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金宋两国在联盟击败辽国后,宋军在和辽军的战争中表现出的孱弱是让金人感受到了猎物的味道,当时金宋两国商定,击败辽国后,燕云十六州是归宋国所有的,可是北宋数十万大军两次征讨当时的燕京,都被辽国守军击败,燕京还是金人打下来的,可以说金国只是得到了宋国的钱财资源支持,在实际战争中宋军的作用不大。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所以在击败辽国后,两国对于如何瓜分辽国就产生了歧义,说白了还是金人看到宋金战力太低,想要从宋国身上刮油水,所有金人连续两次发动了南下,围攻汴京的战争,第二次也就是亡了北宋的靖康之变,而被后世熟知的赵构,给人的印象中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统筹河北之兵,勤王救驾,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赵构看着金人掳走皇室百官,他当时就有不管徽钦二帝死活,趁机称帝的想法吗?个人观点,当时的赵构应该那么多心思,他也没有能力去救驾。

首先要说的是,金人第二次围困开封,开封城的情况要比第一次更加困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率军分两路南下,金军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沿路攻城拔寨,不至于陷入孤军深入的险境,而且金军特意分出一支偏师,遏制了北宋战力最强的西军回援开封的路线,“宗翰往洛阳,使娄室取陕西,败宋将范致虚军,下同、华二州,克京兆府”“命娄室、蒲察专事陕西”。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关于开封的防御,第一次金人围城之时,宋钦宗是让李纲主持的,作为强硬的主战派,他自然是积极备战,《宋史.李纲列传上》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而第二次开封之围,李纲早就被朝中奸人构陷,遭到了贬斥,宋钦宗将开封城防御重任交给了何栗,而何栗就是后来轻信了那个搞笑的郭京。

《宋史.何栗列传》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读丘浚《感事诗》,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于市人中访得无忌,龙卫兵中得京。郭京一顿瞎忽悠,说自己会六甲法,可以布阵击溃金军,还能顺势一路北上夺回燕云十六州,傅与何栗尤尊信,倾心待之。结果就是郭进带着一帮流氓地痞,打开了宣化门,后面就是大家知道的了。妖人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京托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众皆披靡

李纲和何栗相比,李纲自然是要比何栗更加积极备战的,第一次开封之围的时候,宋徽宗是溜了的,宋钦宗当时也是打算跑的,是李纲坚持劝谏,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李纲在得知宋钦宗要跑的时候,就上言,明皇闻潼关失守,即时幸蜀,宗庙朝廷毁于贼手,范祖禹以为其失在于不能坚守以待援。今四方之兵不日云集,陛下奈何轻举以蹈明皇之覆辙乎?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李纲是敲醒了宋钦宗,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背上骂名,而且唐玄宗什么结局,宋钦宗不会不知道,宋徽宗可以跑,但他不可以,只能留在开封硬抗,否则下场可能比唐玄宗还要惨。

而且金人第二次围困开封,北宋在之前是遣散了第一次开封之围时前来支援的士兵的,面的金人第二次南下,据记载,金人集结了10余万大军,而开封城内呢?《宋史.钦宗本纪》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然亦十失五六。

综合来说金人第二次南下,准备相对充足,而开封城防并不完备,宋钦宗只能寄希望于和金人议和已经等不到的援军,赵构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在金人尚未围困开封城时,出使结果,答应金人的割地要求,希望达成和议。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宋史.高宗本纪》十一月,诏帝使河北,奉衮冕、玉辂,尊金主为伯,上尊号十八字。被命,即发京师。以门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议,请与俱,乃以其子中书舍人延禧为参议官偕行

宋钦宗是让赵构身赴险地啊,之前的肃王就是被金人扣下了,赵构此去难免会被金人多加刁难,但是接受了诏命,赵构也别无选择,可以说在赵构称帝前,表现的还完全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宗室,不然死活不想去金营,还是有办法的。

