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讓屋場夜話推動主題教育落地

紅網時刻見習記者 姚宇超 通訊員 瞿辰 長沙報道

簡單的小院兒裡,一盞明燈下,黨員幹部和村民圍坐,共話民生……在湖南寧鄉市,這樣的場景接連在各個屋場上演。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寧鄉市以農村“五治”工作為重點,採取“屋場夜話”的形式,讓市領導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聽民聲、解民憂、暖民心,推動主題教育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讓調查研究更接地氣

“調查研究是一個聯繫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才能瞭解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最需要黨委、政府幹什麼。”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寧鄉市以“屋場夜話”為抓手,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群眾找問題、瞄準靶向解難題,為推動主題教育落地生根開出“良方”。

寧鄉:讓屋場夜話推動主題教育落地

花明樓鎮靳江村劉家灣屋場夜話。

“我們屋場別的都好,就是水質不太好。”花明樓鎮靳江村劉家灣屋場內,村民們向市委書記周輝敞開心扉;“希望有關部門能把電線、網線規範整理一下。”玉潭街道下瓦屋場地坪裡,面對市委副書記、市長付旭明,村民們爭相提問。

“我們村上這條村級公路十多年前硬化,現在有不少坑窪, 大夥都希望對公路進行維修。”

“村上的路燈花了不少錢,可現在壞的壞、倒的倒,都成了擺設。”……在灰湯鎮永興村、喻家坳鄉喻家坳村孝德廣場,黨員幹部們一一記錄著群眾的呼聲。

有想法直接表達,有問題一一回應,“屋場夜話”已經成為寧鄉踐行敞開大門抓教育的“特色品牌”。目前,寧鄉已經有14個屋場開展夜話,收集問題88個,現場解決32個,現場交辦56個,做到群眾反映問題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

“屋場夜話好,可以直接表達內心想法並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一定要常開、多開啊!”得知自己提出的飲用水汙染問題當即被安排部署解決,劉家灣組村民小組長黎術激動地說。

讓政策宣講更入人心

“陶大叔,你的女兒考上大學,好好慶祝一下吧?”“多謝鄉鄰們的關心,現在提倡移風易俗,我家也不辦酒了。”在寧鄉灰湯鎮花果山村,移風易俗的宣傳深入人心。今年9月,該鎮通過組織鎮村幹部進村開展“屋場夜話”活動,以宣講移風易俗政策、聽取村民意見、入戶發放倡議書、在村務公開欄張貼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讓文明新風吹進每個家庭。

寧鄉:讓屋場夜話推動主題教育落地

寧鄉灰湯鎮花果山村屋場夜話。

“垃圾治理搞得好啊,發了分類垃圾桶,把環境打掃好了,大家都住得更舒適!”流沙河鎮瓦子坪村上的張嗲嗲感慨地說道。“最開始我們還挺嫌麻煩的,村裡開夜話講政策,還給我們發了垃圾分類的宣傳手冊,現在逐漸感受到垃圾分類的好處,我們也要自覺發力!”

在寧鄉,不定期開展的“屋場夜話”,成了最接地氣兒的政策宣講臺。黨員幹部與群眾共同探討脫貧攻堅、產業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教育等熱點話題,變“幹部講”為“大家講”,讓群眾從過去“帶耳朵聽課”變為現在“帶嘴巴上課”,讓老百姓更有參與感,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讓幹群關係更多信任

“雖然秋風陣陣,坐在地坪裡有點涼,但我們大夥的心裡,都覺得暖乎乎的!”在永興村大新組,大夥兒愜意地端著茶杯、坐著椅凳,饒有興趣開始聆聽鎮村幹部黃果講述國際國內時事,從非洲豬瘟防治到鄉村產業振興,從垃圾分類普及到人居環境提質,妙語連珠的宣講,和村民們拉家常式的交流,贏得了大夥陣陣掌聲。

寧鄉:讓屋場夜話推動主題教育落地

永興村大新組屋場夜話。

沒有主席臺,沒有講話稿,也沒有辦公桌,一場氣氛熱烈的屋場夜話,卻讓村民百姓和鎮村幹部的心貼得更緊了,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潤物細無聲地進入了百姓腦海,幹部和村民都敞開心扉,掏心窩子的話語化解了隔閡和矛盾。

60多歲的喻正明是一位老黨員,參加完雙建村的屋場夜話後,他發出這樣的感慨:“這麼多年來,我是頭次看見鄉鎮幹部來到村組搞屋場夜話,真正走進群眾中,聽取民間苦樂聲,解決百姓身邊事,大家都說這發揚了黨的好傳統!”

“以前找幹部要到鎮上、村上去,現在上訪變下訪,老百姓心裡暖。”屋場夜話,疏通了幹群關係的“最後一公里”,讓黨員幹部成為群眾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

“黨員幹部不僅要深入基層瞭解民情,更要拿出硬招實招,密切回應群眾的熱點難點。”周輝表示,要在調研中聚民意,在實幹中解民憂,以民生成果檢驗主題教育的調研成效。初心永記,使命在肩,屋場夜話正成為寧鄉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地生根的“秘密武器”,成為增強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的“一劑良方”,成為促進寧鄉各項事業向高質量、現代化邁進的“核心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