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站获5G加持,佰才邦Baicells宣布完成C1轮融资

近日,CV智识获悉,云架构4G/5G通信解决方案公司佰才邦Baicells完成C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绿地集团、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联合领投。

绿地集团执行总裁、绿地金融董事长、总裁耿靖表示,双方会在战略投资的基础上,深化产业协同。

“双方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并联同其它运营商合作探索‘社会化建网’和网络运营、推进地产边缘云服务;5G应用落地方面,运用佰才邦的领先技术全力推动绿地在5G室内覆盖、边缘计算、智能楼宇、智能酒店等各产业板块及多产品形态的5G应用落地。”

“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蕴涵着大量机遇,佰才邦在该领域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佰才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在4G/5G标准制定、端到端系统、产品架构创新上的投入,建网模式灵活开放;并且公司具有全球化的技术视野和商业格局,相信未来会在海内外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表示。

此外,据CV智识了解,佰才邦Baicells已收到多家基金的C2轮投资意向,预计全部项目完成后,C轮总规模约为6亿人民币。

佰才邦成立于2014年,主要产品包括小基站、终端设备、核心网软件及企业边缘计算平台等端到端的创新通信系统。今年年初,佰才邦刚刚宣布获高通创投(Qualcomm Ventures)领投的B+轮融资。

小基站迎爆发

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各大运营商开始加紧部署5G基站。8月,在2019重庆智博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透露,根据当前规划,2019年我国预计将在50个城市建设超过5万个5G基站。

从广义上来说,基站分为宏站和小基站两种。宏站主要负责室外信号的广覆盖,而小基站则主要聚焦于室外热点区域或是室内区域的集中覆盖。也就是说,在3G、4G时代,小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补盲”和“补热”。

但5G时代,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预测,小基站将迎来巨大机遇,5G小基站数量预计中国市场应该有数千万量级。

“5G高频段信号覆盖能力大幅缩减,网络密度需要显著提升,仅靠传统宏基站组网模式成本难以承受,小基站应用几乎是唯一解决方案。”

“未来5G时代下的高频通信中,预计大部分的流量将发生在室内,而小基站在室内环境中(包括小区、场馆、园区、车站、机场等)具有高度部署灵活性。因此,基于区域的小基站超密集组网有机会成为5G时代的主流模式。”佰才邦CEO孙立新对CV智识表示。

他还指出,目前业界两种潜在5G组网路线中,无论是小基站密集组网方案,或是热点小基站辅助部署,都将迎来小基站爆发式增长需求。

根据 SCF 预测,2015~2025 年商用小基站每年将以36%的年复合成长率稳定发展,预计 2025 年小基站建置数量将超过 7000 万站。

5G带来全球商业模式

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其中,其中不乏华为、中兴、大唐移动、英特尔、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内外巨头。

早在去年,华为就推出了5G LampSite,并且已经用于北京首都机场、郑州火车站和广州南站等地方;在MWC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也联合联想、佰才邦共同展示了业界首个4G/5GO-RAN双模云化白盒小站方案。

还有像三元达、京信通信等小基站研发的传统老牌厂商也都在发力。

面对竞争,佰才邦选择了更加主动的商业模式,一方面配合运营商拓展更多可落地的应用场景,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运营商、垂直行业联合研发,共建共享,共同合作。

孙立新表示,佰才邦将部分协议栈搬到了云端或任何标准硬件上,使基站具有一个非常好的开放能力,能够把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以降低运营商的CAPEX(建设成本)和OPEX(维护成本)及提升业务体验。

巨头频繁布局,是否还有创业者的机会呢?

有行业报告指出:5G时代,信号频谱变高,铜线传播损耗过大,小基站将更多采用光纤结构,技术壁垒的提高导致市场更集中 。华为、中兴的微基站设备售价价高,运营商考虑到成本问题,不会大规模采购大厂产品,因此创业公司存在机会,尤其在非重要场景中。

但孙立新也指出,ICT领域对于技术积累要求门槛很高,如果创业者一味的跟风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

小基站未来挑战:成本、标准、设计......

业界普遍认为:不同于以往3G、4G时期,小基站主要发力在网络建设的中后期,充当补盲补热的角色。5G时代,小基站将成为先行军,与宏站平分秋色。

但现实中小基站的部署仍有很多难题。

Qorvo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高级应用工程师周鹏飞曾表示,2019年是4G向5G转变的过渡期,随着5G接入点数量和容量的增加,运营商对小基站和组网的成本要求相对苛刻5G的组网方式还是非独立组网状态,成本也比较高。但是5G用户量和需求量的增加,不会因为5G商用时间或早或晚的到来而改变。

此外,设计方面,理查森电子中国区总经理苏志建曾指出5G小基站设计挑战很多,比如软件有层一层二层三的需求,包括硬件的设计和成本,射频单元有64、96数量还是很大的,还有功耗挑战,一般5G要比4G多三到两倍,还有整个交付问题、关键元器件的交付,上市时间周期以及投入等。

标准化也是小基站大规模覆盖面临的又一挑战。首先,无论是硬件设备、软件接口还是加速的设备对接,都要实现标准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放和通用。另外,产业需要更加细分和规范化。目前来看,国内的设备厂商提供的方案都是从软到硬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行业如何细分是关键。

当然,也有人提到网络如何更加开放的问题,实际上,业内已经开始在行动。包括中国电信、Verizon、AT&T、NTT docomo、DT、SKT、KTF等全球多家运营商共同组成了开放无线接入网(O-RAN)联盟,期望以网络智能化、接口开放化、硬件白盒化和软件开源化的理念,提升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水平。

作为O-RAN联盟的成员之一,孙立新表示:“原来运营商只能靠流量收费,但是现在每比特流量的价格贬值很快,运营商需要寻求价值的转移,5G接入网与边缘计算的结合是管道作为入口增值的渠道之一。基站的云化和虚拟化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基站随人群的潮汐效应非常明显,因此在基站空闲的时候,在相同耗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些空闲资源进行更多的业务体验提升。”

相较于3G和4G网络,提到5G, 将不仅仅是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更是一种应用与计算的结合,一种全新智能连接方式。

“未来5G的应用一定是充满想象力的,比如我们去体育场,大家坐在看台上可以虚拟叠加观看到台上比赛的每一个角落各个角度的视频;比如赛车竞技项目,赛车手在台上比赛,观众可以坐在模拟机里参与到和赛车手同样的比赛。未来的体验一定是全新的,充满实时互动性的。”

因此,如何让小基站发挥大作用仍是产业链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