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宋教仁故居】

一個人如果缺乏運程,或者說,運程差那麼一點,就總是事與願違,與成功擦肩而過。

大李2017年國慶長假間,帶著崇仰之心前往湖南常德桃源宋教仁故居參觀,回來後搜尋大量資料後發現,宋教仁委實是一個運程不好的人,感覺其在人生事業的節點之時,多次總是與成功 “擦肩而過”。

80後領袖

宋教仁1882年出生,典型的80後,如果說80後都是運氣不好的一代的話,那麼100年前的80後的宋教仁也是。

100年前,宋教仁和黃興、孫中山結合,分別代表著老中青,孫中山出生在1866年,是老年的60後;黃興出生在1874年,是中年的70後;而宋教仁就是典型的青年代表。

他們三個,在民國曆史上,是並稱平行的,即“孫黃宋”。

並稱之際,宋教仁才20多歲。一般來說,20多歲,是乳臭未乾的年齡,是毛糙的小夥子,是幹不了什麼大事的。然而,宋教仁不是。

蓋棺定論的結論是:宋教仁是中國“憲政之父”,與黃興、孫中山並稱,主持第一次改組國民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甚至,美國人譽他為“中國的傑斐遜”。

然而,中國的傑斐遜英年早逝!

1913年3月20日晚10時45分,上海火車站,殺手武士英向檢票口方向開了一槍,槍聲低沉,很多人都沒有聽見。

宋教仁也沒有聽見,但他搖晃了一下——他中槍了!他倒在旁邊的一張椅子上,神色平靜,和行走在身邊的于右任說了句:“吾中槍矣。”之後,給他送行的黃興、廖仲愷、于右任等送他往醫院,立即開展搶救。

無奈,22日凌晨的4時48分,宋教仁31歲的生命終止。

人類歷史的殺戮中,不少領袖級人物遭人暗算、被人暗殺,其命中率一般來說1:1,宋教仁所中是右腰,傷及的是小腹和大腸,但並未進入心臟,然而,他就成了1:1中的另一個“1”。

當時,上海火車站人頭攢動,宋教仁這個國民黨理事長受袁世凱之邀北上,給他送行的國民黨大人物有于右任、廖仲愷和老鄉黃興,他們在休息室出來前往檢票口,一起前行,沒有故意的誰靠哪一邊,誰最安全,誰的位置最危險,就是隨性而行,加之是光線並不明亮的晚上,偏偏殺手的槍法就那麼準得不行……

這就是運程,這就是氣數!

宋教仁倒下——誰都扼腕、哀嘆。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故居木房子內外無裝飾】

兩次捱打

在國民黨元老中,與60後的孫中山、70後的黃興比,或許是年齡太小的緣故,宋教仁總是受人欺負,以致兩次在主席臺上捱打。當然,這種欺負和捱打,在大李看來,並不是壞事,而是民主自由中人人平等的最好說明。

第一次是1912年年初,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決定推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與部分開國元勳,主張一定要袁世凱離開北京老巢,到南京就職,以對袁世凱進行鉗制。可另一些革命元老卻不以為然。雙方為此互不相讓。

一天,大家又聚在一起爭論這個問題,一人提議,乾脆讓黃興帶兵北上,以迎袁為名,將其北洋軍消滅掉。宋教仁不贊成這樣做,他說北洋軍有重兵把守直隸、山東,革命軍根本無法北上。他的話音剛落,同盟會元老、廣西才子馬君武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他左眼流血不止。

馬君武儘管才氣逼人,還是大學校長,但他是性情中人,脾氣暴躁,此次打宋教仁除了動手還兼著動口,他大罵宋教仁是在給袁世凱作說客,是想出賣南京,出賣革命者。

論年齡,馬君武81年的,只比宋教仁大一歲,但大一歲也是大,誰要宋教仁是國民黨的領袖、內閣總理的候選人呢?於是,巴掌摑過來了!

