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有後代嗎?後代是誰?為何選一個丫鬟延續香火?

yuuuu_蕭蕭


包拯是中國古代辦案界最有名的人物,他辦案神速,不畏權貴,清正廉潔,被世人尊稱為廉潔奉公的“包青天”,成為了公平正義的象徵。特別是通過“包青天斬殺陳世美”這件家喻戶曉的事,更是讓世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銘記了這位高、大、上的好清官。 然而,這樣一位受人們愛戴的好官,無論在正史還是野史中都很少記載他的家庭情況,人們都十分好奇,包拯有後代嗎?後代是誰?為什麼他會選一個丫鬟來延續香火呢?



在1058的時候,60歲的包拯向宋仁宗提出了立後的事情,宋仁宗就敏感地問包拯看上誰了,包拯回答道:“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半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也就是說,60歲的包拯還沒有兒子,這也是他十分痛心的事。其實,包拯以前有過一個兒子,只是後來去世了,而此時又有一個次子出身,只是包拯不知道。 包拯是在65歲的時候去世的,他曾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的長子是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去世的,唯一的孫子也夭折了,好像包拯沒有後代了,只有一個過繼的族孫。不過,包拯在60歲的時候,又老來得子,就是這個老來子,讓包家開枝散葉的。


包拯的原配妻子李氏早就去世了,後來他又娶了董氏,董氏還帶來了一個貼身丫鬟孫氏。包拯在三十五的時候,生了第一個兒子包繶,包繶娶了崔氏,生下了兒子鮑文輔,包繶早逝了,鮑文輔5歲的時候也夭折了,所以包繶這一支已經斷後了。當時,包拯夫妻都勸二十五歲的崔氏再嫁,可她不肯,執意留在包家侍候包拯他們。 孫子鮑文輔夭折的時候,包拯已經60歲了,不可能再有孩子了,於是就將族孫包永年過繼到崔氏名下,以免斷了包家的香火。


讓人驚喜的是,在包拯60歲的時候,卻突然冒出了一個親生兒子。因為包拯有一個滕妾孫氏,由於·犯了事,包拯就將其遣送回了孃家,不過孫氏回家時,是懷著身孕的。此事被崔氏知道了,就暗中接濟孫氏,於是就有了包拯的次子包綬,包綬生下後,就由崔氏抱回自己房中撫養。 由於孫氏是被包拯遣送回家的,崔氏怕包拯生氣,就隱瞞了這件事,等到包拯60大壽的時候,才抱出來。包拯老來得子,自然高興,就接納了這個兒子,孫氏是不可能接回來的。直到包綬娶妻生子時才將孫氏接回同住。

1062年,包拯去世的時候,包綬只有5歲,宋仁宗感念包拯的功績,就將5歲的包綬封為太長寺太祝,三年後升為大理平事,他也是一位清官,一生幾乎沒有積蓄。他在47歲的時候,去潭州赴任時,病逝在路上,窮得連靈柩運回老家的錢都沒有。包綬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有二子二女夭折了,最後只留下了兩個兒子,他們長大有了錢,才將父親的靈柩運回老家安葬。 所以,包家的香火,是由被包拯遣送回家的滕妾來延續的,她雖是個丫鬟,卻為包拯完成了傳宗接代的大業。


迷萌樂


包拯有後代,包拯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叫包綬,延續了包家的血脈。

包拯早年娶過一房妻子,但是妻子早早就去世了,也沒有留下子嗣。後來他又娶了董氏,後來生下長子,可惜運氣不好,後來死在了任上。

包拯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他曾經有一個侍妾孫氏。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和這個侍妾發生過關係,於是這個侍妾就懷孕了,當然,當時倆人誰都不知道。後來因為這個女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把人家給休了。

但是孫氏懷孕的事情,後來被他的兒媳知道,就是他長子的媳婦崔氏。那崔氏知道自己的公公是個非常耿直的人,他認定這個侍妾不適合做夫人,那肯定是對她徹底沒好感,如果此時將事情說出來,說不定他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崔氏也知道,自從公公的長子走後,他就面臨著無後的局面,關鍵他此時年事已高,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有孩子了。於是她就揹著公公,私底下經常去見孫氏,還送去錢財。後來孫氏果然沒讓人失望,居然生下了一個男孩,這下好了,包拯終於有後了,不過大家依然沒有告訴他。

在他60歲壽誕上,兒媳崔氏鄭重地把這個孩子交給了包拯,他當時激動得要命,因為自己終於有後了,於是給這個兒子取名就叫包綖,後來又叫包綬。

《包青天》裡的展昭劇照:

