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郵票發行至今已有179年曆史。它帶給了國民的便利,見證了郵政的發展,也擴大了各國在世界的影響。郵票由最初的郵資憑證功能衍生出增知、怡情、益智、儲財的多功能,於是就有了專門的集郵人群,產生了官辦的集郵協會和世界集郵組織以及琳琅滿目的若干民間集郵組織。也發展了線下的郵市交易和線上的投資網及文交所交易等,使小小的郵票成就了一項高雅的活動,甚至多個集郵用品產業。

隨著手機與網絡等通信工具的發達,傳統的手寫寄信方式的改變,郵票實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人們開始對郵票還能不能存在需不需要繼續發行產生了疑問,加之郵市行情的起起伏伏,議論與怨聲愈來愈多,有的甚至懷疑郵票會不會步“糧票”和“布票”後塵?集郵會不會哀鴻遍野,走向衰亡?帶著以上種種質疑,經旁徵博引與反覆思索,藉以話題形式跟大家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第一個話題:糧票和布票是咋回事?

對這兩種票證,80年代後出生的人肯定是陌生的。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

中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政府、機關及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製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複製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長期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所矚目。

1984年,在經過兩年多的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後,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深圳人率先過上了不用糧本、糧票的日子。

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 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 年的"票證經濟"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

布票是中國供城鄉人口購買布匹或布製品的一種票證,中國對布匹購銷實行統一管理及保證布匹按計劃供應所採取的一項措施。1953年開始實行。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商業部門印發。跨地購買時,到指定地點兌換異地通行票證。特供軍用的布票由國家統一發放,可在全國通用。布票的單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尺等。

布票是購物的憑證,本身不含價值,不許買賣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勢下的產物。20世紀80 年代初期,隨著農業和輕紡工業的發展,布匹供應日趨豐富,布票隨之取消。

第二個話題:郵票是什麼?

一、郵票是一種郵資憑證。把它用於某郵政郵件上,代表該郵件已支付了郵政資費;郵件上所貼郵票的面值,就是寄件人為這件郵件所付出的郵資。

二、郵票是“(微型)國家名片”。可以當作國家的宣傳工具,把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衛生、歷史、藝術、名人、建築、民俗、自然風光、動植物等方面最具有代表性,最引以為驕傲的內容反映在郵票上,把郵票作為對外宣傳的“窗口”。

三、郵票是“(微型)百科全書”。小小的郵票,描繪了大千世界、萬物天地,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於題材廣泛包羅萬象,盡在方寸之中,收集整理郵票能增加知識,開拓視野,所以郵票又被稱為“人類文明的縮影”、“微型百科全書 ”。

四、郵票是“(微型)藝術品”。郵票大多由名家(郵票設計家、畫家)設計、圖案精美、印刷精良,有許多郵票畫面設計達到了完美、和諧、生動、感人的高度。欣賞五彩繽紛的郵票,可以獲得美好的享受,陶冶情趣。因此,郵票以其精美的畫面,“藝術的語言”,對人們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其作用和效果與藝術宣傳品相媲美。

五、郵票是歷史資料。自從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誕生以來,全球到目前為止發行了40多萬種郵票,這是一個內容豐富而又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凡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軍事的重大事件,在郵票上都有反映,研究不可或缺。所以人們把郵票形象地稱為“連綿不斷的歷史記錄”和“微型博物館”。

六、郵票是投資品。郵票進入集郵市場後,具有商品的屬性。它不可否認存在著“保值”或“增值”的作用。郵票可以通過郵市或網上交易、炒作,買進賣出;規範的文交所郵票電子盤交易,使郵票變成像股票一樣的(炒作)籌碼,可以快速獲利。

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七、郵票是收藏品。郵票大多圖案精美製作嚴謹,是(相對)廉價、公佈發行量的一次性印刷(普票除外)的微型藝術品,而且郵票又是消耗品,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存世量將越來越少,市場價格將上漲;其中一些郵票升幅非常大,甚至是驚人;特別是因特殊性造成某些珍稀的郵票存世更是價值連城。

第三個話題:郵票會永遠發行嗎?

