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風肖惠剛煉成脫貧多面手

農村新報見習記者 羅雪珊 通訊員 雷順珍

“這25畝塘的魚,臘月初就可以開賣了。加上賣山羊、開農家樂、上門做酒席,今年預計可以收入15萬元。”10月23日,記者見到肖惠剛時,他正在屋前的魚塘邊巡查。

今年40歲的肖惠剛是團風縣上巴河鎮東河村村民,妻子身體不好,一雙兒女正在讀書,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為了改善家中生活,他一直在廣東打零工,但沒手藝,一年下來賺不到1萬元。

2015年,肖惠剛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政策、資金接踵而至,但好強的他開心不起來,一心想要摘掉“貧困帽”。看到村裡有12畝閒置魚塘,他借錢承包下來養魚,還餵養了幾隻黑山羊。

“剛開始沒錢沒技術,買不起飼料,魚和羊還經常生病,急得我飯都吃不下。”肖惠剛說,多虧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忙,送他去免費培訓學技術,幫他申請貼息扶貧貸款,聯繫水產、畜牧部門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當年他各項收入共計2.5萬餘元,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然而,正當他放手大幹時,2016年7月的持續暴雨,讓他的魚塘瀕臨潰口。這次,又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緊急援手,挖了一條簡易排水溝,幫他保住了漁池。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儘快致富奔小康,近三年肖惠剛不斷拓寬增收門路:開農家樂,上門做酒席,養小龍蝦。“來釣魚的人越來越多,我就在家裡開了農家樂,食材用自家養殖的魚、鴨、豬,大夥都愛吃。看我廚藝不錯,還有人請我上門幫忙,今年僅這一項就賺了近3萬元。”

脫貧致富後的肖慧剛,也竭盡所能幫助他人。忙時,他就聘請貧困戶來幫忙,一年下來要支付1萬多元的工資,未來他還想把農家樂做大,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