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金宋兩國在聯盟擊敗遼國後,宋軍在和遼軍的戰爭中表現出的孱弱是讓金人感受到了獵物的味道,當時金宋兩國商定,擊敗遼國後,燕雲十六州是歸宋國所有的,可是北宋數十萬大軍兩次征討當時的燕京,都被遼國守軍擊敗,燕京還是金人打下來的,可以說金國只是得到了宋國的錢財資源支持,在實際戰爭中宋軍的作用不大。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所以在擊敗遼國後,兩國對於如何瓜分遼國就產生了歧義,說白了還是金人看到宋金戰力太低,想要從宋國身上刮油水,所有金人連續兩次發動了南下,圍攻汴京的戰爭,第二次也就是亡了北宋的靖康之變,而被後世熟知的趙構,給人的印象中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統籌河北之兵,勤王救駕,但是給人的感覺是趙構看著金人擄走皇室百官,他當時就有不管徽欽二帝死活,趁機稱帝的想法嗎?個人觀點,當時的趙構應該那麼多心思,他也沒有能力去救駕。

首先要說的是,金人第二次圍困開封,開封城的情況要比第一次更加困難,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率軍分兩路南下,金軍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沿路攻城拔寨,不至於陷入孤軍深入的險境,而且金軍特意分出一支偏師,遏制了北宋戰力最強的西軍回援開封的路線,“宗翰往洛陽,使婁室取陝西,敗宋將範致虛軍,下同、華二州,克京兆府”“命婁室、蒲察專事陝西”。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關於開封的防禦,第一次金人圍城之時,宋欽宗是讓李綱主持的,作為強硬的主戰派,他自然是積極備戰,《宋史.李綱列傳上》綱治守戰之具,不數日而畢。敵兵攻城,綱身督戰,募壯士縋城而下,斬酋長十餘人,殺其眾數千人。金人知有備,又聞上已內禪,乃退。而第二次開封之圍,李綱早就被朝中奸人構陷,遭到了貶斥,宋欽宗將開封城防禦重任交給了何慄,而何慄就是後來輕信了那個搞笑的郭京。

《宋史.何慄列傳》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讀丘浚《感事詩》,有「郭京楊適劉無忌」之語,於市人中訪得無忌,龍衛兵中得京。郭京一頓瞎忽悠,說自己會六甲法,可以佈陣擊潰金軍,還能順勢一路北上奪回燕雲十六州,傅與何慄尤尊信,傾心待之。結果就是郭進帶著一幫流氓地痞,打開了宣化門,後面就是大家知道的了。妖人郭京用六甲法,盡令守禦人下城,大啟宣化門出攻金人,兵大敗。京託言下城作法,引餘兵遁去。金兵登城,眾皆披靡

李綱和何慄相比,李綱自然是要比何慄更加積極備戰的,第一次開封之圍的時候,宋徽宗是溜了的,宋欽宗當時也是打算跑的,是李綱堅持勸諫,宰執猶守避敵之議,有旨以綱為東京留守,李綱在得知宋欽宗要跑的時候,就上言,明皇聞潼關失守,即時幸蜀,宗廟朝廷毀於賊手,範祖禹以為其失在於不能堅守以待援。今四方之兵不日雲集,陛下奈何輕舉以蹈明皇之覆轍乎?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李綱是敲醒了宋欽宗,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想背上罵名,而且唐玄宗什麼結局,宋欽宗不會不知道,宋徽宗可以跑,但他不可以,只能留在開封硬抗,否則下場可能比唐玄宗還要慘。

而且金人第二次圍困開封,北宋在之前是遣散了第一次開封之圍時前來支援的士兵的,面的金人第二次南下,據記載,金人集結了10餘萬大軍,而開封城內呢?《宋史.欽宗本紀》時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衛士三萬,然亦十失五六。

綜合來說金人第二次南下,準備相對充足,而開封城防並不完備,宋欽宗只能寄希望於和金人議和已經等不到的援軍,趙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在金人尚未圍困開封城時,出使結果,答應金人的割地要求,希望達成和議。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宋史.高宗本紀》十一月,詔帝使河北,奉袞冕、玉輅,尊金主為伯,上尊號十八字。被命,即發京師。以門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議,請與俱,乃以其子中書舍人延禧為參議官偕行

宋欽宗是讓趙構身赴險地啊,之前的肅王就是被金人扣下了,趙構此去難免會被金人多加刁難,但是接受了詔命,趙構也別無選擇,可以說在趙構稱帝前,表現的還完全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宗室,不然死活不想去金營,還是有辦法的。

