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提升生产率和老龄化的走向,是未来中国的两个必然走向

股价下跌与上涨,大盘高峰与低谷。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未来科技发展的确定性方向“硬核科技”

目前市场已经开始围绕“硬科技”和“核心资产”两个主题,如今市场扩容,未来新三板要对接到创业板,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未来还有期权要推出,那就意味着做空力量。你可以理解这种做法,实际上这些和港股美股的成熟路径是一样的。

在港股,如果你没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这家上市公司的名字,一般是很差的公司,甚至于是老千股。但是如果你一听名字就感觉熟悉,诸如康师傅,金山软件,统一,高鑫零售(大润发),腾讯,中生制药(正大天晴)等等,他们都是常青树和好公司。一般公司名称越是耳熟能详,股价越是表现稳定。越是故弄玄虚,越是后继乏力。那些听到过耳熟能详的公司,你就可以定义为“核心资产”。所以有时候如果你对于自己分析能力信心不足,那么就按照港股的这个逻辑来进行。

“硬科技”提升生产率和老龄化的走向,是未来中国的两个必然走向

我们再来说“硬科技”。硬科技的上市公司不应该给予过高股价。说华为为什么研发和销售这么强,很大程度上和其不上市有关系,华为的员工只能通过创造利润来实现自己的收益。未来要发展的“硬科技”,股价炒太高,会诱惑研发人员利用股权激励套现,这反而是不利的。

“硬科技”的研发成果可能要等待五年甚至十年。我们说过传感器是6-8年,小到一个耳温枪,大到工业机械机器人。背后都有一群用时间堆积成果的人。在日本和德国,他们推进更稳定的职业模式,比如日本的终身雇佣。很多日本技术人员上50岁依然活跃(日本人称之为肉食动物,相对于年轻人的草食动物)。而很多欧美的游戏程序员,都是四十以上的中年人。

“硬科技”提升生产率和老龄化的走向,是未来中国的两个必然走向

同样的,如今“硬科技”一片大好,但是作为投资人,你是否也同样有耐心来等待硬科技产生成果呢?医药、传感器、工业机器人里面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锂电池突破能量密度瓶颈,芯片突破制程和设计。满分100分的话,中国工业已经超过90分,但是要到100分,我们需要投入比之前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所以,“硬科技”需要耐心的员工创始人,也需要耐心的投资人。但为什么说硬科技是我们国家的必然呢?因为日本德国和美国,甚至于韩国都走过这条路。硬科技的路,我们是一定要走的。“硬科技”提升生产率和老龄化的走向,是未来中国的两个必然走向。

我一直觉得价值投资才是最适合大众的投资方式,稳健增长才更有幸福感。医疗和科技股一直是我研究的方向,我深信这两个行业就是我们要找的大概率投资,欢迎大家加入“凯恩斯投资圈”,圈内分享深度价值研究与跟踪方向以及各行业大概率投资机会。点击这里加入: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今年 5G 建设的开启,PCB等上游行业率先迎来弹性,随着明年5G 正式商用,基础设施进入全面建设的高景气,行业中上游产业已 率先进入向上周期,美国一直在敦促其他国 家不要允许华为参与 5G 网络建设。尽管受到美国施压,近几个月来一些 欧洲国家并未同意禁止华为。华为非 A 版基站已顺利推进,华为无线侧产业链 标的公司,比如我们反复讲的无线耳机的公司表现不错。同时 5G 承载网及光模块招标将近,前传和中回传光模块需求明确,未来光模块会迎来机会,相关的A股公司有两三个标的。我们认为Q4 到来,投资人应当跟踪中国移动集采的集采量、主设备商份额、建设方案。预计 IDC 行业 2020Q1 新一轮增长,产业链公司业绩回暖可期,主要的公司有三个公司。用于 5G 网络建设的一些短板设备都是运营商近期会加 大集采的品种,如高端路由器、电源和云服务器等,相应的中标上市公司明 年业绩增长有了充分保证。最近A股市场南北资金交锋,从市场结构角度看,后面ETF 和 MSCI 被动式配置驱动不可小视,通信板块也会呈现出流动性好的绩优白马品种估值溢价效应, 而业绩较差的小公司将出现估值折价以及流动性逐步萎缩的现象,目前阶段,投资人应当深入研究这几个细分市场相关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准确把握有根本性改观的上市公司,也许这里可能诞生下一个沪电股份。

“硬科技”提升生产率和老龄化的走向,是未来中国的两个必然走向

医保谈判,医疗器械存机会

最近,医保谈判正在进行,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是最早提出医药创新领域投资的。而实际上,大多数的医药公司都按照我们的剧本在推进。以至于我们觉得很多时候都不用再重复,关于老龄化,关于医药,关于CRO和医疗器械。但是还是有人一直选择旁观和等待,结果眼看着错过了牛股,你说是不?

政府近些年一直在鼓励医药企业研发创新药,并且国内新药的审批制度逐步接轨国际,加速高临床价值和急需药品上市。上一轮医保谈判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尝到了甜头,所以本轮医保谈的基本都是利好的存在。商业化品种临床放量更快,更有利于研发加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医药创新是一个哑铃型的结构,有好的商业化项目,无论引进还是自主研发这个问题上并无所谓绝对的头部公司。按照不同领域来看值得挖掘的龙头企业很多,关键有无好的商业化落地的项目。再者就是营销,可能要比研发更重要,这一领域倒是国内头部公司越来越明显,综合考虑药品的产品力、医保谈判能力、医生关系、政府关系等多个因素。对于新型 Biotech 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认为市场只有思考过创新药替代、存量替换,是医药工业的未来,创新替换辅助用药和仿制药是重要的一部分, 思考未来三到五年仿制药公司在自己细分领域内做出头部,给转型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械或将长期受益。

“硬科技”提升生产率和老龄化的走向,是未来中国的两个必然走向

所以两个大方向,有必要不停的重复。中国会老,人口结构决定的,老龄化导致健康支付增加,所以健康投资是确定的方向。中国要强,要用生产率战胜老龄化,那么“硬科技”一定是确定的方向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