歷史上包青天之名流傳千古,原因是幾千年來中國封建君主專制下,吏治腐敗,貪汙受賄的官員太多,老百姓才會對這麼一個清官念念不忘。

包拯劇照:

現實中的包拯:

北宋富翁:包拯出生的那一年是農曆豬年,公元999年,這個數字看上去非常討喜,封建的老百姓認為十豬九富,電視裡他家不算富有。

但實際上,雖然宋朝明面上的俸祿不高,但福利非常豐厚,加上他地位高貴,在宋朝也算得上是個富翁了,但他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他還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如果子孫貪贓枉法,直接不讓埋入祖墳,曾著家訓:

“後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於堂層東壁,以詔後世。”

歷任高官:歷任監察御史,監察官員,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為非作歹的官員。多次彈劾權貴,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剛正不阿。

還任過轉運使,主要職責是把地方的賦稅收入轉運到中央,同時監察地方官員的貪汙,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

後來調到諫院,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獨立的諫官機構,主要任務是整頓吏治,同時諫議皇帝得失,他立朝剛毅,不附權貴,深得皇帝信任。

後來還任過樞密副使等職務;百姓熟知的卻是“開封府的包青天”,開封府尹是天子腳下從三品大員。其實老包任職開封府尹的時間很短,也就一年左右,這一年,他整頓吏治,平反冤假錯案,愛民如子,嚴厲懲治犯罪分子,使這裡政治清明,治安良好。

民間有諺: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包拯能平步青雲,除了他剛正不阿的性格之外,還有他為官技巧嫻熟練達,宋朝同年政治比較流行,即同一年進士當官的在官場上相互幫助,包拯也不例外,他從來沒有批判過同年。

但他也從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可見,包拯的性格是有些孤僻,並且對家人不講情面,親朋好友也難得找他尋私,政敵也難於找到他的短處。

妻妾後人:

包拯的結髮妻子為李氏,沒有留下子女,年紀輕輕就病卒。李氏去世後他娶了董氏姑娘為妻。董父也在朝廷為官,從小教女兒讀書認字,董氏深明大義、外柔內剛。

宋朝時,宋明理學開始興起。“三從四德”思想被強化,對婦女的束縛越來越多,文人更講究氣節。在這些理論的影響之下,所以雖位居高官,但他子嗣單薄。

他的妻子董氏能識文斷字,並知書達禮。她秉承出嫁從夫的道德理念,事事包容支持包拯。陪伴老包辭官在家侍奉雙親長達11年之久,包拯和她恩愛有加。

包拯劇照:

包拯六十歲以前,和妻子生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起名包繶。 包繶成年後娶了一個姓崔的女子為妻,結婚兩年後,他的妻子才懷上孩子,可惜他未等孩子出世便染病去世。

老年喪子之痛對於任何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所幸他們的小孫子出生,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安慰,老包給小孫子取名包文輔,但更不幸的是,這個孫子也在5歲的時候夭折了,這個小孫子病死,使得包家更為淒涼。

中國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60多歲的時候,也許是他的妻子真的擔心包家斷後,對他再三勸說,也許是因為年歲已大甚為孤獨。

最後在妻子的勸說下娶了妻子的陪嫁女婢孫氏為妾,一兩年後這個小妾仍未懷孕,並和包拯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包拯固執已見,把小妾趕回了孃家,董氏放心不下,讓兒媳悄悄去看望,後得知她已懷上老包的孩子,崔氏為了不使包家絕後,派人偷偷照顧孫氏母子。

董氏劇照:

等孫氏孩子出生後崔氏把孩子接到家中,取名包誕,但包誕出生沒多久。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當這個受人愛戴的青天大老爺去世時,朝野震驚,全城盡悼:

“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衢路”。


石榴實力主管Q626928


包拯有後代,包拯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叫包綬,延續了包家的血脈。

包拯早年娶過一房妻子,但是妻子早早就去世了,也沒有留下子嗣。後來他又娶了董氏,後來生下長子,可惜運氣不好,後來死在了任上。


包拯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他曾經有一個侍妾孫氏。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和這個侍妾發生過關係,於是這個侍妾就懷孕了,當然,當時倆人誰都不知道。後來因為這個女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把人家給休了。

