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為什麼從舞臺上消失了?看中國相聲真實現狀

大山原是一位加拿大來華留學生,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在留學期間,大山因為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演出小品中扮演洋女婿角色,表演到位,受到觀眾的喜愛。自此,大山開始在國內走紅了。

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為什麼從舞臺上消失了?看中國相聲真實現狀

大山也是很會抓住機會的人,在那年拜了當年曲藝界重量級人物姜昆為師,也成為國內第一位外籍相聲演員。那幾年觀眾們也特別樂意看到歪果仁愛好中國文化,像大山這樣一副白人面孔,說著純正的中國話,表演著中國特有的相聲,那是相當的討喜。那些年,大山甚至年年上春晚,各種產品代言,成為除了白求恩之外,中國人最熟悉的外國人了。

然而最近十年幾乎再也沒有聽見大山這個名字了,更不用提大山講相聲了。但大山當然也沒有閒著,畢竟還要養家餬口呢!據說大山目前在海外華人的春晚節目類的舞臺上還是蠻有市場的,主要市場已經轉移到海外了。近期,大山在微博裡提到脫口秀表演,這是打算轉型啊!

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為什麼從舞臺上消失了?看中國相聲真實現狀

不僅是大山,那些老相聲界的名人也都沒有再表演什麼相聲了,相聲到底是出來什麼狀況呢?

說到相聲這門藝術已經有上百年了,誕生之初,只是一門刷嘴皮子逗觀眾樂的街頭表演,耐以養家餬口的手藝,和拔牙、剃頭、修腳、變戲法屬一個等級,都是在街頭擺攤,從沒登過舞臺。49年建國後,不知道是因為領導們覺得相聲經濟成本低、環保還是因為啥的,硬生生把相聲地位抬高到了藝術。原本相聲就是藝人賺錢的手藝活,觀眾聽一段也就是圖個樂,而在49年以後,相聲從街頭搬進了藝術殿堂,要求也就不同了,相聲被強行加入了宣傳、教育、歌頌等新式功能,娛樂反而變的次要。

在電視普及後,相聲也上了電視,也有新相聲創作出來,可是觀眾們還是覺得沒有老段子可樂。後來時代發展,娛樂形式越來越豐富,相聲的受眾也越來越少了。隨著老一代相聲演員逐漸離世,徒弟們也逐漸改行,那些地方政府養著的文藝劇團也都逐漸解散,相聲幾乎面臨消失。

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為什麼從舞臺上消失了?看中國相聲真實現狀

或許是因為原本被政府劇團壟斷的市場留出了空白,一些堅持講相聲的民間相聲劇團在最近幾年忽然火了起來,但前景依然不很樂觀,曾經一票難求的德雲社,小劇場的上座率也一直在五成左右徘徊,只能處於勉強維持的階段,需要團裡的幾個大角兒從商演、綜藝等方面掙錢來貼補,才能維持一個團體的正常運轉。

隨著《相聲有新人》這檔電視節目的熱播,全國各地相聲小劇場的相聲新秀有機會上臺露了面,讓我們看到還是有很多相聲從業者在堅持這門藝術。也看到了他們背後的種種辛酸。有選手表示:有時候一週連一場表演都沒有,更別提賺錢了!來自大連的一位選手因為熱愛相聲,自己創辦了相聲園子,然而四年竟賠了四百多萬。。。說出來都是淚呀!

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為什麼從舞臺上消失了?看中國相聲真實現狀

現在雖然最有名的相聲團體收入還是可觀的,據說郭德綱年收入可達5千萬,然而其他小團體很難獲得什麼收入,處境艱難。郭德綱和郭麒麟也一直強調說“相聲是虛假繁榮”。還是有很多觀眾喜歡相聲的,不過拿幾百塊錢去買個票,聽個把小時相聲,恐怕也沒多少人吧?況且相聲說的好不好笑還未必。相聲的前景,是需要行業大變通還是會隨時代滅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