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尖子生二話不說選物理,中等生該如何選擇?

新高考模式一改革,有人歡喜有人憂。當有了更大的自由選科空間,偏科嚴重的學生有福了:除了必選學科,可以選擇自己更擅長的科目來加大得分優勢,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弱項“拖後腿”現象;尖子生同樣不受影響,各科成績都均衡拔尖,還可以在難度較大的學科上擁有更大的拉分優勢。

然而,對於各科成績都很一般的中等生而言,選科卻成為了比較頭疼的事情。選不好不僅沒能充分利用得分空間,還很可能成為“炮灰”。面對新高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等學生如何選科才能趨利避害、使得分優勢最大化?

新高考改革,尖子生二話不說選物理,中等生該如何選擇?

【該不該選物理】

該不該選物理,是中等生們最糾結的問題。物理與歷史相對立,是必須二選一的學科之一。尖子生為求更多專業選擇和發展空間,自然二話不說選擇物理,其他學科組合只要根據個人興趣優勢來選,不必太過糾結;然而對於中等生而言,選物理發展面更廣,但是難度較高,因此會格外猶疑。

首先學生要明白,自己的物理水平到底如何。如果在高一時就感到學物理很吃力,連基本的概念都掌握不太清楚,考試經常低分,那麼選擇物理非常危險;如果物理成績只是一般,沒有非常突出,也沒有落後其他科目太多,那麼不一定是真的學不好物理,可以嘗試大膽去選。摸清自己學習物理的實際能力和興趣傾向,再來決定這關鍵的二選一科目。

但是,物理不好的中等生千萬不要強求物理組合。在成績本就一般的情況下,沒有可以補漏的優勢學科,很可能會因為物理成績嚴重拖後腿,最後影響總成績。賦分制度下,如果物理被賦成最低分,高考成績大打折扣,還直接影響到大學專業的選擇。除非是非常喜歡物理、明確自己的理工專業擇向的學生可以嘗試去“闖一闖”,其他中等生還是不要太過冒險。

新高考改革,尖子生二話不說選物理,中等生該如何選擇?

【中等生該怎麼選科最理想】

那麼,中等生該如何理性選科?總的來說可以遵照以下這幾條原則:

1、 難度“互補”的選科原則

當兩門學科的成績相差不多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其學習難度和時間成本的投入。就以選擇了物理學科的學生來說,想要學好物理,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較高,那麼就要選擇自己學起來更輕鬆、少費時費力的學科來互補,為難度高的學科騰出更多學習時間;

2、選專業和學校有優勢的選科原則

其次,選科直接影響的不僅僅是高考分數,還有大學專業的選擇。因此,如果已經有了明確的專業選擇方向,一定要認真查詢高校相關專業錄取學生的選科要求,只有符合條件,才能夠報考該類志願。專業的選擇,也可以作為學生選擇學科的導向之一。

新高考改革,尖子生二話不說選物理,中等生該如何選擇?

2、 分數最大化原則

如果沒有明確的專業發展方向和職業規劃概念的學生,當然以分數最大化原則,優先考出高分數是最明智的選擇。以學科難度和個人興趣、優勢為最根本的選科原則來選課也不是不可以。畢竟無論什麼學科組合,“高分才是王道”,即便是純文科、選專業最受限制的學科組合,高分學生一樣能有很好的專業發展。

總之,選科有技巧,更需要學生結合學科本身特性與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深思熟慮後再決定。但是無論如何選科,都不存在輕鬆一說,想要考出高分、脫穎而出,就必須有艱辛的付出,才能收穫飽滿的果實。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