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錢春綺先生

本文轉自:江都詩協

得悉錢春綺先生駕鶴西行的消息,心中著實悲傷痛惜了一個時期。記得前年去上海,還曾專程到大華新村先生現在的寓所拜望先生,那時先生雖因腿傷行動有些不便,但身體,特別是精神還是很好的。時隔兩年,想不到先生竟這麼匆匆地走了。

據網上介紹,錢春綺先生,1921年生,文學翻譯家,江蘇泰縣人。1946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醫學院,曾先後在上海市立第四醫院、上海盧灣區醫院、上海靜安區醫院從醫。1960年,錢先生辭職離開醫界,專職從事自巳喜愛的詩歌翻譯工作,曾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除了幾部醫學著作外,錢先生的譯作主要有歌德《浮士德》、《歌德詩集》、海涅《詩歌集》、波德萊爾《惡之花》、德國中世紀史詩《尼貝龍根之歌》、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六十餘部,總字數近千萬。曾獲得過魯迅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是我國翻譯界的資深翻譯家。

译者||我所认识的钱春绮先生

網上的資料當然有它的來源和根據。但據我所知,錢先生卻實實在在是我們江都市小紀鎮人。錢先生的父祖是制賣香燭的商人,在小紀鎮,有一定年齡的人,提起“錢家香店”是沒有人不知道的。之所以將錢先生的籍貫說成是江蘇泰縣(現姜堰市),大約和小紀鎮毗鄰泰縣,歷史上也曾歸屬過泰縣有關。

我和錢先生相識,是由我愛人的老師高錫堂先生介紹。三十多年前,我從部隊回鄉探親,得見高先生。當高先生知道我喜愛文學、喜歡讀書後,便表示要把我介紹給他的老友錢春綺先生,並寫了介紹信件。這樣我在休假結束赴杭州作例行健康療養途徑上海時,便專程到南京西路錢先生當時的寓所拜訪了錢春綺先生。

译者||我所认识的钱春绮先生

那時的錢先生六十歲上下,身體健康,態度十分謙和,神情之中透露著一絲憂鬱。也許是初次見面,錢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善談。我那時不自量力,憑著手頭的一本清蔣驥的《山帶閣注楚辭》,便想做《楚辭今譯》的事(那時文禁剛開,書店裡此類書不象現在這樣容易見到)。所以話題自然是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主要是談詩歌。錢先生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便翻譯出版了海涅的《詩歌集》、《新詩集》、《羅曼採羅》(原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7年版)。對《歌德詩集》、《歌德敘事詩集》等歌德詩歌集的翻譯,也早在六十年代初便已完成;而用力最勤的《浮士德》的翻譯,“文革”前也已告竣。可惜多數譯稿,都在“文革”中被毀或失落,只有部分倖免。例如《浮士德》的兩個下半部都在“抄家”時被抄走,兩個上半部因為當時放在友人處而倖存。所以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錢先生的上述譯作,不少是後來新譯或補譯出來的。錢先生談起這些往事,雖然感慨萬端,然而心境卻很平和的。談到《浮士德》的翻譯,錢先生講在日本《浮士德》的譯本有三十多種,而在偌大的中國,直到六十年代,也仍然只有郭沫若三十年代的譯本一種;而且郭譯是從英文轉譯的,不像錢先生的譯作直接譯自德文。由此可見當時我國文化建設之一斑。我曾請錢先生翻譯介紹一些現當代外國詩人與詩歌,錢先生當時講“我只搞死人,而且是外國死人,這樣比較保險;例如荷馬,例如莎翁,例如歌德、海涅,例如托爾斯泰,這些文學巨匠,革命導師馬克思、列寧對他們都有定論,中國的‘之流們’還能說些什麼”。其實錢先生忘記了他吃的是這些“外國死人”的飯,而在那個特殊時期吃的也正是這些“外國死人”的虧。當然錢先生的這個觀點後來好象有所改變,因為在《世界文學》雜誌上,有時可以看到錢先生的譯詩,而且在飛白主編的十卷本《世界詩庫》德國部分,也選收了不少錢先生的譯作,其中便有如李利、恩克龍、霍爾茨等這些近現代德國詩人的作品。

