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汉口印象


汉正街东北片(2011.8):“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明末清初,汉口“十里长街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雪明”。由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水宁巷、沈家庙连成的“汉口之正街”,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与汉口共历500年,称为天下第一街。一架桥,一条街,一座城,勾勒出一幅“清明上河图”。

保寿砑遗址(2011.8):武汉三镇1840年以前的“古建筑”仅剩七处,汉口仅有的一处为保寿硚。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旅汉山陕烟帮集资在原玉带河上玉麟桥处修建石桥,宽1丈、长2丈,南北走向。过桥至汉口城堡循礼门外可达后湖。2016年中山大道银丰片旧城改造大片拆除,古桥显露峥嵘,为原玉带河上30多座桥梁仅存的一座,现汉口最古老的地面文物。河水曾在桥下流淌,历史曾从桥上走过,承载着城市多少记忆。

大生巷风麟禅林旧址(2011.8):民国初年成里的大生巷,有徐公兴药材行产业凤麟禅林,抗战初期遭日机空袭炸毁。战后重建,徐以其子之名称幼南里。墙基采用红砂石,与汉口城垣的基石极似,让人联想到拆城时的石料再利用。几里外的岳飞街忠义村,也可以看到红砂石,拉长了汉口堡的身影。


安微街5号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已平移)(2011.8):汉口水龙(消防)局创设自清嘉庆时代。民国年间汉口工商界组建群众性救火组织,名曰“商团保安联合会”,下设48个分会,拥有消防车24辆。队员由商店、行栈职工组成,自愿参加,不计报酬,他们曾多次扑灭汉正街大火。2016年3月,银丰片旧城改造时异地保护,整体往东平移70米。易地平移,聊胜于无。史无前例的施工,是对历史的敬重,先祖们也为之点赞

药王庙遗址(已拆)(2011.8):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由怀庆府河内、武陟、温县和孟县在汉口的药材商贾椿园、陈荆山等发起集资兴建,故名“怀庆会馆”。后来出资购建“覃怀药王庙”,供奉药王孙思邈。两块碑为“吴来雨卖地碑”和“张本原卖地碑”保存至今,石刻着豫商扩张发展的里程碑”。药王庙相继改为翠怀帮巷小学及安徽幼儿园。

药王庙遗址(已拆)(2011.8):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由怀庆府河内、武陟、温县和孟县在汉口的药材商贾椿园、陈荆山等发起集资兴建,故名“怀庆会馆”。后来出资购建“覃怀药王庙”,供奉药王孙思邈。两块碑为“吴来雨卖地碑”和“张本原卖地碑”保存至今,石刻着豫商扩张发展的里程碑”。药王庙相继改为翠怀帮巷小学及安徽幼儿园。


药帮一巷青石板路(2017.3):药帮一巷现存汉口最后一条完整的青石板路,东起新安后街,西至大生巷,长150米,宽3米,由538块青石铺就。汉口街巷青石板铺路始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下有砖砌排水暗沟。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造,到199年代全市石板路基本被沥青、水泥路替代。偶然的疏它有被则除,让人们发现日新月异的史册中, 夹着这样一枚近300年的书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