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站獲5G加持,佰才邦Baicells宣佈完成C1輪融資

近日,CV智識獲悉,雲架構4G/5G通信解決方案公司佰才邦Baicells完成C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綠地集團、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聯合領投。

綠地集團執行總裁、綠地金融董事長、總裁耿靖表示,雙方會在戰略投資的基礎上,深化產業協同。

“雙方計劃組建合資公司,並聯同其它運營商合作探索‘社會化建網’和網絡運營、推進地產邊緣雲服務;5G應用落地方面,運用佰才邦的領先技術全力推動綠地在5G室內覆蓋、邊緣計算、智能樓宇、智能酒店等各產業板塊及多產品形態的5G應用落地。”

“以5G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蘊涵著大量機遇,佰才邦在該領域具備技術創新能力和先發優勢。佰才邦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在4G/5G標準制定、端到端系統、產品架構創新上的投入,建網模式靈活開放;並且公司具有全球化的技術視野和商業格局,相信未來會在海內外市場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表示。

此外,據CV智識瞭解,佰才邦Baicells已收到多家基金的C2輪投資意向,預計全部項目完成後,C輪總規模約為6億人民幣。

佰才邦成立於2014年,主要產品包括小基站、終端設備、核心網軟件及企業邊緣計算平臺等端到端的創新通信系統。今年年初,佰才邦剛剛宣佈獲高通創投(Qualcomm Ventures)領投的B+輪融資。

小基站迎爆發

隨著5G商用牌照的發放,各大運營商開始加緊部署5G基站。8月,在2019重慶智博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透露,根據當前規劃,2019年我國預計將在50個城市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

從廣義上來說,基站分為宏站和小基站兩種。宏站主要負責室外信號的廣覆蓋,而小基站則主要聚焦於室外熱點區域或是室內區域的集中覆蓋。也就是說,在3G、4G時代,小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補盲”和“補熱”。

但5G時代,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預測,小基站將迎來巨大機遇,5G小基站數量預計中國市場應該有數千萬量級。

“5G高頻段信號覆蓋能力大幅縮減,網絡密度需要顯著提升,僅靠傳統宏基站組網模式成本難以承受,小基站應用幾乎是唯一解決方案。”

“未來5G時代下的高頻通信中,預計大部分的流量將發生在室內,而小基站在室內環境中(包括小區、場館、園區、車站、機場等)具有高度部署靈活性。因此,基於區域的小基站超密集組網有機會成為5G時代的主流模式。”佰才邦CEO孫立新對CV智識表示。

他還指出,目前業界兩種潛在5G組網路線中,無論是小基站密集組網方案,或是熱點小基站輔助部署,都將迎來小基站爆發式增長需求。

根據 SCF 預測,2015~2025 年商用小基站每年將以36%的年複合成長率穩定發展,預計 2025 年小基站建置數量將超過 7000 萬站。

5G帶來全球商業模式

巨大的市場也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與其中,其中不乏華為、中興、大唐移動、英特爾、愛立信、諾基亞等國內外巨頭。

早在去年,華為就推出了5G LampSite,並且已經用於北京首都機場、鄭州火車站和廣州南站等地方;在MWC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移動也聯合聯想、佰才邦共同展示了業界首個4G/5GO-RAN雙模雲化白盒小站方案。

還有像三元達、京信通信等小基站研發的傳統老牌廠商也都在發力。

面對競爭,佰才邦選擇了更加主動的商業模式,一方面配合運營商拓展更多可落地的應用場景,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與運營商、垂直行業聯合研發,共建共享,共同合作。

孫立新表示,佰才邦將部分協議棧搬到了雲端或任何標準硬件上,使基站具有一個非常好的開放能力,能夠把能力開放給第三方,以降低運營商的CAPEX(建設成本)和OPEX(維護成本)及提升業務體驗。

巨頭頻繁佈局,是否還有創業者的機會呢?

有行業報告指出:5G時代,信號頻譜變高,銅線傳播損耗過大,小基站將更多采用光纖結構,技術壁壘的提高導致市場更集中 。華為、中興的微基站設備售價價高,運營商考慮到成本問題,不會大規模採購大廠產品,因此創業公司存在機會,尤其在非重要場景中。

但孫立新也指出,ICT領域對於技術積累要求門檻很高,如果創業者一味的跟風是無法獲得長遠發展的。

小基站未來挑戰:成本、標準、設計......

業界普遍認為:不同於以往3G、4G時期,小基站主要發力在網絡建設的中後期,充當補盲補熱的角色。5G時代,小基站將成為先行軍,與宏站平分秋色。

但現實中小基站的部署仍有很多難題。

Qorvo公司基礎設施事業部高級應用工程師周鵬飛曾表示,2019年是4G向5G轉變的過渡期,隨著5G接入點數量和容量的增加,運營商對小基站和組網的成本要求相對苛刻5G的組網方式還是非獨立組網狀態,成本也比較高。但是5G用戶量和需求量的增加,不會因為5G商用時間或早或晚的到來而改變。

此外,設計方面,理查森電子中國區總經理蘇志建曾指出5G小基站設計挑戰很多,比如軟件有層一層二層三的需求,包括硬件的設計和成本,射頻單元有64、96數量還是很大的,還有功耗挑戰,一般5G要比4G多三到兩倍,還有整個交付問題、關鍵元器件的交付,上市時間週期以及投入等。

標準化也是小基站大規模覆蓋面臨的又一挑戰。首先,無論是硬件設備、軟件接口還是加速的設備對接,都要實現標準化,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放和通用。另外,產業需要更加細分和規範化。目前來看,國內的設備廠商提供的方案都是從軟到硬的整體解決方案,因此行業如何細分是關鍵。

當然,也有人提到網絡如何更加開放的問題,實際上,業內已經開始在行動。包括中國電信、Verizon、AT&T、NTT docomo、DT、SKT、KTF等全球多家運營商共同組成了開放無線接入網(O-RAN)聯盟,期望以網絡智能化、接口開放化、硬件白盒化和軟件開源化的理念,提升下一代無線通信網絡的開放性水平。

作為O-RAN聯盟的成員之一,孫立新表示:“原來運營商只能靠流量收費,但是現在每比特流量的價格貶值很快,運營商需要尋求價值的轉移,5G接入網與邊緣計算的結合是管道作為入口增值的渠道之一。基站的雲化和虛擬化是很好的選擇,由於基站隨人群的潮汐效應非常明顯,因此在基站空閒的時候,在相同耗電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這些空閒資源進行更多的業務體驗提升。”

相較於3G和4G網絡,提到5G, 將不僅僅是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的通信網絡,更是一種應用與計算的結合,一種全新智能連接方式。

“未來5G的應用一定是充滿想象力的,比如我們去體育場,大家坐在看臺上可以虛擬疊加觀看到臺上比賽的每一個角落各個角度的視頻;比如賽車競技項目,賽車手在臺上比賽,觀眾可以坐在模擬機裡參與到和賽車手同樣的比賽。未來的體驗一定是全新的,充滿實時互動性的。”

因此,如何讓小基站發揮大作用仍是產業鏈各方需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