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哈喽大家好,接演《封神演义》,封神世界,无奇不有。今天我们聊一聊商纣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太师闻仲。闻仲是商朝托孤重臣,自幼跟随金灵圣母修行,学艺五十年才下山服保殷纣王朝,因能力出众,为人正直,所以下山就当家,被任命为太师之职。一生争战无数,从未有过败仗。可惜最后死在征伐西岐的路上。因为闻仲是封神榜里的重要人物,所以我们多啰嗦两句。

《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闻仲是截教嫡传弟子,金灵圣母的徒弟,金灵圣母是通天教主的四大高徒之一,在万仙阵之时大战慈航、文殊、普贤三位圣人,后来被燃灯道人用定海珠偷袭致死,金灵圣母死后封神为坎宫斗母正神,执掌金阙,坐镇斗府,为北极紫气之尊,居周天列宿之首,还统领八万四千群星恶煞。闻仲同门师兄弟余元,也是修为及高,炼制的化血神刀令哪吒、雷震子等西岐大将无计可施,即使抓住也杀不了。

闻仲还是商纣的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纣王都十分畏惧。从北海回朝之时,正赶上比干惨死,所以闻仲给纣王陈十策,并当众怒打奸臣费仲、尤浑。只因东南叛乱,闻仲离朝,纣王又开始宠妲己、听奸臣。所谓:大厦将倾孤木难支。八百路诸侯反了四百路,凭借闻仲一人又怎么可能挽回岌岌可危的朝廷呢?但闻仲没死之时,还是给姜子牙的西岐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先后请来九龙岛四圣、十天君、赵公明、三霄娘娘等截教有名的上仙。

《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闻仲代表的是商朝,更代表截教。《封神榜》的目的就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争地盘。因为神仙也需要人间的香火和供养。谁抓住当时的朝廷,谁就占据主动。周朝由姜子牙掌控,代表的是阐教。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三代弟子的闻仲,能不费力气就能请到赵公明和三霄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是给商朝面子,而是给闻仲面子,暗地里就是给通天教主面子。说到这里问题来了;

第一、做为忠心耿耿,刚正不阿的闻仲,为什么不铲除祸根妲己

在下认为:1.没时间,闻仲忠君爱国,南征北战,在北海作战就呆了十五年。刚回国又赶上黄飞虎叛变,东伯侯和南伯候又相继举兵来犯。他想铲除妲己也无暇顾及,因为国事为重,他主要责任是平叛乱,而不是进谏。

《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2.不能欺君,以闻仲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妲己是狐狸精,而且闻仲的十策里就有废妲己一条,当时纣王和闻仲商量,有两条不能同意,一是不能废妲己。二是不能杀费仲、尤浑。这也是闻仲当众打两位奸臣的原因。在古代非常讲究礼数,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闻仲虽然权倾朝野,可终归是臣子,纣王无论怎么荒淫无道,终归是君主。 闻仲作为臣子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强求。

3.天数,以闻仲的修为和人脉,肯定知道妲己是狐狸精,同时他们肯定也知道《封神榜》,因为通天教主在碧游宫大门上写下了,谨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就是劝告门下弟子不要参加商周大战。可无奈的是连通天教主也无法阻止这场浩劫。在三霄娘娘死后,闻仲老泪纵横,感叹天亡殷商。这也是闻仲慷慨赴死的主要原因。

《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第二、闻仲为何主动求死

闻仲征伐西岐之时,大军路过绝龙岭,看到绝龙岭三字时,面上有惊恐之色,一旁的邓忠看到,问道:太师为何不快?太师曰:吾当时悟道,在碧游宫拜金灵圣母为师之时,学艺五十年,吾师命我下山佐成汤。临行,问师曰:弟子归着如何?吾师道:你一生逢不得绝字,今日行兵,恰恰见此石碣,上书绝字,心上迟疑,故此不快。有人认为闻仲是在这时才心灰意冷的,在下认为,不然,太师应该在黄飞虎反五关之时,就已经知道大商气数已尽。只是当时还没有绝望,所以才请四圣、十天君、赵公明、三霄等等。但三霄娘娘惨死以后,闻仲彻底知道无力回天了。以至于最后被阐教众仙往绝龙岭相逼的时候,闻仲对辛环等人说,老夫可以一走了之,但不能撇下众将士。闻仲不走有两个原因,1.忠臣不保二主,不能自己走,而弃商纣江山于不顾。2.因为自己不仅是商纣的顶梁柱,更重要的还是截教代表。封神大战愈演愈烈,别人都能躲,可闻仲不能躲,这是他的责任。

《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闻仲死后,其心不死,灵魂飘往到朝歌托梦给纣王,希望纣王能励精图治,不要沉迷酒色,无奈纣王梦醒之后还是老样子,可怜千古忠臣的良苦用心。只能说:时也、运也、命也。闻仲忠心,天地动容。最后闻仲被封为雷部正神,就连元始天尊都不敢徇私舞弊。小说作者更是从始至终都在赞扬闻仲。用六个字形容闻仲,人心正、鬼神钦

《封神榜》之太师闻仲,为什么主动求死而不逃走?

只是个人观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