答案是否定的。郵票短時期內會持續發行,但總會有停止發行的那一天,這個警示從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不再從郵局買郵票寄信的時候就開始了。

在今天,隨著網絡、計算機和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和視頻聊天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通訊方式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書信”已經基本上退出了人與人相互信息聯絡的渠道,書信不存,郵票何附?郵票沒有了需求,失去了“郵資憑證”的使用價值,一定會有一天停止發行。

對集郵愛好者來說,大家在感情上很難接受郵票會有停止發行的那一天。但是,既然今天發行的新郵票在實際使用中越來越脫離“郵資憑證”這個根本,它距離最終停止發行的時間就會越來越近。

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如今,新郵票在發行後,幾乎大部分都囤積在集郵者和郵商手中,普通老百姓寄信越來越少,郵票用於普通老百姓平信上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新發行的郵票僅僅用在集郵者的首日封和紀念封上,信銷票遠遠少於未使用過的新郵票,說明它的郵政需求越來越弱,在這種需求“弱”到極點時,郵票發行就會停止。

郵票僅僅靠集郵者的首日封和紀念封的擁躉,是不會長久被需求的。這個殘酷的事實,不會取決於國家郵票發行部門和集郵者的美好願望,而只可能取決於郵政的實際需要。郵票誕生於郵政需要,也必會在老百姓不寄信和郵政不需要時逐漸走向停止發行。因此,老百姓的需求和郵政需求才是硬道理。

第四個話題:未來郵票的功能會有什麼變化?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郵票有三大功能:“郵資憑證”功能、宣傳功能和收藏功能。一旦郵票停止發行,我們所說的郵票的宣傳功能和收藏功能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畢竟,郵票的宣傳功能和收藏功能是依附在郵票是“郵資憑證”這個最根本的功能上的。可以想象,一旦郵票停止發行,紀念郵票的宣傳功能將逐步減弱而文化功能增強,特種郵票的文化宣傳功能依舊;而存世郵票的收藏功能將逐步增強。最終,郵票會逐漸退出“郵資憑證”和宣傳功能領域,像青銅器和古代瓷器一樣,從實用品而變為單純的具有文化性的收藏品。從郵票最終會變為收藏品的意義上說,集郵事業將在郵票收藏的層面上繼續發展。

一旦郵票停止發行,存世郵票的“郵資憑證”的功能就將消失,某些宣傳功能也將逐漸減弱,而存世郵票的收藏功能將越來越強,存世郵票將根據各自的存世量,體現其收藏價值,最終物以稀為貴。作為收藏品的郵票,既可賺錢,也可欣賞,何樂而不為?從存世郵票的收藏功能增強這一點上看,存世郵票的經濟價值將會凸顯,會吸引很多新的集郵者。

第五個話題:“存世郵票”未來會讓集藏長青

一旦郵票停止發行,人們手中的所有現存郵票,都將成為“存世郵票”。

郵票是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文化收藏品,在將來,人們除了搞集郵展覽,還會搞集郵品拍賣會,也許有一天,集郵展覽會和集郵品拍賣會將會同時舉行,人們一邊欣賞郵票上豐富的百科知識,一邊在集郵品拍賣會上享受舉牌之樂。在將來,有人會專門研究郵票的文化性質,繼續宣傳郵票上的百科知識,講郵票上的故事;有人會專門研究存世郵票的真偽,為集郵者辨別郵票真偽把關放哨,為各種集郵品上拍賣會,把好最後一道關;有人會專門研究郵票的發行量和存世量,為郵票的物質價值提供科學依據和價格參考;有人會把網絡集郵搞得風生水起,網上集郵展覽、網上集郵品拍賣、網上集郵品交換、網上郵票鑑定、網上集郵信息交流等等,集郵加網絡,將打開集郵未來發展的無限想象空間。

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所有存世郵票,都將是未來集郵者們的寵兒,存世郵票將變為集郵者手中的收藏財富,隨時可以通過各種檔次的拍賣會變現拍賣。

“存世郵票”將在未來的收藏品世界中如魚得水,受到集郵者和收藏者們的熱烈歡迎!

來源:2019年10月31日出版的第991期《集郵快訊》

聊聊郵票的最終歸宿

不知道您持何種態度,

不妨在評論區多多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