當趙構一行人抵達磁州時,發生了一件意外事件,磁人以雲將挾帝入金,遂殺雲。可見當時民眾對於金人的橫行霸道行為還是很氣氛的,但奈何北宋朝廷懦弱,加上軍事上的孱弱,只能選擇屈辱的和議,百姓有氣沒有地方撒,結果王雲成為了民眾情緒的爆發點。關於王雲之死還是有多種說法的,有的說他是被冤枉的,也要說他真的是金人的細作,也有說是他和宗澤有個人恩怨,還有說是他替趙構擋刀的,這個我們先暫且不談了。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要說的是,王雲之死無意間給趙構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趙構因為此事沒有繼續北上,而是停留在了河北諸州,時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從者以磁不可留,知相州汪伯彥亦以蠟書請帝還相州。這也為他後來成為合法的天下名馬大元帥做合適的人選,北宋的宗室親王大多沒有封地和實權,更別說軍權了,金人南下,對於北宋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於趙構來說,他在動亂之際反倒是開始掌控軍權。

當金人開始圍困開封城時,遣蠟書間行出關召兵,又約康王及河北守將來援。多為邏兵所獲。蠟書就是當時保密的書信,宋欽宗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但是因為金人已經逐漸開始合圍了,大多數信使都沒有突破金人的封鎖,宋欽宗的“勤王令”根本就沒有傳到各地官員的手中,趙構也未必在早期就能接到求援信。

在靖康之變中,唯一一支實際上支援了開封城的隊伍,是張叔夜所率領的部隊,《宋史.張叔夜列傳》金兵再至,欽宗手札趣入衛。即自將中軍,子伯奮將前軍,仲熊將後軍,合三萬人,翌日上道。至尉氏,與金遊兵遇,轉戰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門見之,軍容甚整。不過張叔夜的軍隊應該沒有3萬人,就算有,也大多是戰力不強的廂軍甚至是鄉軍,在開赴都城的路上還要不斷和金人交戰,能夠進入到開封城的不會太多,不足以改變戰局,可惜河北諸軍,只有這麼一支部隊能夠實打實的支援開封城。相信在最初金人圍城時,接到求援詔令的人不止張叔夜一人,但是有很多人選擇了出工不出力。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宋史.高宗本紀》閏月,耿南仲馳至相,見帝致辭,以面受欽宗之旨,盡起河北兵入衛,帝乃同南仲募兵勤王。閏月就是北宋建康元年閏十一月,應該是在當月的中下旬,停留在相州的趙構才接到正式的詔令,而當月月末開封城就破城了,你讓一個之前從未掌過軍的人如何在短時間內集結兵力去救援開封城呢?

而且就算他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他也足夠的兵力去救援,

十二月壬戌朔,帝開大元帥府,有兵萬人,分為五軍,命武顯大夫陳淬都統制軍馬。說實話,趙構最開始集結的兵力遠遠不足以去開封和金軍死磕,開封城已被攻陷,這個時候趙構帶人過去,只能和金軍打野戰,那就真的是去送人頭了。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而且要注意的是,趙構名義上統領河北諸部,但是趙構還遠遠沒有建立自己的威信,沒有威信也就不會令將領聽命,再次之前趙構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嗎?只有第一次金人南下時,趙構被送去金營當做人質,《

宋史.高宗本紀》金帥斡離不留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閒暇,也就是趙構在金營當中沒有被金人的氣勢嚇唬住,可說真的,這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畢竟趙構是宋金議和的一個人質,你在怎麼意氣閒暇,也是為了屈辱的和議來的。

那麼顯然這樣的趙構不足以令各方臣服,反倒是河北各方勢力不排除有很多希望利用趙構的身份為自己謀利的人,而且即便是名將宗澤,他的號召力也是嚴重不足的,《宋史.宗澤列傳》有詔以澤為副元帥,從王起兵入援。澤言宜急會兵李固渡,斷敵歸路,眾不從,乃自將兵趨渡,其實當時的局勢,如果是真心想要和金人打,要麼是直接率軍到開封附近,和金人死磕,要麼是切斷金人後路,但是宗澤的建議,沒有人支持,這是什麼意思,還不是各路將領都希望在觀望一下看。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在後來宗澤孤軍和金人作戰時,二年正月,澤至開德,十三戰皆捷,以書勸王檄諸道兵會京城。又移書北道總管趙野、河東北路宣撫範訥、知興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澤為狂,不答。雖然宗澤說要回師開封城的確有些難度,不過這些將領也不能完全不回應宗澤啊,按兵不動,他們將徽欽二宗置於何地呢?