宋教仁是革命的理想主義者,在“孫黃宋”中最具知識分子氣質,因而並沒有還手,只是一手捂著臉,一手指著馬君武,似有你太不講理,我要打還你的架勢。

其實,宋教仁這是第二次當眾捱打,大李曾在寫唐群英故居時,專門敘述過。

唐群英是被孫中山譽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湖南衡山人,說起來跟宋教仁還是湖南老鄉。而且,她的革命資歷也非常老,不但留學過日本,而且還是同盟會中第一個女會員。

作為一名女性,唐群英在進行革命活動時,將相當多的注意力放在爭取婦女權益問題上。1912年2月,她聯絡湖南的女國民會、上海女子參政同志會等團體,先後五次向孫中山和臨時參議院上書請求《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訂明“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選舉權”的條款;4月,她發起成立了“女子參政同盟會”,並親自起草了“實行男女權利平等”、“實行普及女子教育”、“實行一夫一婦制度”等十一條政綱。她還通過辦報刊、演講等宣傳男女平等、婦女解放。

同盟會是吸收女黨員的,但是,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時,一則由於以英國憲政為榜樣(當時英國婦女沒有參政),二則由於不少男會員還存有封建思想殘餘,所以,在國民黨新黨章中,規定不接收女黨員。

這一規定讓唐群英不能接受。1912年8月25日,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國民黨在北京虎坊橋湖廣會館召開成立大會,有一項議程是宣佈新黨章,宣佈一條,說明一條。當說到新黨章中規定不吸收女黨員時,坐在臺下的唐群英衝上主席臺,揪住主持改組工作的宋教仁,結結實實地打了一記耳光。

但宋教仁依然沒有還手。如果說他挨馬君武的巴掌時有點不服氣、想還手的話,那麼挨唐群英的耳光時,卻是無半點還手的念頭,只是捂著面頰默然退避。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故居內院-天井】

多次“擦肩”

與廣州黃花崗起義擦肩——

武昌起義前,宋教仁在日本,他在同盟會的聚會中分析:反清革命上策為中央革命,以東三省為後援,攻佔北京,號令全國;中策是在長江流域起義,湖北武漢最佳,先成立政府,然後北伐;下策是在雲南、廣西等邊遠省份起事,再向內地進取。

最後,他說:上策和下策都很難成功,中策比較合適。於是,他決定回國,組建中部同盟會,領導長江流域的起義。

他回到上海。那時的上海,到處迸發著革命的火星。革命黨人在上海創辦的報刊就有十五家之多。《民立報》創辦人于右任得知宋教仁回來了,立刻前去拜訪,希望宋教仁擔任主筆。

於是,在那一年的春天,《民立報》上出現了署名“桃源漁父”和“漁父”的許多政論文章,宋教仁用這兩個筆名痛斥清政府昏庸無能,並預言列強將進一步侵略中國。後來的歷史證明,除了時間晚了點,這些事都發生了。

至此,大李插話說一下漁父:宋教仁是真正的愛國者,他一生崇敬屈原,屈原的著作《楚辭·漁父》深深印在他的腦子,同時,他認為自己來自草根,是一個“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漁父。

在上海期間,黃興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電邀宋教仁赴粵,于右任竭力挽留:“太危險了,以私交言,不願君行也。”于右任的話很明顯,於個人感情來說,我不願你去送死,於公,當然是支持。但宋教仁說:“無恐。事成,為四萬萬同胞造幸福;不成,則送我一顆頭顱已矣。”可見,宋教仁早就有殺身成仁的英雄氣概,和譚嗣同一般。

1922年4月27日,宋教仁搭乘晚班輪船前往廣州準備參加戰鬥。他到達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黃花崗起義已經失敗。廣州城門緊閉,清兵正在碼頭嚴加盤查。宋教仁無法上岸,遠望城內火光,嘆了口氣,重返香港。

他錯過了!

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擦肩——

之後從香港回到上海,宋教仁繼續擔任《民立報》主筆。7月31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湖州會館召開成立大會,宋教仁當選總務幹事。

會後,宋教仁委派譚人鳳前往湖北,促成革命組織共進會和文學社的聯合,成立中部同盟會湖北分會。這個節點的故事,大李在寫蔣翊武時,有過描述。

9月,共進會和文學社準備動手。當時黃興在香港,孫中山則在更遠的美國,譚人鳳又生病住院,湖北革命黨人派代表來上海,請宋教仁前去武漢領導起義。宋教仁大喜,立即收拾行裝準備動身。

可就在這時,武昌獄中的革命黨人胡瑛派人給宋教仁發來密信,說湖北形勢極為險惡,近期恐怕不能發難。

宋教仁猶豫了。此時已是10月8日,宋教仁在上海照看《民立報》。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以往,大李在默讀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的歷史時,總是懷疑國民黨辦事怎麼這麼沒有戰略策劃能力,忒大的一次起義活動,居然董事長、總經理和總策劃都沒有參加,而最終草草地推出個與革命無吊毛關係的黎元洪大胖子坐上了革命政府的寶座?