但是孫氏懷孕的事情,後來被他的兒媳知道,就是他長子的媳婦崔氏。那崔氏知道自己的公公是個非常耿直的人,他認定這個侍妾不適合做夫人,那肯定是對她徹底沒好感,如果此時將事情說出來,說不定他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崔氏也知道,自從公公的長子走後,他就面臨著無後的局面,關鍵他此時年事已高,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有孩子了。於是她就揹著公公,私底下經常去見孫氏,還送去錢財。後來孫氏果然沒讓人失望,居然生下了一個男孩,這下好了,包拯終於有後了,不過大家依然沒有告訴他。

在他60歲壽誕上,兒媳崔氏鄭重地把這個孩子交給了包拯,他當時激動得要命,因為自己終於有後了,於是給這個兒子取名就叫包綖,後來又叫包綬。


雖然包拯很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可是卻依然拒絕把那個侍妾接回來,而且才過了五年,他就病死了,留下的兒子就被妻子董氏和兒媳崔氏照料。後來董氏先死,崔氏便負責照顧他,雖然是自己的小叔,實際上和自己的兒子一樣。後來崔氏年邁,還把他的生母孫氏接過來一起住,也算是全了這對母子之情。不過包綬因為早就跟著崔氏生活,所以對他才最是依戀,崔氏死後,他非常難過。

包綬雖然不像父親一樣,考試並不理想,但是他性格卻和包拯一樣,清廉、正直,所以受到舉薦,也在朝中任職,但是後來在外地赴任的時候,卻不料得病死去。因為太廉潔,所以他都沒錢讓自己回到故土安葬,一直又過了16年,後人才把他接回了老家,重新安葬。包拯為官清廉,兒子更加如此,甚至比他還牛,所以最終沒有墮了父親的英明。


所以包拯是有後的,只不過他的這個唯一的兒子,從來就對自己的父親沒有印象,但是在董氏、崔氏的教導下,卻依然繼承了父親的品行,做了大宋有名的清官。不過包家到此就暫時沒有什麼後文了,保守的兒子不少,但是好幾個都夭折了,最後只有兩個兒子成家,而他的遺體也是由這二位籌錢運回去的,但是再往後,就沒有什麼消息了。

包拯的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在赴任潭州通判的時候死去,大孫子在五歲的時候夭折;二兒子五歲的時候他去世,而這個二兒子也是死在了去潭州上任的路上,這個潭州可以說讓包拯差點絕了後。


小鎮月明


1973年的春天,文物部門收到了來自民間的報告,說是發現了一處古墓。等到工作人員前去搶救性發掘的時候,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包青天包大人的。


整個墓葬比較寒酸,就連稍微好點的墓誌銘也碎成了幾塊。其中一塊是《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另一塊是《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

包公好理解,就是包拯。那麼董氏又是誰?原來他是包拯的老婆,而且還是原配。最後他和包拯埋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骸骨。

包拯為何選擇一個丫鬟延續香火。

終於在包拯35歲的時候,他和夫人生下了大兒子包繶。而他也順利長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惜剛剛結婚一年,生下兒子沒多久便去世了。包拯有了一個孫子,按理說不應該斷後。

可惜的是在孫子還沒5歲的時候,便夭折在了懷中。而包拯的兒媳婦也成為了寡婦,本來按照包拯的意思,勸她趕緊改嫁,畢竟年齡還小。

但是兒媳婦崔氏認為,既然已經嫁了過來,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改嫁的。最後包拯勸不過她,只能隨她的意思。但是包家不能絕後,全家人都著急了起來。


還是董氏決定,乾脆就給包拯重新納個妾吧。古代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情況,只要是正房長時間沒有孩子。可以主動提出來納妾,但是地位不能變。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包拯娶了家中的一名丫鬟。在當時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家裡面老爺看中哪個丫環,很有可能就納為小妾。而這名幸運的丫鬟就是藤孫氏,當時包拯已經58歲了。

沒想到包拯的身體條件還這麼好,竟然真的就讓藤孫氏懷了孕。不過也是因為是小妾的原因,藤孫氏在包拯家裡面一直受氣。剛剛結婚沒多久,便因為頂撞包拯,被包拯一紙休書送回孃家。

但是沒想到的是,等到回到孃家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懷了身孕。隨後這件事情被包拯的兒媳崔氏得知,心裡面開始焦急起來。因為她和這個小婆婆年齡差距不大,雖然關係上是婆婆,但是更像是姐妹。

後來崔氏偷偷的去看望自己的這個小婆婆,從她那裡得知,自己竟然多了一個小叔子。由於古代被休的女子,基本上是出不了門了。藤孫氏是有苦難言,不過最後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孩子生下來之後,崔氏就過來把孩子抱走。回去告訴包拯,這是自己在外面收養的。包拯聽到挺高興的,感覺也算是後繼有人,於是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包誕。

轉眼之間5年過去了,包拯因為生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崔氏感覺實在是瞞不下去了,於是就把這孩子的事情告訴了他。包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非常意外,但是也可以放心的走了,畢竟包家有了後人。

那麼包拯的後人在哪?

