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五线谱的学习是一门比较大的课程,想要学好五线谱也并非一朝一夕,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的音乐过程中不断地去运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去摸索才能熟悉运用五线谱。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些许用处。

接下我会从五线谱的由来及历史,和五线谱的基本构成来让大家对五线谱有个基本的认识。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一、五线谱的由来及历史

五线谱是当今世界上广为运用的记谱法,在西方中世纪早期人们使用纽姆符(neumes)来记录乐谱。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只能通过符号表示音调高低,但不能准确表示音值的长短。当时只能通过这些助记符记录音乐。9世纪到11世纪,许多乐谱大量使用更精确的音符间距,用纽姆符在页面表示绝对音高,例如1000年意大利的Longobardian和Beneventan纽姆谱手稿,该谱是用类似现代音名字母与纽姆符结合方式,做成的简短纽姆谱手稿。此外,许多早期乐谱手稿使用一条或多条平行线,表示特定的音高。现代五线谱源自于12世纪左右的葛雷果圣歌。在那个年代主要仍以文字结合符号来代表音高。然而有人却在当时开始尝试以线条来记录葛利果圣歌。并且随着时间从一开始只有一条线逐渐发展到四条线,并且只使用点代表音符。在当时因为乐器的调性与音域不同,乐谱用几条线并没有一个标准。现存最早的羊皮纸乐谱是在1342年制造,含有4线3间。5线4间的乐谱则是意大利人Ugolino of Forlì制作的。从乐谱的意大利文pentagramma可看出乐谱是5条线。16世纪法国率先将他们的音乐整合成五线谱系统,并很快的在欧洲广为流传。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音阶及唱名等。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五线谱才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二、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1、节拍号

节拍号用以定义小节中的节拍数量以及音符时值的具体拍数,通常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分母所代表的含义是“以几分音符为1拍”,分子所代表的含义是“每小节有几拍”。

如4/4 所代表的含义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故,在4/4节奏的乐曲中,四分音符需要演奏1拍,根据时值比例二分音符需要演奏2拍,全音符需要演奏4拍。每小节所含的音符必须合计为4拍。如3/8 所代表的含义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故,在3/8节奏的乐曲中,八分音符需要演奏1拍,根据时值比例二分音符需要演奏4拍,全音符需要演奏8拍。每小节所含的音符必须合计为3拍。

2、常用谱号

谱号是用来定义五线四间具体音高的符号,常用的有G谱号,F谱号,C谱号。

G谱号

G谱号通常又被称为高音谱号。其含义为:定义符号螺旋中心所在线为小字1组的g音。通常情况下符合螺旋中心所在线为第二条线。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F谱号

F谱号通常又被称为低音谱号。其含义为:定义符号两点所夹的线为小字组的f音。通常情况下符号两点所夹的线为第四线。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C谱号

C谱号通常根据其位置被称为中音谱号、上低音谱号,或者alto谱号、tenor谱号等。其含义为:符号尖角所在的线为小字1组的c音(中央C)。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3、线与间

五线谱顾名思义需要画出五根横线,而五根横线之间自然产生四个间隙。这五根线自下往上分别称之为第一线至第五线,四个间隙亦自下往上分别称之为第一间至第四间。这些线和间都可以被音符标识为音,以自下往上的顺序来标识从低到高的音。这些音的具体音高(pitch)由谱号来定义。同时低于第一线的音或者高于第五线的音可以在五线四间之外另加线与间进行标识。这些外加的线和间根据其所在位置分别称为下加一间,下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等等。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上加线或下加线时,各音符的加线要独立书写,不要与相邻音符的加线连在一起。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4、音符、休止符

在五线谱记谱中,基本音符时值的相互关系是:每一个较大时值的音符与它最邻近的较小时值的音符的时值比例是2:1,即一个全音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等等。下面以全音符为标准,依次以二等分的方法,分为不同时值的音符。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五线谱记谱法中,有什么样的音符号就有什么样的休止符,其对应的休止符分别是,如下图: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音乐小白乐理入门之乐理三:五线谱记谱法

这篇文章只介绍了五线谱的基本内容,希望对大家可以有一点点帮助,如有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指正。谢谢

高抬贵手,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