但現在總算明白了。

可明白了後,就替宋教仁惋惜起來——他又錯過了!

宋教仁自己,當時得知起義已經爆發,黎黃陂當了都督,他拿著電報跌足長嘆,哭笑不得。

革命的領導權一定要掌握在革命黨人手裡,這是宋教仁的信念。為亡羊補牢,10月底,黃興和宋教仁一起抵達武漢。

宋教仁準備推舉黃興為湖南湖北大都督,位居黎元洪之上。這個提議遭到以吳兆麟為首的起義軍人反對,結果黎元洪任命黃興為戰時總司令,渡江到前線去同清軍作戰。

宋教仁則被命令協助軍政府外交部長鬍瑛處理外交事務,這個工作不能說不重要,卻沒有實權。鬱悶的宋教仁只好重拾他最熟悉的憲法專業,與孫武等人一起制訂了《中華民國鄂州約法及官制草案》。這個草案宣佈“人民一律平等”,規定了選舉、言論、出版、集會、私有財產等重要權利,成為後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藍圖。

但是留在武漢的宋教仁,再沒什麼事可做。11月10日晚上,宋教仁給黃興寫了封短信,然後同他的日本友人北一輝一起乘坐小船,冒著兩軍對射的炮火穿過江面,順流東下。

中部革命已成功,這符合他的預言,總算給了他安慰。因此,他要去新的地區打開新的局面,建立一個由革命黨人控制的中央政權。

他去南京。

誰知時機又不對。11月14日,宋教仁在到達南京城下時,老遠就見城門上黃龍旗隨風搖擺,漫山遍野都是磨刀霍霍的辮子兵——這是張勳的部隊,正在城裡大肆搜捕革命黨,凡是剪了辮子的青年一律捉去殺掉。

宋教仁嚇一跳,只好又往上海。他希望黃興堅持留在武漢,不要放棄對軍隊的領導權。可是黃興聽說各省都督要在上海開會,便動身來滬。宋教仁在日本時就神經衰弱,這時急得更睡不著覺,他對北一輝說:“您不下圍棋,可知道走錯一子,會使全局變輸。我考慮到天亮,覺得恢復局勢的辦法,只有趕快拿下南京。”

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宋教仁喜出望外,給江浙聯軍總司令徐紹楨打電報,大呼:“聯軍萬歲!中華民國萬歲!”按照宋教仁的設想,中華民國應該定都南京,由黃興任臨時大總統,黎元洪掌管軍事,自己負責行政。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古時故居廊簷的別緻】

與“內務總長”擦肩——

12月25日,孫中山回來了。在上海登陸的孫中山對中外記者宣佈,自己一分錢沒有:“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80後宋教仁歷來與60後的孫中山政見不怎麼統一,尤其對孫中山的“大炮演講”有看法。此時,日本人北一輝勸宋教仁擁護孫中山,宋教仁大怒:“黃興的優柔寡斷誤了事,孫中山的空想再來誤事的話,革命怎麼辦呢?我有兵力,決不允許孫派的人踏進城門一步!”

北一輝好說歹說,宋教仁才勉強同意去上海,參加同盟會歡迎孫中山的宴會。

別看宋教仁年輕,但還是學會了妥協。在上海,同盟會高層開會,宋教仁終於同意了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但在政權組織形式上,孫中山主張實行美國式的總統制,宋教仁堅持要實行法國式的責任內閣制。最後大家取了個折衷的方案: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黃興當內閣總理,宋教仁當內務總長。

不料到了南京,這個方案又被否決了。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月3日,在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上,宋教仁的提名被取消,改由程德全擔任內務總長。直到1月15日,孫中山才任命宋教仁擔任總統府法制院總裁。

最終的子彈卻沒有擦肩——

這最後一次,1013年的3月20日晚,一顆罪惡的子彈讓我們偉大的憲政之父的生命永遠停止了,同時也停止了之後多少次應有的憲政之路。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通往故居的路非常簡陋和粗糙】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大李慣例,在故居前留影】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故居左側面】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故居右側面】

宋教仁一生功勳卓著,無奈運氣欠佳

【故居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