文章開頭的時候也講過,包拯的墓穴發現在1973年。其實早在金兵入侵的時候,包拯的墓穴就被破壞過一次,遷移到距離原來地址30米的位置。

合肥文物保護局在1973年整理包拯墓穴的時候,在墓穴當中發現了他兩個兒子、兒媳、夫人還有一個孫子的骸骨。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墓誌銘, 那麼就來帶大家看一下包拯的後人。

一、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

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兩個地區,曾經發現兩本《包氏族譜》。舒城的那一本編纂於民國年間,總共有將近15本。追根溯源是來自於明朝的包相,他們在明代的時候從合肥搬到了舒城。

雖然族譜是這樣記載,但是並沒有說包相是包拯的第幾代,上面只不過是寫了自己是包拯的後人,他們這一代是包拯一脈。

桐城的是編纂於光緒年間,總共有將近25本。他們的始祖則是包裕禎,在元朝的時候搬到了桐城。也沒有標明自己是幾代孫,只是說祖上是包拯。

二、浙江鎮海衡河堰和甬東

在上世紀的80年代,號稱是世界八大船王的包玉剛。在外稍微有點成就之後,於1964年的時候回到老家寧波。在這次回家的過程當中,參觀了當時到天一閣。

天一閣是一處藏有非常多古書的地方,由於他本人姓包,所以來這裡查看一下《包氏族譜》。當時就在偶然之間,他發現自己竟然是包拯的9代嫡孫,也是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穫了。


這本族譜編纂於明朝崇禎年間,也被認為是最靠譜的一本。他們這一脈清楚的記載,祖輩是一位名叫包世懋的人,在哪個朝代搬過來的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卻是寫了屬於包拯的29世孫。

三、江西南城包坊村包氏

這一個支系一直以來都是存疑,首先不說他有關於包拯的記載。後面有關於包拯後人的記載,都和包拯墓穴當中出土的墓誌銘有很大的不同。

儘管他們聲稱族譜編纂於南宋時期,但是攀龍附鳳的嫌疑更大。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去這裡來看一下,或者去找一些歷史資料去考證一下,這裡就不再多加介紹。


史之策


宋朝的包拯一直都是我們清官的代表人物,而且他斷案如神,明辨是非,民間也留下了很多他的傳說,那麼包拯有沒有後代呢,肯定是有後代的。

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大包村,有一位名叫包先良的老人,他是包拯的第35代後人,也是現在包公祠的守護者,據這位老人所說,包拯的後人現在已經發展到十多萬人,但是幾乎這些人都沒有從政的,原因大約是因為包拯的一句家訓:

翻譯過來的意思大致就是,如果我的子孫有做官的,如果有貪汙之後,就不能夠回到本家,死了以後也不能夠葬進祖墳,誰如果違背了這句話,就不是我包拯的後代子孫。

可能大多都是知道從政之後很難能夠保證清廉,所以基本都沒有當官的吧。

那麼我們已經知道包拯的後人已經遍佈全國多達十幾萬人,我們就來說一下包拯的兒女吧。

根據包拯墓出土的墓誌我們得知,包拯一生有三位夫人,原配張夫人,二房董氏以及媵孫氏(媵ying四聲,陪嫁的意思),這個媵孫氏也就是陪嫁過來的丫鬟。

包公一生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

大兒子包繶:他是包拯二夫人董氏生下的孩子,自幼十分懂事,而且因為是長子,所以包拯也對他十分關愛,教他讀書,小的時候就被宋仁宗趙禎賜封為太長寺太祝,十九歲的時候娶了曾為三朝宰相的呂蒙正外孫女,之後生下了兒子包文輔,但是生下兒子不到一年,包繶還沒有去上任,就死掉了,然後他的兒子包文輔也在五歲的時候夭折。

包拯夫婦見自己兒子和孫子都死了,而兒媳婦崔氏還不到二十五歲,正是好的時候,於是就勸崔氏改嫁,但是崔氏不同意,就想陪在包拯夫婦身邊給二人養老,於是包拯的一個族孫就過繼到了包繶和崔氏的名下,由崔氏來撫養,這個孩子名叫包永年。