宗澤都沒有足夠的威望,趙構更沒有威望能夠調動河北諸軍,伯彥、南仲請移軍東平。帝遂遣澤以萬人進屯澶淵,揚言帝在軍中。自是澤不復預府中謀議。帝決意趨東平。庚寅,帝發大名。這個時候可以說,趙構就和大家在開封附近兜圈子了,不遠不近,也就沒有不聽詔令的口實,但是說到實際行動,就開始磨洋工了。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值得注意的是,金人是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就破城了的,但是他們是建康二年四月才北撤的,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還是分批次撤的,斡離不退師,徽宗北遷......粘罕退師,欽宗北遷。也就說金人在開封城帶了將近4個多月,除了搜刮錢財,府庫畜積,為之一空,還有一點就是不排除金人想要引誘宋軍到開封城附近實施圍殲,那樣的話,金國就可以一勞永逸,實現佔據黃河以北的計劃,這或許也是河北諸軍不敢前進的一個原因。

趙構沒有足夠威信能夠調動部隊,同時被挾持的宋欽宗還下達了各地軍隊暫停勤王的詔令,當然,是個人就知道這是金人通過宋欽宗說出的話,但是這畢竟是正規的朝廷詔令,也就有了合法性,所以必然有很多將領順勢,更加明目張膽的按兵不動了。

《宋史.宗澤列傳》會籤書樞密院事曹輔齎蠟封欽宗手詔,至自京師,言和議可成。

《三朝北盟會編》和議已定,宜止天下勤王之兵。

《跋宗忠簡行實》四方勤王之師坐視不得進。

“這下好了,朝廷和金人議和了,各地勤王之師沒有勤王的必要了”,這層薄薄的窗戶紙就是有人不願去捅破,也有人礙於法理停滯不前,趙構當時的心思不知道是在想什麼,但是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這道屯兵勿進的詔令,的確是讓他鬆了一口氣。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金人肆虐開封城4個月而不見宋軍援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軍的戰力地區普遍不強,金人第二次南下時,較為精銳的西軍,不也是在支援太原的戰役中遭受挫敗了嗎,當然种師中所部潰敗,也是被友軍坑了,約姚古及張灝俱進,而輜重賞犒之物皆不暇從行。師中抵壽陽之石坑,為金將完顏和尼所襲,五戰三勝,回趨榆次,至殺熊嶺,去太原百里。姚古將兵至威勝,統制焦安節妄傳宗翰將至,故古與灝皆失期不會

本來宋軍的計劃是,姚古和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與种師中所部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結果那兩路軍畏戰沒有及時抵達制定地點,种師中所部孤軍深入,被金軍圍攻,師中獨以麾下死戰,自卯至巳,士卒發神臂弓射退金人,而賞賚不及,皆憤怨散去,所留才百人。師中身被四創,力疾鬥死。當時以為輜重補給出現問題,致使种師中所部將士飢寒交迫,但是導致將士離散的,不是金人的圍攻,而是因為种師中沒有東西賞賜將士了,腐朽的北宋,已經讓將士沒有為國征戰的榮譽感了。

趙構不救開封是有小心思?這些證據告訴你,即便他有心亦是無力

精銳的西軍戰敗,其他宋軍在靖康之變中也就更沒有什麼能力去和金人相抗了,當初在任命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前,以京兆府路安撫使範致虛為陝西五路宣撫使,令督勤王兵入援。範致虛也是沒有能夠領兵勤王啊,李綱也是“未至而都城失守”即便是打的最兇的宗澤,十三戰皆捷,後來金人北撤的時候,

時金人逼二帝北行,澤聞,即提軍趨滑,走黎陽,至大名,欲徑渡河,據金人歸路邀還二帝,而勤王之兵卒無一至者。別人沒有呼應宗澤是正常的,問題是宗澤也沒有去攻擊北撤的金軍啊,所以說,但是北宋末期的軍隊戰鬥力普遍不高,真正打硬仗是不可能的,宋軍整體實力上升還要到後來南宋和金國的多年戰爭中鍛煉出來的那支宋軍,但那就是後話了。

所以說,當時趙構不是不救開封,一個名義上的兵馬大元帥,他不能掌握局勢,有沒有足夠能力去整合各方應對停留在開封城的金人,要說他包藏禍心,個人認為不至於,他怎麼就可以放心的認為,徽欽二宗被擄走後,自己就一定會被扶立為帝呢?其實嚴格來說他並不是太宗一系唯一的後代,這個以後有時間和大家分享下,而且別人也可以扶植太祖一系的後代啊,趙構並不是唯一選擇。

參考資料《宋史.高宗本紀》《宋史.宗澤列傳》《宋史.李綱列傳上》《宋史.張叔夜列傳》《宋史.何慄列傳》《三朝北盟會編》《金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