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從2009年開始,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這樣完全不懂漢語的日本網友只用日語中的漢字也能聊天。這甚至也紅到中國,因為根據一些日語中遺留的一些古代漢語詞彙和句式,中國網友也能猜出大概意思。偽中國語流行後,因為很多語法是古代的,在中國人看來,這很有古風味道,所以一些中國人也很有興趣地用它和日本人交流。

所謂的偽中國語,就是把日文中的假名去掉,只保留漢字的表達方式。在日語中,有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平假名是日語使用的一種表音文字,除一兩個平假名之外,其餘都是由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形成於公元9世紀,早期是日本女性專用,後來隨著紫式部所作《源氏物語》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性也開始接受和使用。簡單地說,平假名相當於漢語的拼音文字,類似於現在韓國使用的文字(諺文)。而片假名只是一個表音的文字符號,相當於小學課本中漢語上面的拼音。

因此在中國人看來,日語是由一些繁體漢字和歪歪斜斜的文字組成的,後者就是日本的拼音。所以中國人看日語,會發現似懂非懂。

偽中國語出現後,對中國人來說,會好懂一些,但因為日本的語法、詞彙和漢語有很大的區別,加上日語中有很多繁體字,所以還是不大好懂。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偽中國語:我無彼氏。彼氏的意思是男子,這句話意思是我沒有男朋友。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歯磨毛。齒磨毛,磨牙齒的毛,意思是牙刷。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我今天會晚回家。

——為什麼?

今晚去橫濱中華街吃飯。

——知道了!羨慕!!

——求多帶些特產回來!

好的!!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除了普通網友,連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也是隱藏的偽中國語高手。2019年4月訪華結束後,河野太郎發表了一條推文,連中國網友都能看懂。

為什麼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呢?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其實在100多年前,日本一直都是用這種偽中國語的,就是全部都是漢字組成的,出現在各種書籍、公文、告示、合同、文字標題中,平假名、片假名只不過是作為輔助。

所以日本流行偽中國語其實是復古,背後是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公元3世紀以前,日本就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當時日本處於新石器和奴隸社會時代,社會規模較小,沒有文字不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的阻礙。到了公元3世紀初期,中國的漢字傳入日本,從此日本開始用漢字來書寫,大規模地引入和吸收中國文化。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到唐朝,由於國力強盛,日本更加仰慕中國文化,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規模很大,初期有一兩百人,後期有五六百人,最多是838年第十七次時,人數有651人。

因此我們會發現,日本的文字、文化、習俗、建築等之類的,很多和中國類似。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但到了現代,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大規模學習歐美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創造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近代新生詞語。中國由於吸收的程度不如日本,所以在翻譯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不如日本。甲午戰爭後,中國人開始大規模出國留學,因為路費限制,大部分去了日本,所以把日本的這些詞彙引入中國,成為中國近代詞語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藝術、幹部、共和國、海拔、雜誌、警察、派出所、總統、國務卿、組織、抽象、服務、原則、商業、經濟等這些詞語。

一個國家語言的崛起是國家實力的體現,中國強盛時,日本學習中國的,反之亦然。現在日本的網友又開始流行純漢字的語言,只不過是再一次仰慕中國強大的經濟、文化。

這種情況在越南、朝鮮、韓國也是如此,在古代,它們也是使用漢字的,但國家獨立後,因為中國比較弱,加上民族主義崛起,所以它們把文字都改了,越南改成用拉丁字母來書寫,朝鮮韓國改成拼音。

現在中國全面崛起了,越南、韓國又開始流行中國文化,什麼電視劇、電影、小說的在這兩個國家都很流行。

日本開始流行偽中國語,背後是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快速崛起

韓國身份證的漢字人名

近幾年,韓國、越南很多學者、專家就呼籲恢復漢字教育。之所以這麼做,主要原因是古代這兩個國家都是使用漢字的,都用了一千多年了,大量的古代書籍和史料都是漢字書寫的,現在改成拼音文字,連自己國家古代的書籍都看不懂,無法學習傳承古代留下來的文化財富,這就造成了歷史的嚴重斷層。

試想一下,假如我們看不懂《詩經》、《史記》、《東周列國志》、《世說新語》、《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中國古代傑出的文學作品,那麼我們現在的文化該黯淡多少,造成多少不便呢?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日本、韓國、越南這幾個國家隨著中國的再次強大又開始仰慕和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