包拯的兩個女兒並沒有什麼介紹,大女兒嫁給了當時的陝西主薄王向,小女兒嫁給了一個文姓的人。

接下來就要說包拯的小兒子了,名叫包綬,幼名包綖。

生於生於北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死於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享年四十七歲,這個包綬的母親乃是媵孫氏,但未出世,他的母親就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被包拯送回了孃家,多虧大嫂崔氏知悉孫氏懷有身孕,便揹著包公夫婦,私底下不斷派人送錢財衣物等到媵孫氏家裡,讓媵孫氏生下這個孩子。

生下來後發現還是一個男孩,崔氏又偷偷將男孩抱養在自己房裡,她沒有馬上就告訴包拯,因為畢竟是包拯把他的母親送回孃家的,而且還不知道什麼原因,直到包公六十歲大壽之際,崔氏將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婦大喜,遂將此子取名包綖。當然他的母親媵孫氏是不能夠被接回來的,畢竟是包公送走的嗎。

包公逝世時,包綬年僅5歲,宋仁宗因包拯的功績,就將五歲的包綬封為太長寺太祝,而且包綬還沒有辜負所有人的期望,從小就嚴於律己勤奮好學,長大後更是不忘包拯的家訓,為官清廉一生。包拯的後人可以說都是包綬這一支的後代,之後得以開枝散葉。

至於題目中所說為什麼要靠著一個丫鬟來傳宗接代的原因大家也清楚了吧,因為包拯唯一留有後代的兒子就是這位陪嫁丫鬟的兒子。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能簡明扼要的絕不長篇大論。包拯包青天當然有後代了,包拯一生共有兩妻一妾,生下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意外包青天居然不止一位妻子啊,其實男人多妻妾在古代並不奇怪,重點是包拯的情況還比較特殊呢。

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是李氏,李氏婚後幾年便病故了,沒有給包拯生下子嗣。為了延續香火包拯又娶了繼室董氏,董氏出生於官宦人家是一位性格與才藝雙佳的女子,知書達理溫柔體貼,董氏為包拯生過一個兒子,也就是包拯的長子包繶。

包繶以父蔭成為朝廷的官員,後來又娶了北宋名相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生下一子包文輔,這包文輔便是包拯的長孫了。

造化弄人,包繶在婚後第二年便病逝了,其子包文輔也在幾年後早夭了,這樣一來包拯當時已有的子孫就都先於他去世了。後來也是為了延續香火,包拯納了董氏的陪嫁丫鬟孫氏為妾,孫氏也就成了包拯的媵妾,媵妾比起一般的妾室身份地位要高。孫氏後來為包拯生下一子包綬,當時的包拯已經是六十來歲的人了,包拯家的香火正是靠包綬這一脈延續下來的。


歷史守望者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和清朝名臣李鴻章是老鄉。他是北宋名相,曾任樞密副使、龍圖大學士等職務,所以又稱之為包龍圖、包公。

包公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人稱包青天。經他手的案子很多,沒有一例是冤假錯案。

民間傳說他白天在府衙辦公,夜晚在陰曹地府斷案,包公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閻羅王。這一切無疑說明包公是個鐵面無私和剛正不阿的人。



包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包繶,次子叫包綬。

包綬小名叫包誕。是包公晚年給兒子起得名字,意思是包家誕生了延續香火的孩子。說實話,這名字起得相當貼切,要不是這個二兒子,估計包拯就斷香火了。

包綬的出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的母親是藤孫氏,之前是包公的一個丫鬟),包公58歲時納藤孫氏為小妾。

藤孫氏在懷上孩子不久,由於做錯了事情,和包公發生了爭執,被包公一氣之下休回了孃家,當時包公並不知道藤孫氏懷上了自己的骨血。

這一年包公58歲,藤孫氏22歲。



此時包公的大兒媳崔氏很著急,原來她和小婆婆藤孫氏年齡差不多,二人雖是婆媳關係,但情同姐妹。

崔氏比婆婆藤孫氏只小兩歲,他是北宋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14歲嫁到包家,做了包繶(包公長子)的夫人,第二年生下了兒子包文輔。

有道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包拯的小孫子包文輔5歲時夭折了,過了一年後,大兒子包繶在20歲時也因病去世了。這時等於包拯絕後了。