当赵构一行人抵达磁州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磁人以云将挟帝入金,遂杀云。可见当时民众对于金人的横行霸道行为还是很气氛的,但奈何北宋朝廷懦弱,加上军事上的孱弱,只能选择屈辱的和议,百姓有气没有地方撒,结果王云成为了民众情绪的爆发点。关于王云之死还是有多种说法的,有的说他是被冤枉的,也要说他真的是金人的细作,也有说是他和宗泽有个人恩怨,还有说是他替赵构挡刀的,这个我们先暂且不谈了。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要说的是,王云之死无意间给赵构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赵构因为此事没有继续北上,而是停留在了河北诸州,时粘罕、斡离不已率兵渡河,相继围京师。从者以磁不可留,知相州汪伯彦亦以蜡书请帝还相州。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合法的天下名马大元帅做合适的人选,北宋的宗室亲王大多没有封地和实权,更别说军权了,金人南下,对于北宋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赵构来说,他在动乱之际反倒是开始掌控军权。

当金人开始围困开封城时,遣蜡书间行出关召兵,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多为逻兵所获。蜡书就是当时保密的书信,宋钦宗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但是因为金人已经逐渐开始合围了,大多数信使都没有突破金人的封锁,宋钦宗的“勤王令”根本就没有传到各地官员的手中,赵构也未必在早期就能接到求援信。

在靖康之变中,唯一一支实际上支援了开封城的队伍,是张叔夜所率领的部队,《宋史.张叔夜列传》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不过张叔夜的军队应该没有3万人,就算有,也大多是战力不强的厢军甚至是乡军,在开赴都城的路上还要不断和金人交战,能够进入到开封城的不会太多,不足以改变战局,可惜河北诸军,只有这么一支部队能够实打实的支援开封城。相信在最初金人围城时,接到求援诏令的人不止张叔夜一人,但是有很多人选择了出工不出力。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宋史.高宗本纪》闰月,耿南仲驰至相,见帝致辞,以面受钦宗之旨,尽起河北兵入卫,帝乃同南仲募兵勤王。闰月就是北宋建康元年闰十一月,应该是在当月的中下旬,停留在相州的赵构才接到正式的诏令,而当月月末开封城就破城了,你让一个之前从未掌过军的人如何在短时间内集结兵力去救援开封城呢?

而且就算他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他也足够的兵力去救援,

十二月壬戌朔,帝开大元帅府,有兵万人,分为五军,命武显大夫陈淬都统制军马。说实话,赵构最开始集结的兵力远远不足以去开封和金军死磕,开封城已被攻陷,这个时候赵构带人过去,只能和金军打野战,那就真的是去送人头了。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而且要注意的是,赵构名义上统领河北诸部,但是赵构还远远没有建立自己的威信,没有威信也就不会令将领听命,再次之前赵构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吗?只有第一次金人南下时,赵构被送去金营当做人质,《

宋史.高宗本纪》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也就是赵构在金营当中没有被金人的气势吓唬住,可说真的,这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毕竟赵构是宋金议和的一个人质,你在怎么意气闲暇,也是为了屈辱的和议来的。

那么显然这样的赵构不足以令各方臣服,反倒是河北各方势力不排除有很多希望利用赵构的身份为自己谋利的人,而且即便是名将宗泽,他的号召力也是严重不足的,《宋史.宗泽列传》有诏以泽为副元帅,从王起兵入援。泽言宜急会兵李固渡,断敌归路,众不从,乃自将兵趋渡,其实当时的局势,如果是真心想要和金人打,要么是直接率军到开封附近,和金人死磕,要么是切断金人后路,但是宗泽的建议,没有人支持,这是什么意思,还不是各路将领都希望在观望一下看。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在后来宗泽孤军和金人作战时,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以书劝王檄诸道兵会京城。又移书北道总管赵野、河东北路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泽为狂,不答。虽然宗泽说要回师开封城的确有些难度,不过这些将领也不能完全不回应宗泽啊,按兵不动,他们将徽钦二宗置于何地呢?

