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曾有東征大清的計劃,為何我認為若彼得東征康熙可能不敵

彼得大帝與康熙大帝,是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前期東西方兩位大國君主,兩人在位時都極有作為,分別為兩國開啟了一個強盛局面,是當時東西方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君主,也是中俄歷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之一。

彼得大帝曾有東征大清的計劃,為何我認為若彼得東征康熙可能不敵

康熙大帝劇照

彼得大帝晚年時,野心勃勃地表示要親自出馬,“取道通古斯人的土地(即清朝黑龍江流域),直達中國萬里長城腳下”。當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彼得大帝這個東征計劃沒有成行。假如彼得大帝真的實行東征計劃,我認為當時清朝的康熙大帝可能不敵。

那為何我認為若彼得東征大清,康熙可能不敵呢?

一、我們從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軍與沙俄侵略軍在黑龍江流域雅克薩的兩次戰役可以看出,清軍最終取勝靠的是人海戰術外加紅衣大炮的轟擊再加上長期圍困。如果當時雅克薩的沙俄士兵與清軍的數量一樣多,裝備有大量先進燧發槍並且俄軍士兵戰鬥意志不輸清軍士兵的情況下,清軍是無法取勝的。

彼得大帝曾有東征大清的計劃,為何我認為若彼得東征康熙可能不敵

彼得大帝

17世紀末期,彼得大帝在俄國推行全面改革前,當時俄國有2萬射擊軍,9萬名新制團隊,7萬名哥薩克騎兵,總兵力18萬,但其95%以上的兵力都佈署在歐洲。在烏拉爾山以東俄國只有4千到5千人的軍役人員,這點軍隊要控制廣袤達1千萬平方公里的整個西伯利亞,俄軍的兵力早已捉襟見肘。

以致在第一次雅克薩戰役爆發時,把整個雅克薩城和周圍農村的全部俄國農民、商人和獵戶都蒐羅在內,俄軍也僅能集結起450人的部隊,而清軍的人數達到3000人(依據中方史料記載的人數),是俄軍的7倍。

當然對於參戰清軍的人數,俄方的記載是15000人,是俄軍的35倍。

那為何俄方對於清軍的參戰人數的記載如此之多呢?

我們推測中方史料中的清軍人數只統計了正規軍,而當時居住在雅克薩附近飽受俄國殖民者欺壓的索倫族和達斡爾族居民,在清軍圍攻雅克薩的戰鬥中,也紛紛趕來加入清軍參戰。俄方可能把參戰的這些力量也算進了清朝正規軍之內。

這從一個側面看出,清軍佔有非常大的人數優勢。所以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清軍僅用三天就打敗了雅克薩城的俄軍,迫使其撤出雅克薩。

第二次雅克薩戰役時,得到增援的俄軍守城兵力達到826人,比第一次雅克薩戰役時兵力增加了將近兩倍,而這次清朝正規軍的人數只有2000人,比上次減少1000人,當然達斡爾族、索倫族這些非正規武裝力量肯定加入了清軍的作戰序列。然而這次清軍打的就沒那麼順利了,受阻於俄軍新建的堅固的雅克薩城堡,清軍久攻不下,只好採取圍困戰術。從1686年8月起至1687年5月16日,清軍圍困雅克薩達10個月。此後因為中俄雙方都有開始邊界談判的意願,清俄雙方軍隊為此都從雅克薩撤軍,雙方開始了漫長的邊界談判。第二次雅克薩戰役才告結束。

由此可見,清軍的戰鬥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假如當時俄軍的數量與清軍一樣多,補給又暢通,清軍必敗。

彼得大帝曾有東征大清的計劃,為何我認為若彼得東征康熙可能不敵

清朝八旗軍隊劇照

二,從兩次雅克薩之戰清俄雙方的武器裝備來看,俄軍的輕型火器比清軍先進。當時清軍普遍用的是火繩槍,射程100米,射速每分鐘1—2發;而俄軍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時,普遍裝備了比火繩槍更為先進的燧發槍,這種槍射程約300米,射速每分鐘2發。當時雅克薩城總共有826名俄軍,卻裝備了850支燧發槍。

而當時清軍引以為傲的“神威將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轟開了雅克薩城的木製城牆和塔樓,炸死俄軍100多人,大獲全勝。然而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的攻城大炮面對俄軍新建的堅固無比的雅克薩城堡,就無能為力了。不然,清軍就不會圍困雅克薩城達10個月了。

在彼得一世18世紀初期在俄國推行全面改革的10年前,俄國的火器就已領先了清朝。而在彼得晚年打算東征清朝時,俄國已進行了20年學習歐洲先進文化、科學技術、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俄國逐步走向了現代化道路,當然此時的俄軍的軍事裝備更加先進,而清朝的科技水平、軍事裝備製造水平幾乎是原地踏步。

彼得大帝曾有東征大清的計劃,為何我認為若彼得東征康熙可能不敵

俄國哥薩克騎兵(網絡圖片)

三、彼得大帝為了實現俄國的領土擴張,其掌握俄國實權的36年時間(彼得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有35年時間都在與瑞典、奧斯曼帝國、波蘭、波斯等國進行戰爭。長期的戰爭,必然使彼得大帝軍事經驗豐富,同時也為俄國磨練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現代化軍隊。

而康熙大帝在位的61年時間,雖然平三藩、收臺灣、三徵噶爾丹等,功勳卓著,但是康熙面對的敵人遠沒有彼得面對的敵人強大,並且對手大部分都是使用冷兵器作戰居多,作戰模式還是停留在冷兵器時代。而彼得的敵人瑞典、奧斯曼帝國不僅在國家實力上超過三藩、噶爾丹,並且在火器裝備上也遠遠超過它們,作戰模式已進入熱兵器時代。從當時俄國與大清各自面對的作戰對象上,我們就可以看出誰強誰弱。

以上正是我認為若彼得大帝晚年東征清朝,康熙大帝可能不敵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