包拯傷心之餘勸兒媳趁年輕改嫁他人,包拯不是封建家長,他不希望兒媳痛苦過一生。

但兒媳不愧為名門之女,說什麼也不改嫁,表示替夫君孝敬二老,包公夫婦只好答應了。



包公在原配夫人勸導下,納丫鬟藤孫氏為侍妾,實指望老年得子以續香火。於是出現了開頭一幕,包公在不知情下,休了身懷有甲的藤孫氏。

前面說了,大兒媳崔氏和小婆婆藤孫氏無話不說,情同姐妹,有一次,崔氏去看望“小婆婆”,藤孫氏就說出了身懷有孕這件事,當時崔氏很高興,於是說:“生下孩子後我給你撫養”,藤孫氏就答應了。

藤孫氏生下兒子後,崔氏就把孩子抱走了,對公公婆婆稱收養了一個兒子,包公很高興,為孫子起名叫包誕。(當時包公不知道是他的兒子)。

轉眼5年過去了,包誕在5歲時,包公大病了一場,崔氏覺得不能再瞞下去了,於是道出了實情,當時包公驚喜交加,在自己死前終於有了一個捧戶口本的人了。



包公十分感激兒媳婦,感謝她為包家做出了巨大貢獻,5歲的包誕很懂事,他這才知道,自己叫了五年的娘原來是自己的嫂子。

從此以後民間有了“老嫂比母”這一說法。

說實話,這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崔氏把藤孫氏接了過來,親生母子和包公第一次相見了,包公微笑著閉上了雙眼……

結語:原來上來從沒虧待一個好人,包誕後改名為包綬,包公死後,5歲的他守在靈前,宋仁宗看到很可憐,環顧四周包公府上很寒酸,和包公的顯赫身份極不相符,於是賜包綬為太常寺太祝並賞賜了一些財物。包綬共有四子三女,從此包家香火不斷,包公泉下有知可瞑目矣!


秉燭讀春秋


包拯當然有後代,他有兩兒兩女,長子包繶,次子包綬,長女嫁給王向,次女嫁給文效。不是他非選一個丫鬟延續香火,而是嫡妻所生嫡子包繶早亡,只有丫鬟的兒子包綬長大成人延續老包家的香火,這不是包拯能控制的好伐!

包拯最初迎娶張氏,沒有生育就早卒了,又續娶董氏,是鄂州武昌令董浩的女兒。嫁給包拯後在明道二年(1033)年生嫡長子包繶。

包繶長大後迎娶崔氏為妻,婚後生育獨子包文輔。包繶在婚後三年不幸早亡,崔氏十四守節,孝敬婆母,撫育幼兒,但不幸接踵而至,獨子包文輔在五歲的時候也夭折,這時候包拯都五十多歲了,真稱得上是斷子絕孫。

在嘉祐初,包拯的一個通房丫鬟孫氏不合心意,被包拯遣送回孃家,這個丫頭回到孃家後發現懷孕了,就給包家送信,當家的崔氏就派人去照顧孫氏,讓她安心待產。

嘉祐二年(1057)年,生下兒子包綬,崔氏很高興,親自接回小弟弟,給他起名包綖,當兒子一樣撫養,已經五十八歲的包拯還不知道呢,對仁宗皇帝說自己和皇帝一樣是沒有兒子的人。

得知有後的包拯很高興,給小兒子取名包綬,在包綬六歲的時候,包拯就去世了,終年六十四歲。包綬還是被嫂娘崔氏養大成人,為了嘉獎崔氏,朝廷特封崔氏為永嘉郡君。

包綬對待嫂娘就像親孃一樣,為崔氏養老送終,很受當時人的稱讚,嫂娘撫養兄弟的事就被戲曲演繹在包拯故事裡,嫁接成包拯被嫂娘撫養,其實包拯是獨子,被嫂娘撫養的是他的兒子包綬,而不是他。

至於那個丫鬟孫氏,包拯墓誌說孫氏是媵妾,我覺得並不是,媵妾是地位比較高的陪嫁,一般都是同族姐妹或者同姓,包拯原配張氏,繼室董氏,這個媵妾卻姓孫,說明孫氏並不是真陪嫁的媵妾,就是一般的陪嫁丫頭。

但是,問題又來了,就算孫氏董夫人的陪嫁丫頭,董夫人比包拯小兩歲,那孫氏的年齡就不會和董氏相差太大,就算是小十歲,也只比包拯小十二歲,倒推孫氏大概生於1012年,生包綬那一年她也四十五歲了。

