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他意外得到一件殘缺珍寶,幸運的是很快就被考古專家補全

1992年,他意外得到一件殘缺珍寶,幸運的是很快就被考古專家補全

文| 韋爵爺

1992年,他意外得到一件殘缺珍寶,幸運的是很快就被考古專家補全

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興起的一些收集文物的熱潮,有許多人藉此機會收集到許多文物之後,便開始進行轉手轉賣,從而從其中獲得錢財。而在當時,對於文物的保護機制還並不是很健全。所以有許多的文物都被長時間的流落在民間,甚至是無法迴歸到國家手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便有許多商人,自發的開始暗地裡尋找一些文物的下落。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所以有一些文物都流落到了海外,這些商人也囑託別人在發現極其富有價值的文物,是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1992年的時候,馬先生便就是其中的一員,當時的馬先生是一家博物館的館長。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身份,讓他對於國家文物的丟失更抱有這一份迫切感和責任感。他悄悄地囑託著自己在香港的朋友發現什麼好的文物,就一定要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他。在馬先生通知沒有多久之後,他的朋友立刻打電話告訴他,在香港有一套非常重要的文物出現。

1992年,他意外得到一件殘缺珍寶,幸運的是很快就被考古專家補全

欣喜若狂的馬先生立刻買下了機票,趕往香港。他在香港見到了這組極其珍貴的文物。原來這組珍貴的文物就是十幾個編鐘。編鐘流傳的時代,更多的是在夏商周時代,在那時人們對於編鐘的運用和熱愛,甚至成為了一種禮樂制度的象徵。馬先生髮現到這樣的巨寶,自然是非常開心,可是當時編鐘的擁有者卻瘋狂的出價。

馬先生憑藉著自己對於考古知識的理解,從而和老闆談起了價格。他發現這一套編鐘本身就不全,憑藉著這一點,他便開始和老闆討價還價從而省下了一大筆錢,成功的擁有了這一套編鐘。後來的馬先生在經過親自研究之後發現,這一套編鐘確實不全,而缺少的卻是最小的編鐘。

1992年,他意外得到一件殘缺珍寶,幸運的是很快就被考古專家補全

大編鐘上的銘文都可以應對起來,而唯獨最後的幾段卻是缺失。根據這樣的情況,他推測也許這最後一次的兩個編鐘還仍然在墓中。並且還很有可能是周朝某一位皇帝的陵墓。之後的馬先生將這樣的消息傳達給了上級部門,在時隔一年多後,山西省侯馬市傳來了一個消息。在消息中指出,考古專家在這裡發掘出了晉侯以及夫人們的墓。甚至是整整19位晉侯的墓。

這個小山村在很久以前便經常出土一些周代的文物。消息越來越流傳之後,有許多人帶著炸藥,試圖將從這裡盜取更多的文物。因為這樣,專家們開始將這裡保護起來,針對這裡發現的所有墓葬品進行挖掘。在這一次的挖掘中,終於發現了這套編鐘缺失的最後兩個編鐘。這套編鐘出土在8號墓晉侯蘇的陵墓,這一次正好是將這一套編鐘補齊。

1992年,他意外得到一件殘缺珍寶,幸運的是很快就被考古專家補全

補齊之後也徹底的可以看出,原本這套編鐘上真正的銘文是什麼。在這套編鐘合二為一之後,在展覽時,經常受到遊客們的喜愛,這讓我們更加重視對於自己國家文物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