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出曾國史——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紀事

考古“挖”出曾國史——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紀事

編鐘樂舞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孫洪濤攝)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琴

一部曾國史,輝煌700年。

1978年,震驚世界的曾侯乙編鐘在隨州擂鼓墩出土,打開了塵封數千年的曾國曆史,也讓隨州與編鐘一起走進世界視野。經過40餘年考古發掘,一部輝煌的曾國史較為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是城市的根脈,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隨州用心挖掘“編鐘文化”“曾隨文化”,圍繞特色文化做文章,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考古“挖”出曾國史——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紀事

曾侯乙現世,揭開曾國“面紗”

湖北省博物館中,出土於隨州的曾侯乙編鐘作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代表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每年迎接數百萬遊客參觀。

曾侯乙編鐘是一套65件戰國早期編鐘。它至今仍是我國出土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堪稱“編鐘之王”,它的主人是曾侯乙。

曾侯乙墓是曾國史發掘的肇始。1978年,駐紮在隨州擂鼓墩的部隊在建設過程中,偶然發現了戰國早期的曾國國君墓葬——曾侯乙墓。墓葬中,與曾侯乙編鐘一同出土的還有1.5萬餘件精美文物及大量銘文資料。墓葬的下葬年代準確,墓主身份明確、地位甚高,出土文物數量眾多,種類齊全且保存完好,在中國考古史上實屬罕見。

參與過曾侯乙墓考古發掘、並在隨州主持了曾國多個重要墓葬發掘工作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春介紹,曾侯乙墓的出現,引發了“曾隨之謎”、曾國始封、曾楚關係等重大學術問題。

這一系列謎題在之後的四十年逐漸被解開。曾侯乙墓之後,隨州又發掘了葉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漢東東路墓地、棗樹林墓地,各項考古成果接連不斷,所出曾國青銅器種類齊全,銘文豐富,被專家學者譽為“青銅器的王國”。

目前正在發掘的棗樹林墓地,一次“挖出”了6位曾侯,連接起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時期曾國高等級墓葬考古的完整鏈條,勾勒出一部完整的曾國史。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至此,曾國有確切名號的曾侯已達13位,曾侯級別的編鐘達到9套,隨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編鐘之鄉”。

考古“挖”出曾國史——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紀事

編鐘“復活”,奏響文化強音

近年來,曾侯乙編鐘多次亮相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國寶·發現”等知名節目,編鐘走下廟堂,讓更多人驚豔於它的獨特魅力,奏響了文化強音。

“兩千多年前,因為有了曾侯乙編鐘,世界音樂的高峰在中國。我要為編鐘寫作品,將這件偉大的樂器復活!”德國著名作曲家老鑼因編鐘與隨州結緣,創作的《楚人謠》《上下求索》等具有楚文化韻味的編鐘曲目備受歡迎。

1978年建軍節,曾侯乙編鐘首次被奏響,震驚世人。從此,曾侯乙編鐘及其複製品走出館藏,作為國之禮樂重器,亮相國內國際多個重大場合,影響深遠。

1997年香港迴歸慶典現場,曾侯乙編鐘被再次特許奏響,扮演了重要角色;2016年1月,曾侯乙編鐘複製件隨習近平主席參加中埃建交60週年暨2016年中埃文化年開幕式,走進埃及盧克索神廟奏響《金石和鳴》,實現世界兩大偉大古文明的對話;2017年德國G20峰會上,曾侯乙編鐘演奏6次謝幕,博得33次掌聲;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習近平主席向美國總統介紹編鐘;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湖北省博物館接見印度總理莫迪,曾侯乙編鐘再次閃亮登場。

我市用心打造“編鐘文化”,舉辦了中國編鐘藝術節和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發行了一批以曾侯乙編鐘研究為主題的學術專著,拍攝了以曾侯乙編鐘為題材的電影《鳳舞天下》,創作了歌曲《編鐘敲起來》。2010年6月,隨州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編鐘之鄉”稱號。

曾侯乙編鐘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也促進了隨州以編鐘為代表的文物復仿製產業的發展。

研究、復仿製曾侯乙編鐘已經30年的項紹清,是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大師,他創辦的文化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單位,讓隨州企業在編鐘的研發、製作方面有了行業話語權。現在,他正與武漢大學等高校合作,積極推動青銅編鐘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

項紹清說,編鐘等優秀傳統文化彰顯著中國的文化自信,我們要與時俱進,奏響編鐘聲音,讓世界聽到中國好聲音。

考古“挖”出曾國史——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紀事

發展編鐘產業,挖掘特色優勢

如何進一步將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特色文物資源保護好、傳播好、發展好,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

2014年來,炎帝故里風景區、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景區,景區軟硬件建設全面提升,提升了城市的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

今年,我市啟動建設編鐘文化產業基地,謀劃編鐘文化產業核心支撐項目3個,策劃重點項目59個,計劃總投資320億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文藝創作展出、教育培訓、生產製造、對外交流、養生休閒、體育娛樂及配套建設等方面。

我市積極引進市場主體,謀劃建設青銅古鎮,擴大隨州青銅文物影響力,實現編鐘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推動地上與地下發掘相結合,大力推動曾(隨)文化大遺址走廊建設,將反映古曾(隨)國存續700年曆史文脈的擂鼓墩古墓群、義地崗古墓群、葉家山墓地、安居遺址,分別獨立建設遺址和文物展示、活化、體驗等系列項目,並規劃建設以大遺址走廊為核心的文化旅遊全產業鏈項目。

市文旅局局長曾雲峰表示,我市將以創建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抓手,以打造曾(隨)文化走廊為中心,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最終目標,全力打造華中知名的歷史文化高地和全國知名的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促進隨州文化旅遊產業全面發展,打造文旅名城。

鏈 接

曾侯乙墓被評為“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出土春秋戰國時期文物1.5萬餘件套;葉家山西周墓地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011年度考古學論壇六大新發現”,出土西周早期文物6000餘件套;文峰塔墓地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春秋時期文物6000餘件套;2017年發掘的漢東東路墓地,出土春秋時期文物2000餘件套;2018年發掘的棗樹林墓地,出土春秋中期文物1000餘件套。

全市現已登錄不可移動文物1966處,其中古文化遺址566處、古墓葬808處、古建築446處、古石刻32處、近現代重要史蹟114處。全市有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湖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隨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16處,國有文物博物館3家,民辦博物館1家,館藏文物5611件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