在古代,不能說四十五歲的女人就不能生育了,但絕對不多,所以,包拯包大人有後真的跟中五百萬的運氣一樣。

為什麼墓誌上說孫氏是媵妾呢?其實也很簡單,是為了照顧包綬,畢竟媵妾的名頭聽起來比陪嫁丫頭好聽,堂堂嘉祐名臣包拯的獨子包綬怎麼能是從陪嫁丫頭肚子裡爬出來呢?當然寫成媵妾,看著好看些。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包拯有後代。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他是北宋名臣,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好官,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臉黑,為官清廉大家叫他“包青天”或“包黑子”,他的名字婦孺皆知。包拯一共有2子2女。

他一共娶了三個老婆,大老婆李氏無子,很早就過世了,史書上沒有多少記載。二老婆董氏,官家千金,知書達禮,善良賢惠,給包拯生了個兒子叫包繶,英年早逝。包拯後來又娶了身邊的侍女孫氏,孫是董氏的陪嫁丫鬟,在古代陪嫁丫鬟屬於小妾。


包拯長子是包繶,

包繶年紀很小的時候,在父親的光環下獲得宋仁宗趙禎的賞識,被賜封為太常寺太祝。他19歲時娶淮陽崔氏為妻,可惜20歲便去世了。留下一個兒子叫包文輔,包繶英年早逝,崔氏悲痛異常,精心扶養兒子長大。不料幾年後五歲的兒子夭折了,這對包拯一家的打擊更大了,包拯連失長子長孫悲痛不已,他們夫妻二人可憐年輕的崔氏,勸其改嫁,崔氏對包繶感情深厚,又可憐公婆無貼心人照顧,堅決不答應另嫁,她說,公公受天下人仰慕,我要代丈夫照顧二老。她在包家守節二十年精心照顧公婆,對包家有很大的貢獻。


包拯娶小妾的原因及包拯的次子包綬

為了讓包家的香火延續,知書達禮的董氏讓包拯和身旁侍女孫氏圓房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妾。後來不知她犯了什麼錯被包拯打發回了孃家,這時孫氏卻發現自己懷孕了,當時包拯也不知道。包拯的兒媳崔氏卻得到了這個消息,她經常去看望孫氏,並拿出家裡的錢財、衣物等幫助孫氏,1057年,孫氏順利誕下一名男嬰交給崔氏扶養。崔氏名義上是這孩子的養母實際上是嫂子。

等到包拯過60大壽的時候,崔氏趁著老人家高興,就把這個男孩抱到包拯夫婦面前,告訴他們真相。包拯夫婦老來得子喜極而泣,包拯給這個男孩兒起名字叫包綖。他上學時給他起了大名叫包綬。包綬五歲時包拯就去世了。

宋仁宗親自參加包拯的葬禮,看到5歲的包綬很可憐,又看到包拯一世清廉,家徒四壁。忍不住落淚,封包綬為太長寺太祝,包綬8歲時正好逢朝廷的祭祀聖典,官升一級,位居八品,真讓人羨慕。他的長相和性格都和包拯很像,非常好學上進,有志氣,愛憎分明,對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1066年包拯的妻子董氏病逝,崔氏把她和包拯合葬。


包綬長大後,娶了兩個老婆生了4子3女。

崔氏2次操心包綬的婚事,先是娶了廬州知州張田的女兒張氏為妻。張氏早逝,包綬又娶了宰相文彥博的女兒文氏,崔氏還讓包綬和孫氏母子團聚。

包綬在事業上突飛猛進,宋哲宗賜包綬做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團練判官,他處世嚴峻,奉公守法,為官清廉,後來調至開封,升為七品宣義郎,他一心為民,贏得老百姓和同事的讚許,屢次升遷,1105年在調任譚州(今湖南長沙市)通判任職的路上病逝,享年47歲。

包綬與張氏共有4個兒子,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另有2個女兒,但早早就夭折了,包康年和包彭年兄弟也在父親包綬過世不久便相繼離世。

包拯對子孫的要求做官一定清廉,特留有家訓。正史裡有記載,如果子孫做官,有人貪汙的就不能回老家,死後也不能葬在祖墳上,誰要是違背家訓,就不是我包拯的子孫!”包拯的後人現在多達十幾萬人,大多居住在安徽和浙江地區,商人、農民居多。


他的29代子孫包玉剛,浙江寧波人,世界富翁他是世人公推的華人世界船王。1976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於勳章、獎章。

(鄧小平會見包玉剛)