宗泽都没有足够的威望,赵构更没有威望能够调动河北诸军,伯彦、南仲请移军东平。帝遂遣泽以万人进屯澶渊,扬言帝在军中。自是泽不复预府中谋议。帝决意趋东平。庚寅,帝发大名。这个时候可以说,赵构就和大家在开封附近兜圈子了,不远不近,也就没有不听诏令的口实,但是说到实际行动,就开始磨洋工了。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金人是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就破城了的,但是他们是建康二年四月才北撤的,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还是分批次撤的,斡离不退师,徽宗北迁......粘罕退师,钦宗北迁。也就说金人在开封城带了将近4个多月,除了搜刮钱财,府库畜积,为之一空,还有一点就是不排除金人想要引诱宋军到开封城附近实施围歼,那样的话,金国就可以一劳永逸,实现占据黄河以北的计划,这或许也是河北诸军不敢前进的一个原因。

赵构没有足够威信能够调动部队,同时被挟持的宋钦宗还下达了各地军队暂停勤王的诏令,当然,是个人就知道这是金人通过宋钦宗说出的话,但是这毕竟是正规的朝廷诏令,也就有了合法性,所以必然有很多将领顺势,更加明目张胆的按兵不动了。

《宋史.宗泽列传》会签书枢密院事曹辅赍蜡封钦宗手诏,至自京师,言和议可成。

《三朝北盟会编》和议已定,宜止天下勤王之兵。

《跋宗忠简行实》四方勤王之师坐视不得进。

“这下好了,朝廷和金人议和了,各地勤王之师没有勤王的必要了”,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就是有人不愿去捅破,也有人碍于法理停滞不前,赵构当时的心思不知道是在想什么,但是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这道屯兵勿进的诏令,的确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金人肆虐开封城4个月而不见宋军援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军的战力地区普遍不强,金人第二次南下时,较为精锐的西军,不也是在支援太原的战役中遭受挫败了吗,当然种师中所部溃败,也是被友军坑了,约姚古及张灏俱进,而辎重赏犒之物皆不暇从行。师中抵寿阳之石坑,为金将完颜和尼所袭,五战三胜,回趋榆次,至杀熊岭,去太原百里。姚古将兵至威胜,统制焦安节妄传宗翰将至,故古与灏皆失期不会

本来宋军的计划是,姚古和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与种师中所部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结果那两路军畏战没有及时抵达制定地点,种师中所部孤军深入,被金军围攻,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人,而赏赉不及,皆愤怨散去,所留才百人。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当时以为辎重补给出现问题,致使种师中所部将士饥寒交迫,但是导致将士离散的,不是金人的围攻,而是因为种师中没有东西赏赐将士了,腐朽的北宋,已经让将士没有为国征战的荣誉感了。

赵构不救开封是有小心思?这些证据告诉你,即便他有心亦是无力

精锐的西军战败,其他宋军在靖康之变中也就更没有什么能力去和金人相抗了,当初在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前,以京兆府路安抚使范致虚为陕西五路宣抚使,令督勤王兵入援。范致虚也是没有能够领兵勤王啊,李纲也是“未至而都城失守”即便是打的最凶的宗泽,十三战皆捷,后来金人北撤的时候,

时金人逼二帝北行,泽闻,即提军趋滑,走黎阳,至大名,欲径渡河,据金人归路邀还二帝,而勤王之兵卒无一至者。别人没有呼应宗泽是正常的,问题是宗泽也没有去攻击北撤的金军啊,所以说,但是北宋末期的军队战斗力普遍不高,真正打硬仗是不可能的,宋军整体实力上升还要到后来南宋和金国的多年战争中锻炼出来的那支宋军,但那就是后话了。

所以说,当时赵构不是不救开封,一个名义上的兵马大元帅,他不能掌握局势,有没有足够能力去整合各方应对停留在开封城的金人,要说他包藏祸心,个人认为不至于,他怎么就可以放心的认为,徽钦二宗被掳走后,自己就一定会被扶立为帝呢?其实严格来说他并不是太宗一系唯一的后代,这个以后有时间和大家分享下,而且别人也可以扶植太祖一系的后代啊,赵构并不是唯一选择。

参考资料《宋史.高宗本纪》《宋史.宗泽列传》《宋史.李纲列传上》《宋史.张叔夜列传》《宋史.何栗列传》《三朝北盟会编》《金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