译者||我所认识的钱春绮先生

錢先生早年從醫,記得告訴我學的是耳鼻喉科專業;後來棄醫從文,除了在醫學院所修的德文外,又自學了英、法、日、俄幾種文字,並研修了古希臘文、拉丁文、土耳其文。除了歌德、海涅的詩歌外,德國中世紀的詩人瓦爾特,十六、十七世紀的詩人薩克斯、格呂菲烏斯,十八、十九世紀的詩人金特、萊辛、席勒、繆勒、韋爾特等人的作品錢先生也有譯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錢先生翻譯了德國中世紀的偉大史詩《尼貝龍根之歌》,把這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介紹給了中國讀者,填補了我國史詩翻譯介紹上的一項空白,被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先生晚年用力最深的是對尼采的翻譯,一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原文不足30萬字,先生加的註釋便達到近6萬字。錢先生的譯作,文筆流暢優美,讀來毫無滯澀之感;而錢先生撰寫的《譯後記》,則是絕好的導讀文章,腳註則以資料翔實,釋意精闢見長。我的體會,就外國詩歌而言,讀荷馬史詩當讀羅念生、王煥生,讀莎翁詩劇和十四行詩當讀方平、屠岸(散文譯本則是朱生豪),讀但丁當讀朱維基,讀彌爾頓當讀朱維之,讀普希金當讀戈寶權,讀華茲華斯當讀黃杲炘,讀歌德和海涅當讀錢春綺。錢先生對於德語文學特別是德國詩歌的譯介,確實是做出了重大貢獻的。

译者||我所认识的钱春绮先生

我和錢先生的交往,主要形式是通信。錢先生在信中說,我們是鄉親,又是以文會友,所以感覺親切。鄉親自然是事實,以文會友在我則是斷不敢受的;對於錢先生,我始終是執晚輩後學之禮。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翻閱了保存的錢先生的來信,發現那時我的主要目的是三個:一是就外國文學、外國詩歌的一些問題請教錢先生;二是就我業餘搞的《楚辭今譯》和《李白、杜甫詩歌名篇合譯》的事希望得到錢先生的指點;三是託錢先生在上海給我買書,因為那時我隨部隊駐守在戈壁灘上,買不到要看的書。錢先生對於我的問題和願望,總是詳盡的給予解答,盡力的給我滿足。為了給我買書,錢先生跑了不少上海的書店,包括出版社;為了給我找一部《聖經》,錢先生多次出入教堂。找到了還要花郵費親自到郵局往新疆給我郵寄;書買不到還要寫信向我打招呼,告訴我他所瞭解到的出版信息。現在想來,我那時實在是少不更事,無端給

長者添了不少麻煩。至於在文學知識方面給我的教益,則就更難盡述了。例如關於外國詩歌的“詩形”、“詩體”、“詩格”等,錢先生在信中給我作了詳細的講解,並且舉莎劇《哈姆雷特》中的成句,向我說明英文原文的音步、抑揚情況和漢語譯詩的對應關係。錢先生對於晚輩後學,實在是關心備至、誨勉有加的。錢先生的心又特別細,發現一封信在路上要走十天,後來給我寫信便使用“航空”,指望走得能快些,殊不知一用“航空”,倒比平信更慢了兩天。又很節約,給我寫信,信紙往往是用公函的反面;信封有時則用用過的公函信封拆開重糊或乾脆自制信封(那時還沒有強調要用標準信封)。還要說的是,錢先生雖然在上海生活、工作了幾十年,和我們說話,卻決不打“上海白”,而是一口地地道道的純正的裡下河鄉音。

译者||我所认识的钱春绮先生

在我的書架上,靜靜地插立著錢先生親筆題贈的歌德的不朽詩篇《浮士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版)。這部精彩的譯作與錢先生其他譯作一起,完全可以進入“名著名家名譯”的行列。錢先生以學醫始,而在棄醫從文之後,踽踽獨行,作了一個“翻譯個體戶”,並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這是錢先生的不幸,又是錢先生的大幸。錢先生和我談起過進入上海文史館的感受,絲毫沒有流露出晚年終被承認的自豪與喜悅,只是淡淡地說:“我的手稿在我身後可以有所著落了。”

译者||我所认识的钱春绮先生

錢春綺先生走了,這是中國翻譯界的一大損失,更是中國讀書界的一大損失。眼下正是清明時節,讀著錢先生的譯作,寄託對先生不盡的哀思與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