高原飞行能力,而且数量上和产能上都逐步充足,航空运输能力可以得到快速保证。运-9已经是高原运输任务的主要机型,曾在2018年3月接回一名山南任务一线的病危军官,并转送到后方医院抢救。考虑到运-9已有专门的医疗型出现,这样的案例可能将逐步不再是新闻。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2018年3月运-9接回病危军人到后方抢救

但是仅有投送能力还不够,之前所说,青藏地区机场设施修建和养护成本很高,这就注定了机场设施数量的相对不足。而且以青藏地区的广袤地理环境而言,后勤补给线最后100-200公里的耗时反而会最久,因此空投能力是对前沿部队进行后勤补给支持的最有效手段。2014年,中国空军首次在6000米高度上实现高原空投,2016年8月实现高原5000米高度重装空投,而在2018年5月,中国空军在高原地区进行重型翼装精确空投系统测试取得成功,这些都对于空军在高原上发挥战略作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重型翼装精确空投系统

而对于运-20而言,尽管其规格更大、对机场要求更高而不适合进行一线战术空投任务,但其运载量的优势同样非常明显。更为至关重要的是,运-20可以运载类似于15式轻型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在2-3小时内抵达拉萨、日喀则,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重装部队的机动时间,而且考虑到驻地,运-20几乎是唯一可以支持西南地区重装部队快速投送的装备,而从成都到拉萨的地面公路机动时间需要几天,西南地区的重型装备调动时间将可以缩短到原来的数十分之一。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运-20、运-9的服役被认为是空军成为“战略军种”的原因,运-20负责战略运输,运-9则可以在国内满足部分战略运输和大部分战术运输任务,两者的大量服役将改善解放军在青藏地区的防卫态势,为未来的国际博弈增加筹码。

3架运-20与1架运-9伴飞雪山,中国空军高原投送能力日渐提高

大量入役的运-20和运-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