小姐姐講史


這幾天終於看完了《開封府》這個電視劇,對包拯這個臉譜化的歷史人物更加感興趣了。

1,包拯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歷史作為,都有一定的歷史形象。而這個歷史形象,在民間的傳說和小說家的加油添醋上,出現了偏移,形成了文學形象。包拯的文學形象就是一個滿面烏黑、頭懸明月、剛正不阿、不懼權貴、為民做主的大清官。

我們接觸過很多包拯的影視形象,這些影視形象共同特點就是這個人很黑很黑,簡直就是崑崙奴的後裔。可是,真實的歷史中,包拯並不黑,也沒有一彎月亮在額頭上。其實包拯面黑彎月的形象,完全來自於民間戲說,就是因為包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性格特點。

《宋史》中,曾用這樣的語言講包拯的性格特點:

包拯性格嚴峻正直,他厭惡官吏做事苛刻,為人敦厚,雖然十分痛恨壞人,但未嘗不推重以忠恕待人。他不輕易與人相交,不會用偽裝的甜言笑臉來討別人喜歡,平時沒有私人請託的書信,舊友、親戚同鄉都斷絕往來。地位雖然顯貴,可是衣服、器用、飲食同當平民時一樣。

2,包拯的後人問題。

包拯擔任諫議大夫、權且代理御史大夫時,曾經上奏宋仁宗早立太子。宋仁宗反問包拯,立誰好呢?包拯說“我已經是60歲的人了,有沒有兒子,並不是為自己的後代邀寵的。”

包拯死於64歲,包拯和宋仁宗那段對話,發生與喪子喪孫之後,知道自己幼子的時候。其實當時包拯已經有了一個小兒子,就是被趕走的小妾生的。

原來,包拯35歲時才與夫人生下了包繶,兒子娶了崔氏,剩下一個孩子不多久就去世了。這個孫子也夭折了。包拯認為,崔氏還年輕,讓兒媳婦改嫁,可是崔氏死活不願意改嫁。反倒是包拯,因為要絕後的事情傷透了腦筋。

當時朱熹還沒有出現,朱熹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媳改嫁的,一是禮教的道德要求,二是自己性苦悶的生理要求。

這時,包拯的妻子董氏做主,讓包拯把家裡的小丫鬟孫氏收了房。這個孫氏因為頂撞包拯被休了。

(一些人把孫氏寫成滕孫氏,其實是錯誤的。孫氏被認為是董氏的陪嫁丫鬟,所以叫媵。)

包拯真的是一個直男,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會對媳婦說一句軟話。在包拯看來,他失去了最後一次免於絕後的機會。於是就有了與宋仁宗那幾句令人傷心的對話。

沒想到,孫氏回到孃家,居然發現懷孕了!孫氏在包家,就和崔氏關係好,兩人名為婆媳,實際上情同姐妹。在崔氏的幫助下,孫氏生下了這個孩子,還給孩子取名包誕。包誕生下來不久,就以崔氏養子的身份養在了包家。

包拯眼裡容不得啥子,崔氏始終沒有把自己小叔子養著的事情告訴他。因為養小叔子的事情,實在說出去不好聽!

保證臨終前,崔氏告訴他,包誕是小丫鬟孫氏給他生的小兒子。包拯很高興,留下了遺言:

我的後代子孫做了官,若有犯貪汙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許葬在祖墳中。不順從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孫。

3,包拯的家庭狀況。

從很多民間傳說和小說中,我們知道包拯是嫂嫂撫養長大的。其實這是根據崔氏和包誕的故事演化而來的。真實歷史中的包拯,其實是有父親也有母親的幸福小孩。包拯29歲考上進士,請求在合肥家鄉附近任職,父母不想讓他在外當官,他直接就辭官回鄉伺候父母。父母相繼去世,他就在父母墓地結廬而居,守孝三年。十年後,包拯才出仕當官。

就是說,包拯因為盡孝,耽誤了十年做官的時間,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對包拯的評價中,最為貼切的就是歐陽修,他評價包拯:

拯性好剛,天姿峭直,然素少學問,朝廷事體或有不思……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但其學問不深,思慮不熟,而處之乖當,其人亦可惜也!

歐陽修認為,包拯有忠孝之名,但是學問不行,不會為人處世。的確,包拯在文人士大夫當權的北宋,是一個異類。包拯能容於北宋朝,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宋朝的確尊重士大夫。

4,包拯為IP的旅遊景點。

包公為官地:河南開封的包公開封府大堂,包公湖、包公祠。

包公出生地:

合肥包公祠、包公墓。

包公為官地:

肇慶包公祠、硯洲包公樓

你還知道哪些包公的故事,快來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