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這兩句詩是好詩,要不然也不會反覆出現和引用。

但是如果單獨把這兩句提出來問我如何理解,那就只能看字面意思了。因為任何文字營造的情境是需要上下文相互呼應的。

​為什麼是好句,當然有幾個方面。

音律

這兩句詩是不是念起來很清爽啊?因為嚴格合律。“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沒有生僻字,我們很輕易可以標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其中“落”、“獨”、“立”都是入聲字。而這種平仄關係實際上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首字不論之變格。

並不是說寫詩非得合律,但是合律的句子讀起來清朗疏闊,這是必然的。因為格律就是排除了音律之病後總結出來的。

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同時我們看到出句首字“落”為仄,而對句就選擇了“平”,這樣有什麼好呢?這就保證了嚴格對仗,先不談意思,至少在平仄上完全相對,連變化的地方都相對。

咱們看是不是完全可以作一副對聯給掛起來?

音律的清朗,對仗的工整,保證了這兩句詩念起來抑揚頓挫,前後迴環。

從音律上來說,這就是個好句了。

內容

上下五言,用精巧對仗的方式描繪了一幅晚春細雨中的景色,又用“燕雙飛”來存托出“人獨立”的孤單和寂寞,出句對句結構上完全對仗,意思上卻有承續,有深化。

詩的這種對仗方式是比較難的,很多人寫對仗容易寫成平頭,只是排比羅列景色,沒有互相之間的承接轉換,讓人覺得囉嗦乏味。

另有好例子,大概就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了。

而且這兩句都是採用先寫環境,再寫動態的二加三的語言結構,是非常典型的“詩家語”。在出句五個字當中,有花,有人,有落,有獨立,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在對句當中,有雨,有燕,有微,有雙飛,描畫細緻,對比明顯。

內容充實卻不顯得臃腫,境界清疏卻不顯得空洞,實在是五言中的佳作。

這就是這兩句詩能夠脫離作品而成為名句的原因。

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情境

不過句子的真正功用,還是體現在具體情境中。也就是說,還是得看在詩裡面表現得怎麼樣。

好句子可以脫離原作情境存在嗎?可以。但其實我們只不過把這個句子代入到別的情境中去罷了。

這兩句詩的原作者是五代詩人翁宏,出自他的五律《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晚唐五代,時局混亂,兵兇民艱。每到王朝末期,文人作品就會滋生出兩大類別,享受派和隱逸派,這是文學隨著時政起伏的必然結果。翁宏就是個隱者,他的詩作現存很少,就算是這首《春殘》,也是靠著“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才流傳於世。

這首詩其實在文學創作上較為奇特,起句“又是春殘也”完全是踐行了中唐韓愈散文入詩的路子,既簡單明瞭,又直接點題。像這種方式開句的律詩真的非常少。

整詩就是寫一個女子在春末走出閨閣,在細雨中觸景傷懷,思念舊人。我們可以看出除了首聯開局獨特,頷聯對偶工整,清新自然之外,後面幾句雖然不能說敗筆,但是並沒有再起高潮,而是反覆抒寫,意多重複,用語平淡。

所以,這首詩不紅。

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真味

這句子真正紅起來是北宋風流才子晏幾道的引用。

晏幾道看中了他的頷聯,創造性地挪用了翁宏這兩句詩,寫了一首詞《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正所謂詩言志,詞調情。在律詩中顯得清新自然的句子到了晏幾道這首相思小蘋的詞中,多了一絲無奈和苦楚。雖然是借用,卻不落窠臼,寫出了自己的味道。

而他把這兩句詩使用在上闕寫景的結尾,也讓我們明顯感覺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意在言外的味道,其實更適合在句尾,白描一副動靜合意的畫面,此中真味任人去聯想,更加有意思。

假設我們把《春殘》的後面兩聯拿掉,剩下一首五絕: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感覺更加動人,更有意境了啊。言而未盡,詩意留白,正是唐詩真味。

詩是韻文,更是一種精煉的文字表達。

寫文章,囉嗦點無傷大雅,像我這篇東西其實就有點囉嗦,這跟習慣性湊字數有關係,也跟沒時間精煉有關係。

寫詩切記不要如此。

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