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董大,原名董庭兰,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琴师、音乐家。在家行大,世人称其为董大。董大可谓天才,一生清贫,却给我们留下了《大胡茄》、《小胡茄》、《颐真》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他的弟子也很出名,我们熟知的有郑宥,善“沈声”、“祝声”,另一位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称为“沈、祝两家皆绝倒”,可见水平之高,也为当时人称颂。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董大五十岁之前的境遇,史书着墨不多,我们只知道他家底殷实,却不事诗书,整日浪迹市井,过着“随心、随意、随性”的生活。很快家资被他挥霍殆尽,只好乞讨为生。

董大明显是个不会管理自己的人,这或许是“天才”的共性,倘若他能在家底尚且殷实之际,做一些所谓的“正事”,或读书做官,或经营田产,一生绝对不至于那么困顿潦倒。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是“天才”永远都是随性而为的,他们从来都是自视清高,视金钱如粪土。你不爱财,财不爱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要生存,都希望过着“体面”的生活,钱是血脉,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另一位“天才”苏老泉是40岁开始发奋读书的,董大更是任性,到了50岁才知道要做些“正事”,于是学习诗书,并且拜凤州参军陈怀古为师,学习“沈家声”、“祝家声”,把自己擅长的《胡茄》整理成琴谱。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天才”毕竟是“天才”,董大一努力,就没其他普通人啥事了。很快他就超越了老师陈怀古,声名远播,世人皆知。唐朝诗人李欣曾作诗《听董大弹胡茄声》,开头几句写的是:“蔡女昔造胡茄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白雪。”

我们熟识董大,概是因为唐朝大诗人高适写的《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大与高适相识的时候,已经天下闻名了,而高适送别董大,他们相识也一定是很久了,不然不会有那么深的感情。名人的“朋友圈”,大多还是名人,谈不上是谁沾了谁的光,只不过岁月流逝,高适的诗名更加为后人所知罢了,而在当时,董大的名声却是一点不比高适“逊色”的。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不可能和很普通的人做朋友的,能成为高适的知己,肯定有高适特别欣赏的地方。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丈夫贫贱应为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此句可以看出,在高适别董大的时候,董大依然是“不达”的,他就像天上的鸟儿一样,随遇而安,四处飘荡。天宝末年,董大应宰相房琯的邀请做了“清客”,专门负责“音律”方面的事。后来房琯因为攻打长安城,纸上谈兵,遭到大败(文人打仗,毕竟差一点儿)被贬。董大的“好日子”也告一段落,不是杜甫舍命说情,说不定脑壳早掉了。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离开房琯之后,董大又回到了陇西老家,继续山村生活。只到公元765年去世,享年70岁。

通过董大的故事,是我们明白了几个道理:

第一,学习的时要赶早,实在太晚的话,也不要放弃,梦想从来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坚持,晚点也没什么;

第二,不管什么时候,不要“玩物丧志”,更不要无限“沉沦”,要有个好身体,不然一切都等于零;

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三,不要过于清高或者佯装清高,谈钱没什么丑的,要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紧迫感,挣点钱,没什么错。不要沦落到到“丈夫贫贱应为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种“不达”的状态,更不要让“妻儿老小”衣食成忧。不管你做什么职业,哪怕是“无业”,也不要让自己陷入这种“窘境”。

离别容易相聚难,愿我们相遇之时,都有“酒钱”,痛饮三百杯,彼此“不差钱”!

特别声明:个别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先表示感谢。

海舟原创,敬请关注。诚意十足,干货满满。欣喜相逢,相知相悦。把酒诗话,引吭高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